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均田制平民应受田标准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各时期均田令规定的平民受田标准,散见于《唐会要》、《通典》、《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日本学者仁井田升先生在《唐令拾遗》一书中,将其复原分别归入武德七年令、开元七年令和开元二十五年令。其复原有关今文如下:  相似文献   

2.
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是经济史上一个重大问题,又是许多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研究的“老”问题。读了杨际平先生的《均田制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版,以下简称杨书)一书之后,觉得这一“老”问题仍然有许多值得思索的地方。现在想谈谈杨书的价值、贡献和杨书引发的某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杨书应该说篇幅所费不菲,但对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个土地制度来说,却又似乎不足。如果想全面清理均田制,并将研究成果总结一番,大概不是一本书两本书所可以完成的。作为一个已经有相当多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3.
均田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土地制度,始于北魏,经北齐、北周至隋唐,持续了三百年之久,影响十分深远.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与封建的土地国有制相结合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横光利一(1898~1947),是日本近代较有影响的作家。几十年来,日本文学界对其人及其作品评价不一,终无定论。今年,值其殁后四十年之际,日本学者井上谦先生在《日本文学》第2期上撰文,意在阐述自己对这位有争议作家的看法,并介绍了日本学术界对横光的研究情况和重新评价问题,其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我们如果沿着横光利一的文学轨迹追忆作家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到横光作为时代的宠儿活跃在大正末年至昭和22年这一历史时期。他的作品颇富变化,由新感觉派的代表作《苍蝇》、《太阳》和《头与腹》到心理  相似文献   

5.
傅高义(EZRAF.VOGEL),1930年7月出生。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曾两度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权威机构之一)主任,被认为是美国惟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大学,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撰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等著作。  相似文献   

6.
在中日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无数中国人惨死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屠刀之下,这一历史是众所周知的。然而,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国内残害中国人的骇人听闻的历史,知者不多。日本学者平风正明先生编著的《中国人在日本的遭遇》(以下  相似文献   

7.
林燕  廖仁 《走向世界》2002,(6):63-65
《中国巨龙》是一本创刊于日本东京、以介绍中国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日文周报。它的创办者是中国人孔健先生。这份在日本逐渐受到关注的报纸,2000年由一位一直关注日中交流的日本人宫尾俊辅先生接手。近期宫尾先生访问山东,我们有机会专访了他。  相似文献   

8.
钧儒 《东北之窗》2013,(23):106-107
这些年来,"沓氏"这个"地名"在大连叫得很响,学者们说,今日大连行政区域,汉魏之时多属"沓氏县"地。这种说法不但出自今人之口,也出自前朝史地书籍,更有日本学者专题考究"古沓氏史"。然而笔者读书发现,古时辽东郡根本不存在"沓氏县",以讹传讹的"沓氏县"原是《汉书·地理志》的一处笔误,这个县的真实名称其实叫"沓县"。  相似文献   

9.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日本经济究研中心理事长金森久雄先生的新著《日本战后经济史话》,自1982年5月在日本《东洋经济(周刊)》上连载以来,历时二年半,以十章的篇幅,于1984年12月刊载完了。金森先生这部近著,是基本以回忆录的形式,通过他亲身经历——亲自参加及耳闻目睹,描述了日本自1945年8月停战后到1965年12月的所谓“大型景气”——伊奘诺景气开始以后的20余年间的经济发展概貌。最后,在《后记》中以“速写”的简练笔法,概述了从“大型景气”开始后到今天为止的后20年左右时间的经济发展情况。通读全书,使我们对日本经济在停战当时濒临全面崩溃边缘的情况下,举国上下一致努力,怎样跃进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家虞和钦先生(1879-1944),北仑大碶人。自幼在父辈的教诲和督促下,孜孜求学,学业日进。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东京清华学校及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科)。毕业回国后曾任翰林院检讨、学部图书局理科总编撰,山西省、热河省教育厅长等职,是20世纪初我国介绍西方近代科学成绩卓著的一位学者。著有《化学三字经》、《有机化学命名草》,译有《化学讲义实验书》和《中等化学教科书》,合编过《新制化学教本》。还与其弟和寅合译过《化学实用分析术》、《近世化学教科书》、《生物之过去未来》、《生理学教科书》、《矿物学教科书》、《岩石学教科书》等。除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外,对诗文、古琴研究等亦颇有造诣。著有《和钦全集》18种,已刊行的有《诗文集》、《性理说》、《文辞我见》、《琴镜释疑》、《诗板臆论》、《徐虞于喁集》、《诗稿待删》等。虞先生毕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潜心著述,创造了不少中国之最。著名化学史家袁翰青院士在所著《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曾提到:“虞和钦先生是我国近代化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敕语》的思想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我们对纵贯明治维新直至1945年战败的整个日本近代思想史流程进行一番审视,就不难发现,能够自始至终作为近代天皇制的思想支柱,作为对明治、大正、昭和前期三代日本国民有效地进行思想统制的媒介物,则应首推1890年10月30日颁布的《教育敕语》。毋庸置疑,《教育敕语》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对此,美国日本学学者赖肖尔称之为“保守主义宣言”,日本著名思想史家石田一良评论它是“国家主义者的圣典”。笔者则认为,《教育敕语》是近代日本在西方冲击下,旧与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性质,我国史学界一致认为这是一场由日方挑起的侵略战争,但在具体论述上又大致形成以下三种看法。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说。如1964年出版的翦伯赞先生的《中国史纲要》,认为甲午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以吞并朝鲜并向大陆扩张势力为目的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万峰先生1981年版的《日本近代史》也持类似见解,认为甲午战争是明治政府蓄谋已久的大陆政  相似文献   

