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关系到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都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件,两者紧密相联,分别签订于毕业生就业过程的不同阶段.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都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是很多大学生感觉到困惑的地方,文章从两者法律性质的区别入手,以真实案例阐释了其相同与不同点.  相似文献   

2.
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普通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应当签订就业协议书,作为制订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高校亦据以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然而,就业协议书并没有实质作用,从社会各方的反映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书的态度,不难看出就业协议书处境尴尬、步履维艰。而行政规范性文件对高校在就业协议书中法律地位的变更——从签约方变更为鉴证方、登记方亦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7)
就业协议书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但由于其法律属性不明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法治化建设中显现出一些亟待厘清的问题。文章从法律视角对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进行审视,对就业协议书现存法律问题进行探究和厘清,希望能够帮助毕业生就业和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就业协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但现实中仍面临着性质不清、实施困难、效果不佳等问题。20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劳动合同法》性质定位准,操作性强,为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终极指向都是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此背景下,探讨就业协议的劳动合同化,并指出其亟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王毓南 《经济师》2014,(7):83-84
大学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的问题及法律对策,有助于在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今天,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进一步提供法律保障。文章从大学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的问题入手,针对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合同特殊主体,社会阅历尚浅,对订立劳动合同的风险难以判断的特点,揭示劳动合同的主体履行,权利义务内容机制之运行(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及劳动合同争议救济之手段等方面法律问题,在"防"与"范"两方面做研究,构建大学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问题及法律对策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探寻将劳动合同法的风险研究,引入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范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就业工作也由传统的定向分配转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系。与此同时,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伪造证件、制作虚假简历、单方面毁约,以及用人单位不切实际的虚高招聘条件等诚信缺失现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缺失行为不仅有损大学生、用人单位的形象,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师专科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已基本确立,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高师专科毕业生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机制的影响,就业面临困境。突出师专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导向,进行相关的体制变革和观念更新,是缓解师专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本期案例:2006年8月,小丽高职毕业后应聘到上海某实业有限公司任设计师助理,当时,劳动合同的服务期是1年。2007年8月28日,小丽与公司续签劳动合同1年,但合同的用人单位却是"上海某贸易有限公司"。2008年1月1日起将要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两次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前的法律风险及防范,并提出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和招聘过程中均能够本着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但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出现了种种不诚信行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减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必须在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就业指导中心建设,规范就业市场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制度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诚信就业的制度环境,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而其中最突出的是企业很难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优秀人才;而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不理想或无法就业。本文通过对328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根据用人单位对管理类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情况进行分析,给管理类专业学生和管理类大中专院校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法律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就业大军的主力,但许多学生往往忽视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以及就业合同签订中有关自身利益条款和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深刻,造成就业过程中合同纠纷问题日趋增多。教育毕业生了解就业合同方面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法律减少风险,以维护职毕业生自身的合法权益,是帮助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个方面讨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政府部门应规范人才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支持;高校应适应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用人单位需树立科学的用人标准;毕业生要改变就业观念,并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彭静 《当代经济》2007,(10):88-89
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就业大军的主力,但许多学生往往忽视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以及就业合同签订中有关自身利益条款和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深刻,造成就业过程中合同纠纷问题日趋增多.教育毕业生了解就业合同方面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法律减少风险,以维护职毕业生自身的合法权益,是帮助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浅析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经济论坛》2003,(17):56-57
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有很多单位在劳动合同条款中规定了违约金内容。如有的用工单位的劳动合同规定,新分配到单位的外地本科生需在本单位服务5年以上,对因个人原因调动者,需交纳违约金,每提前一年要交纳6000元。其目的是想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本单位人员流动,以维护生产秩序的相对稳定。对于这一做法是否合乎劳动法律要求,目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劳动法及相关法规中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该类条款的约定不合法。另一种意见认为,尽管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也没有禁止性规定。这就使得违约金…  相似文献   

16.
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服务与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利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3):116-118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作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群体则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并从政府、高校、毕业生本身及用人单位四个层面提出了解决其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日显突出。本文就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以及毕业生几方面的角度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中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学界对劳动合同解除有不同的理解。以《劳动合同法》为中心,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个方面对中国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作了具体的分析;最后从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制度的角度对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经济补偿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但毕业生就业难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期望效用大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效用水平,充分就业条件被打破,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要通过转变大学生职业观和自身能力水平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冯丽 《大陆桥视野》2012,(14):75-75,77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定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签订劳动合同是国家法律的强制要求,是明确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没有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是脆弱的,是经不起风浪考验的,一旦发生劳务纠纷,非常不利于问题解决。农民工也是劳动者,应该享有与城镇劳动者相等的权益,可是实践中,用人单位真正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实例寥寥无几,这就使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缺乏有利证据,不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