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在居住贫穷指标基础上,构建了住房收入指标理论上限值,弥补了现有文献不足.本文依据中国35个大中城市1996-2007年住房市场数据估算了中国住房使用成本,说明了中国城市住房支付困难程度.描述性分析表明,中国大多数城市不存在严重住房支付困难问题.实证研究发现,房价比收入更能影响中国城市住房支付困难,住房面积也显著影响住房支付困难.因此,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是解决居民住房支付困难的有效措施.实证研究还发现:房改年显著降低了城市住房支付困难;人口增长率差异并未导致城市住房支付困难差异;城市住房支付困难问题并未在地理位置上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3.
供求结构失衡与中低收入者住房难是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住房市场过滤机制具有缓解供求结构矛盾的作用。通过构建城市住房市场的空屋链模型,利用杭州市270户家庭调查数据,对城市住房过滤现象与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杭州住房市场存在过滤现象但不明显,住房等级与住房过滤效果具有正向的变动关系,高等级住房能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住房机会。空屋转移多发生在同级内部,各等级间的空屋转移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住房支付能力是家庭用于住房方面支出的承受能力,实证分析江苏省城镇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的结果显示,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经济社会得到跨越式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为城市人口家庭户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住房),房地产价格指数(住宅),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城市化率及市镇人口数是影响住房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市镇平均每户人口数对住房需求量的影响一般,而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和平均每人消费支出构成(住房)对住房需求量的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6.
杨慧 《中国物价》2012,(4):40-43
2004年以来房价快速上涨背景下城镇居民家庭买不起房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房价收入比指标分析了1998—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整体住房支付能力在逐步增强且已趋近符合中国国情的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随后笔者深入分析了导致被社会所普遍认知的"买不起房"与城镇居民整体住房支付能力逐步增强这一对矛盾的原因,并对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经济社会得到跨越式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为城市人口家庭户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住房),房地产价格指数(住宅),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城市化率及市镇人口数是影响住房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市镇平均每户人口数对住房需求量的影响一般,而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和平均每人消费支出构成(住房)对住房需求量的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不同住房销售单价等基本数据出发,应用住房单价月收入比计算与分析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差距,探讨了我国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社会差距以及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情况,提出了提升我国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城市住房夹心层的含义和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一群体的形成原因。本文认为房价收入比偏离、不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以及收入分配不均是导致住房"夹心层"存在及扩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探讨了解决住房"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的保障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ELES模型对家庭各类消费支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整体来看,随着家庭孩童人数的增加,家庭基本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特别是二孩家庭。但受限于收入,二孩家庭的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收入提升对二孩家庭边际消费倾向的刺激效应最强,一孩家庭次之,无孩家庭最弱。具体来看,住房与教育培训基本需求不仅是促进二孩家庭基本消费需求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造成二孩家庭基本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主要成因。当收入提升后,二孩家庭会优先提高住房与教育培训的消费支出。此外,无论是二孩家庭,还是一孩家庭,抑或是无孩家庭,收入提升都会对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产生较强的促进效应。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关注住房、教育培训与交通通讯的价格变动,并对其进行适当调控以满足二孩家庭对这三类消费品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中心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中国物价》2010,(2):34-38
本文介绍了收入余额法度量住房支付能力的基本原理,实际评估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五座区域中心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为解决中等收入群体住房的“购房难”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际消费者信心指数理论,首次对中国消费者信心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编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并对中国不同特征消费者关于经济发展、就业形势、物价水平、购买住房、收入增加、家庭物质生活等方面的信心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消费者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际消费者信心指数理论,首次对中国消费者信心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编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并对中国不同特征消费者关于经济发展、就业形势、物价水平、购买住房、收入增加、家庭物质生活等方面的信心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东部9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结合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假说,考察了农民工家庭城乡消费的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农民工家庭消费的3/4发生在城市,且城市消费比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农民工家庭的城乡消费有着不同的决策机制,但都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均住房资产是影响城市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为例,分析了中国市场化过程中城市居民住房选择行为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大城市现有的住房存量结构受到住房制度改革,尤其是1998年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深刻影响。由福利分房的再分配体制向住宅商品化的市场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赎买措施是造成城市居民高自有率的主要原因。随着转型的逐步完成,未来城市住房的增量结构将更多地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化要素如人力资本,收入,私有经济,价格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收入和教育的提高对住宅的拥有及价格/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随着市中心房价的大幅升高,城市新增人口的居住选择有逐步郊区化和次中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举家外出并意图融入城市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和融入意愿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呢?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和融入意愿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且不受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研究也证实了持久性收入假说,即收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农民工家庭的消费行为与储蓄行为之间以及生活消费和住房等其他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替代效应并不强。研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即通过释放农民工需求来扩大内需必需切实解决农民工持久性迁移特别是家庭持久性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居民住房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住房制度发生了根本转变,确立了"人均居住面积"的新概念。城市建设、住房文化正在实现历史性的转变。围绕居民住房的物业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居民住房分期消费的理论开始形成,中国城市居民住房发展进入理性思维阶段。对于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政策,凸显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人性化关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房地产品价值量大和需求者心理预期,导致城镇居民家庭对房价的变动不敏感,缺乏弹性.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消费的一个直接且重要因素.就当前看,小幅度地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对于增加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并没有太大的效果.要有效地启动低收入阶层住房消费市场,必须大幅度地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或采取其应与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开发状况及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相结合的措施刺激居民的住房消费需求,力求正确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引导城镇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以解决居民住房困难,促进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上升,保证域镇中低收入家庭顺利进入住房市场进行消费.  相似文献   

19.
黄楚光  涂振鹏 《商》2014,(9):145-145,221
本文拓展Dynan模型,并用中国2002-2012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对城镇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更多来自中等收入居民家庭,且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城镇不同收入等级家庭储蓄行为基本不受当期流动性约束影响,而服务类消费价格普遍上涨带来预期流动性约束对城镇居民储蓄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住房保障收入线应具有动态性、保障性以及适应性。本文基于租房支付能力,建立租房可支付性指数模型,由租房可支付性指数模型推导出配租型住房保障收入线的测算方法,并以南京市配租型住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2008-2013年南京市各个收入层次家庭的租房可支付性指数以及配租型保障收入线标准,通过与实际保障线进行对比,发现基于支付能力的住房保障收入线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