13.
<正>余姚是王阳明先生的出生地,也是浙中王学重镇。但就在余姚,还有一位极其重要的阳明亲传弟子孙应奎,学者称"蒙泉先生",尚不太为今人所知。其实,从政治、学问两方面综合起来看,孙应奎可谓深得阳明学精神实质。阳明后学宗师孙应奎先生于《明史》有传,但未见生卒年记载。钱明、王孙荣两位先生根据孙应奎的诗作《癸酉元旦寿届七旬》,推知其生年;又据邵廷采《王门弟子所知传》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财政》原本是杜希德的博士论文,经整理后出版并再版。该书梳理并再现了唐代财政300年间的剧烈变化,揭示了其对后来社会的诸多影响,是中国中古时期财政史方面的一部力作。该书中文译本由中西书局于2016年出版。首章"土地分配制度",在简述制度之后,作者运用敦煌、吐鲁番资料证明,在769年之前,均田制在西北边地一直合法地实施,进而反驳了"均田令不过是一纸空文"的观点。均田制之所以瓦解,是由于法令方面存在缺  相似文献   

15.
张海燕 《魅力中国》2011,(5):311-311,279
《红楼梦》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品,同样,在日本《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品。《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和《源氏物语》中的人物光源氏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中国我们经常会把贾宝玉比喻成日本的光源氏,而源氏公子即是中国的贾宝玉。很多评论家在其外貌才华、女子痴迷、被关注程度等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两者的相似之处,但实质上贾宝玉与光源氏存在本质的不同。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解读这两个人物,分析两者之间差异的表现。一个是从女性角度分析,以女性视角分析二者在她们眼中的不同;一个是从男性角度分析,分析二者又是如何对待女人的。以此来否定贾宝玉即是光源氏之说,阐述他们不同的感情观,从而得出宝玉是一块璞玉,纯情是他的表现,对女子是尊重疼惜;而光源氏是一块棱角分明的水晶,渔情是他的表现,对女子是玩弄伤害的结论。第三部分从思想习俗、环境、安全感等方面分析两个形象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发现】2011年12月29日,原《朝日新闻》驻中国首席记者加藤千洋等日本友人来到河北省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参观。纪念馆馆长陈玉恩拿出一张照片对日本友人说:"这是一张八路军为日军俘虏治病的照片。拍摄者是白求恩先生。"见加藤千洋先生对照片爱不释手,陈玉恩欣然相赠。【人物】照片拍摄者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是海天相望的近邻,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清代黑龙江下游地区(含库页岛)与日本北海道的历史和文化的交融、关联,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并且还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档案即《》,则更应对其勇密考察和研究。1996年9月24”日,应日本学术振兴会招聘赴日,先后于东京、京都、奈良等地学术交流后,11月2日又飞往札幌,对北海道开拓纪念馆进行学术访问。其后,亦对上述所提及的档案进行了考察。此档案现珍藏于北海道大学附属图书馆,档案是中村和之先生、海保岭夫先生提供的,在此表示谢意。日本学者…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宇野弘藏先生诞辰90周年,又是他逝世10周年。宇野先生自青年时代开始从事对《资本论》的研究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日本的传播、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在《资本论》的研究上提出的一系列独到见解至今被人们称为“宇野理论”,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重视。宇野先生在培养年青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家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我们纪念宇野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回顾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日本的传播、发展过程,考察日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动向,并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来重读《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2003年第3期资中筠先生的卷首语《理论创新从研究问题中来》,颇有感触。资先生强调从研究历史实践与现实问题中求规律、求创新,特别是强调中国学者要有“在客观规律基础上做主观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希望将世界推向何方”这样的使命和抱负。后者要求非一般学者可企及,对我们这些初入门的学者来说,慎言理论、多研究问题、求实创新,实在是问学途中所要时刻铭记的。当下之时代,要求学者以“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比慢精神来进行研究已经很难了。这个世界变化快,你不比快就会跟不上时代,就会落伍,但是研究要…  相似文献   

20.
日本生产性本部会长乡司浩平先生应国家经委主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同志的邀请,于1982年4月9日至23日访问了我国。乡司先生在北京、上海等地访问期间,与我国国家领导人及我国的有关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代表进行了交谈。在交谈中,乡司先生高度评价了中国《现代日本经济》杂志的创刊,并希望该杂志能够成为促进中日两国经济往来和经营管理交流方面的重要工具。同时,乡司先生就日本企业管理和“生产性运动”谈了个人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