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50)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力的恢复,而是要突破工业文明弊端,寻求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的过程。泰安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泰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以泰安为实证,借助于SPSS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应用研究,是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一次升华,同时在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可行性意见,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借助山东省的各统计年鉴,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对泰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找到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为泰安生态文明评价的信息化提供必要的依据。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泰安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依赖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因此,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的整体水平,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生态旅游景区范围内分布有众多的村庄,这些村庄往往存在着村民生活居住条件较差以及与生态环境不和谐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张家界市袁家界生态文明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袁家界村是张家界市武陵源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在生态文明村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引导村民整体搬迁至山下的新型社区居住,原有山上旧村落规划建设生态景区。袁家界村民搬迁和生态景区建设,不仅是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景区的必然要求,更是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实践创新与先行探索。袁家界村在阳光搬迁、村庄景观化和就业富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其取得的主要成效和重要启示对我国生态文明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生态旅游景区范围内分布有众多的村庄,这些村庄往往存在着村民生活居住条件较差以及与生态环境不和谐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张家界市袁家界生态文明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袁家界村是张家界市武陵源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在生态文明村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引导村民整体搬迁至山下的新型社区居住,原有山上旧村落规划建设生态景区。袁家界村民搬迁和生态景区建设,不仅是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景区的必然要求,更是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实践创新与先行探索。袁家界村在阳光搬迁、村庄景观化和就业富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其取得的主要成效和重要启示对我国生态文明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海南省走在全国前列,海南省有着足够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许多亮点,但同时,海南省生态文明的发展也存在着弊端,因此,本文结合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上具体探索发展路径,对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典型代表,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前提下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该规划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将一定的地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单元,进而明确各区域的主要生态及环境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建设和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实际过看,苏州市这一做法还存在着区域异质性不明显、配套措施相对落后等问题。苏州市政府应充分保护各生态功能分区的生态异质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合理安排经济活动,细到分区规划,以实现生态功能区在发展中得到切实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理念到实践,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正向纵深探索。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出台文件,首批批准57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意识建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大学的价值观、文明素养和一所高校的整体面貌与风尚,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呈现一种淡漠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建设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师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在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意识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人口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将生态文明分解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二者兼容性这三个要素,探索了人口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的角度研究了素质对生态和经济兼容性的贡献.本文的结论是:人口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对生态文明建设各有裨益,两者须均衡发展,才能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释放出智慧和道德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是基于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基础之上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工业文明经济运行范式的重新建构,同时也是构建生态文明的物质保障和经济指向.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从理念变革、科技运用、制度创新、产业布局和开发等多方位、多层次综合开展,做到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张翼 《消费导刊》2013,(6):51-5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气候变暖,生态危机进一步加剧使得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低碳经济作为现在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在已经被各国家大力推崇。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为了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而被提出的。低碳经济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实现生态文明是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本文首先对两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从两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杨霞 《商》2013,(9Z):177-177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中国的美好未来绘制了一幅美好蓝图。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渊源、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必要性、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对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抉择.目前,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已被不断提出并结出硕果.在此背景下,美好新滁城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并稳步推进.目前,该工程仍存在包括居民生态理念相对滞后、企业排污控制不到位等不足,但瑕不掩瑜.为了推进这一工程,应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的引领作用,多管齐下,建设美好新滁城.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是各个地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组织形式。作为中原经济区的西南板块,南阳市必须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密切结合本区域的特点和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为此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建设综合协调管理机制,构建公民生态意识和生态法制教育体系,全力打造生态文化产业链,推进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和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不文明现象,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加强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这就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一、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上升到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伟强 《商》2014,(46):29-29
当前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发展理念,张掖市正处在这个区域内,其所处的西北干旱地区,又面临着发展与生态的双层需求,因此研究其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探索干旱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新路径,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市化同步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当前,我国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基本国策。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一次新的深刻变革和"绿色长征"。这一伟大探索实践,是实现"两个100年"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基本观点,调动和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局部存在自在自为介入、"碎片化动员"等因素导致的弊端,动员全社会积极力量形成人人参与、全民环保的局面,汇聚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正向力量。一、公众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2012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