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斐 《魅力中国》2014,(27):208-20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使社会由乌托邦社会主义变成科学主义后,在新旧社会的过渡以及对于新社会的规划发展方面,仍历经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哥达纲领批判》是这一探索的新的里程碑。是我们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全文中,马克思通过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形态发展四个方面的阐述,为无产阶级革命及建设明确了发展目标。尤其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奠定了启发性的理论基础。研究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作用方式,学会利用其特点来调节其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有着不容小觑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付雨鑫 《发展》2016,(4):49-50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基于社会形态结构功能的视角,本文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标准问题、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形态理论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3.
李振京 《中国报道》2013,(12):21-23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长期鲜明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飞跃发展的今天,<共产党宣言>依旧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采取的各种改革和完善措施进行分析,以此揭示了这些措施只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并推动其发展服务,进而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但对生产力标准必须作全面辩证的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既有个别性,又有整体性;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民性。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问题在我国一直是重要话题.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派宣扬的"平等的权利"和"公平分配"等错误言论,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分配原则.本文针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对社会总产品的分配要遵循均衡原则,收入分配要合理化,资源分配要有针对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男女不平等的成因入手,对当前男女不平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男女不平等的对策,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男女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欢进同志在《政治经济学只在一定限度内研究消费》一文中,对拙文《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消费》(《上海经济科学》今年第五期)提出了商榷,我表示热烈的欢迎。但是,杨文中的一些意见,我觉得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下面就杨文中几个问题,再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便继续求教于杨欢进同志。  相似文献   

9.
白婧 《黑河学刊》2011,(12):1-2,5
鲍德里亚早年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物质系统的解析,揭示了新型的社会秩序与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霸权。认识到了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符号化转型,于是他引入符号学来诠释新形势下社会控制形式的技术手段和组织当代社会的过程,写下了《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该书运用符号学的视角解析了当代社会形态已经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社会,确认了当今社会的消费盛行状态和符号化倾向,论证了马克思以生产为基础的经济交换时代已经结束,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已经过时,只有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才能承担起当代社会批判的重任。他主张用象征性交换来消除整个符号体系,认为这样才能解放全人类。其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卓炯同志是我所尊敬的前辈经济学家之一,无论在学识上还是人品上都是我学习的典范。谈到卓炯同志的学识,许多经济学家都知道他的卓越贡献。早在1961年他就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而且对此作了相当充分的论证。这在国内外都是绝无仅有的。在我国,人们较普遍地接受这个论点已经是20多年以后的事了。而在国外,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则至今还设有达到这样的认识。在20多年前提出这样的论点,不仅要有深厚的研究根底,而且还要具备惊人的胆识。因为,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发表以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只有消费品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仅保持着商品的外壳,价值规律不是生产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学术界中,现代性是作为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关于现代性内涵的界定以及如何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分析,为学术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可以打破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必须正确认识和引导,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沿着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可以打破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必须正确认识和引导,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沿着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指构建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现代化,从而促进和谐农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王军  朱杰 《中国西部》2023,(5):40-50
数字经济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机遇、活力和实现路径。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关原理,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人类发展史上劳动、土地、资本、信息技术、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跃迁的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关键性生产要素变迁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影响,构建了关键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性质的一般分析框架,以此阐明数据这一关键性生产要素变迁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县大邑县为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培育数字农业人才以及提升数字经济地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恩格斯在肯定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为人类找到一条扬弃异化和自由全面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们认识现实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揭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谲秘,探求政治经济学发展的秘妙,马克思于1858年写作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并在其出版时为之写作《序言》。在《序言》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原理作出真释,并抉示出自身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与过程。通过对《序言》内容的探赜发现,其中包含着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内容,如研究动因的生成、研究基础的具备、研究任务的确立、研究态度的秉承、研究成果的运用等,其共同构成马克思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当前,对其条分缕析,并引以为鉴,将使我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与列宁所处的时代相比,资本主义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变化,但其实质却没有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本性没有减弱.第二,其由借助金融资本寄生的腐朽特质导致的历史结局不可改变.第三,国际和平局势仍遭受着战争的威胁.在分析资本主义内在根本矛盾的思路下,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在当下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应当怎样建立才合乎科学性?数十年来,中外经济学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若干本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和专著。但由于在建立体系的一些关键问题上众说纷纭,因而这一探索方兴未艾,仍需要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作艰苦的努力。洪远朋教授最近撰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由工人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论》),可以说是这种努力的又一新成果。《新论》新在哪里?综观全书(20万字)便可情楚地看到,它在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上均作了新的尝试,即以劳动为出发点,以强国富民为中心,以生产关系四环节为体系,理论与历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重要时刻,重新探讨这一思想,正确的理解和全面的贯彻这一思想,把握它在新时期的当代价值,对我们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