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激增,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学界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文章从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城市贫困群体产生的原因及消除贫困的措施等3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再加上城市贫困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导致城市贫困现象非常突出。文章以封闭条件下的经济模型分析导致城市群体贫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曾敏 《黑河学刊》2007,(2):128-130
“结构性”贫困是我国城市贫困群体产生的初始原因,当城市贫困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并呈现长期化与固定化的趋势时,单纯地从结构性解释城市贫困的成因,治理贫困是不恰当的,应充分考虑城市贫困中“文化性”贫困因素的作用。“文化性”贫困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本身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冬梅 《发展》2006,(2):15-16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以来,为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低保救助金对于身处困境中的贫困群体而言确实是最后一块"奶酪",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保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项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助城市困难群体,妥善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怎样认识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怎样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贫困在不断地演变与升级中呈现出新的特征,可概括为由旧贫困向新贫困转变,具体表现为贫困主体由传统贫困向就业贫困转变,贫困性质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贫困致因由原生性贫困向再生性贫困转变,贫困状态由短期贫困向长期贫困转变,这无疑给当前及未来城市扶贫治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分析当前城市贫困治理体系的基础上认为,城市贫困的演变突显贫困治理转型的迫切性,而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其政策含义是未来城市贫困治理转型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冷艳菊 《辽宁经济》2011,(10):43-45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新增就业弱势群体主要是指棚户区、沉陷区的失业居民,零就业家庭成员及40、50下岗人员。这一群体经济上极度贫困、心理极为脆弱。新增就业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不仅严重影响了该群体的生活、心理及政治行为,而且影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稳定。对此要通过严格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及社区居民服务业等措施对其开展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7.
曾敏 《特区经济》2009,(1):267-269
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交换权利"不足或恶化就会导致贫困的产生。本文运用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分析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权利现状,可以发现:除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无法获取外,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自己劳动的权利、继承与转移的权利都在不同程度上恶化,这是城市贫困群体出现和扩大的根本原因。从权利理论的视角反贫困,政府的工作重点应当是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改善构成"交换权利"的四种权利。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城市贫困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文章从城市贫困的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其现状和成因,提出了解决城市贫困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下岗职工这一新贫困群体出现,各城市针对此情况都制定了相应的救助措施,但是由于改革中经济关系的错综复杂,对救助对象的甄别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阿根廷一、贫困概况九十年代初期,阿根廷的贫困主要集中在城市,并且有时间限制。阿根廷3300万总人口中大约有85%生活在城市,其中又有1/3住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前些年相比,由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成功实施,阿根廷在90年代初取得了反贫困的重大进展。到1993年止,城市贫困发生率约为20%,其中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为17.6%,比1990年下降了一倍。90年代前三年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与1989年经济危机时期50%的人口低于贫困线形成了鲜明对照。9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困状况大大缓解,而且作为一个群体的的贫困人口也不再经历以…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反贫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不仅出现,而且其规模越来越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城市反贫困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而且有很多学生的家庭情况偏差,属于贫困生群体.这一群体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学者所重视,也是学校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的存在属于"心理贫困"问题的高危人群,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引起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严重影响着职枝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研究和解决职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结构变迁和改革的深化,我国城市贫困居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越发严重,给社会与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种人口现象,具有新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渐突出。按照民政部门比较保守的口径统计,2001年底,全国有将近1600万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保障。目前城市贫困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历史地看,我国政府虽然已经采取了一些反贫困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深入地看,目前城市反贫因工作也确实还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对城市贫困缺乏规范的定义,从而导致各种反贫困政策不够系统、不够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农民工贫困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民工是城市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城市里较长时间地居住、生活和工作。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群体的贫困发生率要高得多,其贫困所凸现出来的问题更为复杂。因此,必须加以重视给予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新产生的城市贫困问题不可忽视.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一问题,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树立新型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合理配置执政资源,加大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力度,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曾敏  向仁康 《特区经济》2011,(6):292-29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家庭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阻碍。依据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三个层面,从技术基础、表现形态和制度决定,分析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的产生背景、社会构成和结构成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途径,旨在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不停消除和减缓贫困的过程。一直以来,贫困在我国被当做是农村的现象,但是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日显突出。虽然城市贫困问题由来已久,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贫困却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到目前为止,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农民问题却依然十分严峻,他们在经济上是贫困群体,政治上是弱势群体,文化上更是落后群体。因此,正视、分析和解决农民问题,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农民摆脱贫困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贫困研究往往将贫困解读成劳动力市场排斥的结果.然而,工作贫困现象的出现打破了就业与贫困二元对立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国外学者从工作贫困的概念、成因、群体特征、就业现状和救助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了四点启示.从研究范围上看,将工作贫困纳入城市新贫困问题的研究视野之内,需要更新研究定位.从研究内容上看,既要对工作贫困人口的生存现状进行宏观分析,也要结合不同区域和行业特点进行微观分析.从研究技术上看,要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理论研究为导向.从研究目的上看,要将学术研究与政策破解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