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阳 《新财富》2014,(8):96-100
以IC元器件销售为切入点,电子制造业供应链电商平台科通芯城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扩展产品和服务种类;其旗下硬件创新供应链资源连接平台“硬蛋”则致力于帮助创业者实现从概念到产品、从产品到量产。升级原有的电子制造业,并打造新的生态,科通芯城如何革新电子制造,掘金“made in China”?  相似文献   

2.
王振家 《光彩》2015,(1):30-31
在大量资金流动背后,是投资者对智能硬件产业的兴趣以及发展信心。2014年被称为智能硬件产业元年,智能硬件领域或将迎来移动互联网之后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投资浪潮。2014年以来,全球互联网和IT巨头在智能硬件领域投入巨大,几乎每个月都有重量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布,每隔几天就传出数十亿美元的大手笔并购。9月,亚马逊将投入5500万美元发展其硅谷硬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大报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首要动因,是中国企业战略实现"中国智造"目标的需要。智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制造业生产模式、日常运营模式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更改等都要求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方法要进行变革。本文作者从新经济时代下,成本的信息获取和管理效率对智能制造业效益提高的意义入手,提出当今制造业要实现"中国智造",必须对其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进而分析揭示智能工厂成本管理改革的新方向。最后作者得出结论,中国企业应把握"中国智造"时代带来的机遇,主动积极进行成本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以灵活应对中国经济新形势的发展,生产更多的"智能制造"产品。  相似文献   

4.
郭克良 《商场现代化》2018,(21):135-13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智能制造业行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智造"时代下制造业的成本管理也发生了改变。本文从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消失、市场需求的逐渐多样化发展以及"中国智造"时代下对"智能工厂"的要求三个方面入手,对制造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展开分析,同时对成本管理变革的有效措施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改变实体世界才是未来智能硬件的核心,这也是目前的难点。10月30日,腾讯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了"QQ物联"社交智能硬件开放平台,继百度、阿里之后,也摆出了深度参与智能硬件的姿态。4月21日百度推出"Baidu Inside"计划,阿里则在6月26日上线"阿里物联平台",小米、海尔等硬件出身的玩家更  相似文献   

6.
"中国2025"战略下,社会关注热点之一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推进必定会使中国制造业发生巨大变革,就要求成本管理与时俱进。文章介绍了"中国2025"提出的背景和智能制造的内涵,并介绍了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价值链成本管理,然后以海尔为案例企业,介绍了海尔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措施及成效,说明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需从战略层面,更加科学全面精准地进行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7.
李牧禾 《中国商人》2023,(1):134-135
<正>“双减”政策关上了在线教育平台的门,但打开了智能教育硬件的窗,从辅导机构转向了家庭,这时,智能教育硬件“荣升”家庭教育的补位。在“后双减”时代,一家名为深圳市乐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乐智教育”)站上了智能教育硬件的“风口”。这家成立10年,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企业,目前已拥有5条智能化生产线,日产量高达8000余件,出口美国、英国、法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8.
工业4.0时代,传统制造业全面升级,智能制造取代传统的人工生产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服装企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型密集型生产制造业,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广东爱斯达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数年的努力自主研发了智能裁缝系统,打造出全球首个"服装远程定制和快速制造平台",成为了全球第一家专为个性化定制服装而诞生的品牌、第一家M2C服装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化服装制造的方法,建立一种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服装生产环境下全新的服装远程定制商业模式(M2C的服装定制模式),颠覆了传统服装企业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徐旻 《市场周刊》2014,(8):20-21
2010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已经把科通集团带到美国纳斯达克的康敬伟又开始思索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在中国每年采购量超过十万亿元的电子元器件市场,科通集团已经成为了行业顶尖的线下电子元器件解决方案供应商、增值分销商,但在行业经营了十几年的康敬伟深训这个市场还充满了大量的痛点:  相似文献   

10.
<正>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尽管现在我国的服务业已经成了一个最大的产业,在规模上超过了制造业,但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竞争力的基础仍然是制造业。目前,制造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新常态下如何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经济触底,这三只"靴子"要落地我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过去几年处在下行态势。对这样一个变化究竟该怎么看?我认为,  相似文献   

11.
日前,马云称,2.5万名员工造就了淘宝900万家网店,预计2013年的销售额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会超过10%,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C2B模式,即按需定制,这是制造业转型提升的重要的平台. 如果马云真的能为制造业搭建一个“按需定制”的平台,那还要传统的零售干什么? 一、零售真的没有未来吗 日前银泰商业CEO陈晓东说:“零售没有未来”.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时代,商业概念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化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当大家还在为淘宝"双11"创造的销售奇迹咋舌时,那些高瞻远瞩的经营者们已经急吼吼地闯进了智能硬件这个全新的科技领域。和过去十余年风头无两的互联网公司相比,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公司显得更"重"一些,他们一边是新兴的软件技术,另一边则是传统的制造业,这种特性对进入这个领域的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互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是宁波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最大风口所在,是宁波实体经济实现新腾飞的助飞翅膀所在,是宁波各行各业公司企业今后未来的前途命运所在。这是因为,人类经济产业科技的发展史与发展规律均充分表明,智能制造不仅是全球意义上的最大机遇所在,而且是世界性重大战略机遇所在。可以这么说,得智能制造者得天下。无论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还是当前已经风起云涌的巨大风口之铁的事实,抑或宁波发展的基础条件与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4.
周勇 《上海商业》2013,(11):16-19
日前,马云称,2.5万名员工造就了淘宝900万家网店,预计2013年的销售额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会超过10%,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C2B模式,即按需定制,这是制造业转型提升的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7):264-265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引来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作为发起国的中国而言,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将中国龙头型产业推销出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该文着眼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先行条件——融资,从要素角度出发浅析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融资能力,同时探讨提升一带一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融资能力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出发,重点探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中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相应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革命"、"3D打印"、"智能制造"等为标志的再工业化浪潮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一个标志。荣登制造业产值"第一"位置还不久的中国,正面临着新一轮工业化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当前嘉兴市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与我国其他省市一样,陷入了"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困境。如何破解困境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总结了嘉兴市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尽管嘉兴智能制造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情况看仍然处在一个起步阶段,面临着5个方面的制约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嘉兴市智能制造业发展的6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人说话     
印度最怕中国的制造业吗? 一份最新的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和印度为成为全球最佳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正在展开激烈的竞争。印度工商联合会主席穆里先生在央视做嘉宾时,《对话》的主持人问,印度在未来的中印竞争中最怕中国什么?穆里先生思索了一下,说:"是制造业。" 现在印度提出的21世纪发展口号是:"21世纪,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工厂,印度要做亚洲最大的办公室。"如果真像穆里先生所说,制造业是中国在中印竞争中的制胜法宝,那么中国其实对印度成为"亚洲最大办公室"构不成真正威胁。  相似文献   

20.
2017年《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是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的发展箭在弦上。长期以来,加拿大政府通过鼓励创新、资本支撑和多元化等战略优化提升了加拿大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与升级环境,制造业企业则利用大数据和各类信息技术平台内外协同,将智能化改造落到实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拿大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对"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分析借鉴加拿大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发展经验,对江苏制造业智能化路径进行探索,提出江苏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鼓励创新、打造制造业智能化产业生态圈等措施建立有助于"江苏智造"发展的政策环境,企业则应通过人才战略、内外集聚等措施主动推进"制造"向"智造"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