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14,(2):20-21
正全球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第一推动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入融合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实现跨越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促进科技创新链和金融投资链的深度融合,进而加快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步伐,从而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国科技与金融融合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的投融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对于科技创新的  相似文献   

2.
任祝 《天津经济》2021,(1):28-32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则可以描述为一切为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的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所构成的服务系统,其本质是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企业进行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本文将以天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作为出发点,分析本市科技金融服...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法通过2002~2016年中国面板数据对我国的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下我国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及其二者的融合对实体经济发展均存在正向影响。然而,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而言,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因此,在保持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于实体经济增长为正向影响的同时,要重视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避免因为发展差距大而导致二者之间融合发展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理论、金融创新理论及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二者在融合过程中不协调、不互动的问题,提出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制建设、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科学结合机制和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力等措施来实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当前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山发展状况的转型升级之路,是摆在中山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山科技、金融、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科技金融的形成机制和融合路径,提出完善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机制的对策建议,对于解决长期阻碍中山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实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2017年南京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文章对该科技金融政策执行的财政支出成本和配套规制成本进行了分析,认为政策执行后产生了多方联动投融资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等政策效益。总体来看,该科技金融政策对南京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资源型区域在资源枯竭和资源型产品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科技创新是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选择。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实现并不断优化金融的科技创新功能,本文在对资源型区域金融的科技创新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体系及完善配套措施的对策,推动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前言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科技与金融、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让企业拥有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对此,本文分析了科技金融政策的新进展,简述了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驱动机制。探究了环境规制和科技金融政策的协同对企业技术方面、人员分布结构方面、区域发展环境方面的作用,并指出绿色可循环视角下加速科技金融政策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就是核心与动力的融合,就是核动力,是支持产业发展的核动力。只有把这个“核心”和“第一生产力”结合起来,让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比翼齐飞,才能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互动中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金融术语产业金融的范畴,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的参与.一方面,面向市场的科技创新必将进入产业化过程,需要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来投入;另一方面,资本获取高收益的逐利目的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由利益驱动科技创新过程,将大大加快科技发展速度.所以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即科技金融的发展,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11.
贾君怡  于明哲 《科学决策》2021,(12):145-150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科技为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顺应这一时代趋势,我国部分高校在金融科技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出了诸多实践和探索,但由于传统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制约、科教融合发展不足、产教协同步调不一致等因素,金融科技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面临不少问题.文章建议高校应从升级人才培养理念、建成交叉学科师资融合培育长效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跨学科复合课程群、构筑产教融合联盟等方面,对金融科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改革与适应性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婷婷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01-106
金融科技已经全面融入各行各业。民营企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金融有着天然的互补性,特别是上市民营企业,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金融科技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通过对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民营企业数据和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升上市民营企业创新绩效,有效缓解融资约束问题。因此,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有着深刻的技术背景和制度背景。近年来,随着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金融科技与政府监管相互作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尚不充分。为此,通过搜集百度搜索指数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同时手工搜集 2013-2020 年商业银行受到的政府监管处罚数据衡量政府监管力度,并基于2013-2020 年 61 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探讨两者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金融科技与政府监管的相互作用下,金融科技和政府监管均能够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2)在金融科技与政府监管的共同作用机制下,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承担效果并不显著,但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呈现明显效果。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过程中,提高政府监管效率,缓释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可通过提高企业竞争这一路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产业和制造业产融协同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加剧产业内部企业创新竞争,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且金融业在创新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应鼓励区域企业创新竞争,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彰奇 《科技和产业》2012,12(8):130-133
从技术预见角度看,现代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应立足于科技创新服务的主体培育、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功能完善和能力提升。试图通过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内涵任务、功能职责等的分析研究,提出未来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路线和模式设计,力求构建基于服务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知识、政策、管理一体化现代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深入融合,是促进数字经济成果加速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助推数字经济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机理,从融合基础、融合投入、融合产出、融合环境、融合治理等5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能力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TOPSIS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省域(自治区、直辖市)2017-2020年的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融合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乙番 《科技和产业》2023,23(6):145-155
利用2013—2019年银行数据,通过文本挖掘法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银行所在地人力资本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有助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人力资本水平越高,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越高。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本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影响路径影响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首先,人力资本通过为银行提供服务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发挥直接促进作用;其次,人力资本通过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发挥间接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基于研究结论,为加快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emergence of a digital divide or a lack of internet access may hinder urbanization and adversely affect growth. However, fintech developmen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financial services, particularly for sections of the population formerly excluded from such services. Improved access is expected to stimulate the growth essential for promoting urbanization, possibly alleviating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a digital divide and creating a trickle‐down effect. This paper is among the firs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intech development on urbanization, as indicated by labor transfer from agricultural to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i) the digital divide hindered, while fintech development contributed to urbanization; (ii) the positive effect of fintech development on urbanization affects individuals both with and without access to the internet, yielding the so‐called trickle‐down effect and thus helping to alleviate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a digital divide; and (iii) regarding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fintech development helps to generate additional jobs and raise income in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stimulating urbanization even for those without access to the internet.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创新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介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区域发展现状,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影响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创新基础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支持能力。并通过因子得分情况对区域内部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价格法估算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一体化指数在波动中下降,相应地长三角区域内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亦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表明区域间经济融合不断扩展与深入。建议从机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开放型经济来促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