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研究开发原子能、核能、半导体与计算机等高新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提出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20世纪60年代,台湾通过组装加工的方式进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链;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大陆与台湾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合作发展时期。2000年以来,大陆与台湾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合作不断发展和深入,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大陆和台湾在工业化建设、经济成长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些发展,为大陆和台湾90年代在产业与科技方面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合作潜力。从台湾的发展历程来看,台湾通过其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成功地实现了其工业化的日际。工业化的速度,超过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  相似文献   

3.
黄松玲 《现代财经》2002,22(4):60-64
台湾特殊的经济环境以及外向型发展战略使其对世界经济动向和科技发展的反应极为敏感。第二次大战后,台湾积极奉行对发达国家的产业跟进政策,继50年代“进口替代”、60年代“出口导向”、70年代“重化工业”之后,80年代制定了“科技导向”政策,为顺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潮流,台湾及时进行产业升级,使经济发展驶向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4.
无锡新区     
光荣与梦想实力新区科技新区生态新区和谐新区光荣与梦想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迎接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在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中,研发强度、技术创新主体和研发模式是三个关键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大力推进研发强度由“低”向“高”、技术创新主体由“官”向“民”、研发模式由“单打独斗”向“群体互动”移位,企业创新能力有新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台湾科技创新的路径、“三大转移”趋势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试析“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动因与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翠璇 《广东经济》2005,(10):50-52
“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是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转型的客观要求。由于资源的稀缺与互补,为获取集成效应和规模效益,促进技术扩散和知识流动,“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成为必然选择。合作的阻力主要来自体制和制度、观念与需求、合作主体目标以及合作中介平台等因素。“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发达国家80%的就业机会是以科技产业及知识服务业为基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科技实力的竞争,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韩国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却引发了城乡之间发展严重失衡、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发起了新村运动.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成为不少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一、河南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力分析 河南省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与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已深深地根植于企业家的脑海之中,河南省许多民营科技企业都把“求新”、“求变”作为自身发展的法宝,出现了一批“高”、‘精”、“尖”技术在国内具有相当竞争实力的成长性民营科技企业,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拉美和非洲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深刻影响,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相互间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美、日、欧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随各自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不断微调,但世界经济中的三极格局仍然存在;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作用下,一些发展中大国或地区,如中国、拉美地区的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推进的背景下,创新是提高国家和区域市场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的主要路径。科技成果转化历来是科技创新治理的难点,也是实施创新驱动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良好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连云港市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现实状况,指出存在知识产权运营和科技成果转化之间两张皮,产业创新能力整体不高,创新要素比较短缺等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如何通过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