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国内社会普遍关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权威人士指出,往远处看,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全球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结构性改革才是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去年以来,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  相似文献   

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深层次重大结构性矛盾的一剂良药.为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围绕"转型升级"、"简政放权"、"深化改革"三个方面展开.政府主体用创新驱动推进制度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制度供给,提高各种要素的供给效率,才能最大限度的让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3.
<正>工业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主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要路径和主攻方向。安徽省将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全面落实"去降补"任务,扎实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制造强省新动力新引擎。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许多领域的改革,其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政府于2017年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前提下推进。目前,在我国的农业领域内存在着许多问题,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供给侧上。文章首先分析了改革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改革的大方向,最后指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项策略。  相似文献   

5.
继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针对农业发展问题,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从供给要素和生产源头入手,最重要的是城镇化的推进和要素端中的资本、劳动、技术的使用效率及制度的有效设计与运行。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不仅仅是对2016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但更重要的是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会议的主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校正三个层面要素配置的扭曲。"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稳"等五大政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实行供给侧结构  相似文献   

7.
适度管好总需求 守住三条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结构调整。它需要时间,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时间含义上有短期、有中期、也有长期的含义。而整个需求侧的管理的重点是解决总量的问题,因此需求侧的管理主要指短期调控。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适当的总需求的管理,两者之间有以下几种关系。第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总需求的管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处于一个辅助的  相似文献   

8.
<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广西"十三五"发展的一条主线。2015年以来,广西上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创新的思路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归纳起来,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破三提"。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各项投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17年上半年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加强投资分析和政策储备。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按月开展投资形势分析,加强投资运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最近,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经济新常态调控思路的又一重大举措,与以往的刺激需求端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提高供给的质量,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经济结构性调整,扩大供给的有效性,矫正扭曲的要素配置,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中央在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指出要大力扶持服务业,而食品安全问题又是餐饮服务行业的首要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建立和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对"供给侧改革"进行简单的介绍,从"供给侧"的视角分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经济学意义,并给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先后提出了"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命题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是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重要判断,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港口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和目标导向。而如何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完成港口的转型升级,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莆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的是全面落实中央部署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在具体实践中也会有所侧重。对于莆田来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难点是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的跃升。一、着力从结构上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农,天下之大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线。2017年一号文件的出台,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推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釜底抽薪",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破除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弊端,一号文件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如此,才能确保欠发达地区农民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党中央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十三五"时期的工作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要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核心要素的供给和利用效率,提高供给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  相似文献   

16.
实体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主体,降低实体企业成本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并就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负成本、社保成本、财务成本、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等7个方面提出了重要要求。近期,我们选择C市三次产业中较有代表性的38户实体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成本问卷调查,针对性提出企业"降成本"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各项投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2017年上半年主要工作一是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加强投资分析和政策储备。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按月开展投资形势分析,加强投资运行情况监测,研究提出促进投资平稳增长措施建议。同时,适时开展制造业、房地产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党和国家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新时期同样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题。影视文化是文化产业中与百姓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分支,本文就目前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以探索和解决当代文艺影视作品供给现实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突破口,探索新时代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自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后,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真抓实干,切实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稳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本刊也多次邀请各地发展改革委主任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撰写署名文章,得到了各级发展改革系统和经济战线读者的好评。近期,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了"省部级干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九天连续四提"供给侧改革",这表明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探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继而展开对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理论政策探讨,指出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揭示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和关键性因素。最后文章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展望,我国在改革过程中处理得当就可以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桎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