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广东低碳发展的能源基础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和能源消费大省,广东率先开展了低碳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和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的研究,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能源作为低碳发展的基础要素,对低碳社会建设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从分析广东省能源基础和能源消费总体特征入手,提出了广东省低碳发展的能源需求趋势和路径,为其他省区的低碳路线图制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农村资源环境和农村用能需求出发,农村能源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低碳农业,节约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乡村文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推进低碳经济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推广与利用以及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态势。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民低碳意识的提高,对青少年低碳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培养广大农民的低碳意识,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的低碳意识。  相似文献   

4.
冼明炫 《中国经贸》2012,(20):97-98
摘要:作为最早一批的改革开放城市,广东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都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广东省的农村经济建设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省的农业生产效益不断开创新高。农村局面的生活水平显著增强。本文重点探索广东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红蕾  刘静 《特区经济》2011,(11):35-37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对1987~2009年间广东省FDI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FDI对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动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FDI和碳排放量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FDI起到了减少碳排放量的作用,这有利于广东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根基.“低碳经济模式要求与之相对应的产业模式即低碳产业支撑其发展.”珠海市是广东省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坚守生态底线,谋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没有重复很多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极大地降低了低碳改造的成本.珠海市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以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实现能源低碳化为重点,坚持循环经济导向,立足“三高一特”产业定位,正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产业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以低碳农业经济的认识与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据,首先介绍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作用,包括低碳农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转变、低碳农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低碳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其次从制定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机制、加强财政部门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工作、规范农村生产的农民行为、开发并推广低碳先进技术和增强农民对低碳农业经济的认知五个方面深入探讨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低碳"已经渐渐的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中。发展低碳经济在城市当中也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认知。在人们心中一提到"低碳"就是节约用纸,节约用水,多步行少开车等等,这些都是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而说起农村低碳却似乎二者没有任何的联系。发展低碳经济不应该仅局限于城市,广大的农村也同样需要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我国治理环境恶化和缓解资源短缺将起到重大作用,不仅在发展较快的城市经济中,在农村经济中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一项重大挑战。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描述了目前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以蓟县大平安村和宁河县北岳庄村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低碳模式下新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低碳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要发展为低碳县域经济。在新的发展时代背景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既有发展的优势,也存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的限制、县域经济中低碳技术应用的不足、县域经济中传统的农业、工业“高碳”发展、管理的缺位与制度的匮乏、农村落后的高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由此,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牡丹江县域经济发展应遵循的思路是发展特色低碳经济,实现特色经济的低碳化。通过构建特色低碳农业、特色低碳工业、特色低碳服务业来实现牡丹江县域经济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低碳产业经济,应以建设生态、低碳城市为标志,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环境友好型城市.因此,应当积极寻求适合本地特色的途径和措施来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  相似文献   

12.
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兰州建设低碳城市有更为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于兰州发展现状及其在建设低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兰州市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形成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战略思路,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发展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提倡低碳消费等途径,加快推进建设低碳城市步伐。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荣丙 《科技和产业》2011,11(6):128-134
建设“两型”社会与发展低碳经济都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中的系统工程。通过分析它们在终极目标、内在要求、实施手段上的协同一致性,探索了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了建设“两型”社会和低碳经济并轨发展的实现途径,并考究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蓬勃发展的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王迪 《黑河学刊》2014,(1):16-17
“低碳”已经渐渐的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中。发展低碳经济在城市当中也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认知。在人们心中一提到“低碳”就是节约用纸,节约用水,多步行少开车等等,这些都是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而说起农村低碳却似乎二者没有任何的联系。发展低碳经济不应该仅局限于城市,广大的农村也同样需要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5.
低碳化发展是物流业的必经之路,广东省物流业是碳排放大户,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物流业低碳发展的现状,对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低碳物流经验进行梳理,由此得出广东省物流业应完善法律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加大低碳技术开发、培养低碳物流人才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本位 《中国经贸》2014,(1):190-190
本文首先概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然后阐述了政府推进和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社会意义,接着便从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各方面的责任出发,论述了政府在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创新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国 《改革与战略》2011,27(10):64-67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之举。当前,扬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强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建立低碳文化,塑造低碳品牌。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难得机遇。笔者认为,扬州要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关键要进一步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扶持力度。要营造浓郁的企业创新文化和低碳文化的氛围,低碳的理念不但要体现到生产和管理环节中,而且要纳入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1%左右,区域碳收支处于严重赤字状态.从不同部门产生的排放量来看,土壤呼吸和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高于香港与全国平均水平.应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驱动因素的科学研究,全面推广清洁发展机制,倡导建设低碳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低碳经济的辩证关系.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得出的基本结论,低碳经济契合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有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城市成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城市发展面临着住房短缺、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退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问题。建设低碳城市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德州市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在相关领域做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设低碳城市是德州市实现超越发展的一个机遇。本文对德州市建设低碳城市的现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