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城市公共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城市的 发展是否充分考虑并满足健康城市的需求逐渐成为评价城市品 质的重要指标。城市公园作为与居民最密切的城市公共空间之 一,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加拿大温哥华为例,通过 分析城市公园与运动设施在城市与社区中的布局、建设、管理 模式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说明温哥华如何通过 公园系统创造更好的运动条件和设施,来培养市民健康生活习 惯,激发居民的运动热情。通过这些经验的借鉴,让我们能够 从公共健康的视角,更好地提升和优化中国目前在城市公园定 位、规范指标研究、部门统筹及设施管理上的不足,从而营造 更健康积极的环境,为公园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万方  杜莉 《经济纵横》2015,(3):69-73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问题,为减少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节能减排的绿色交通正在全球范围推广。法国里昂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成功运行是政府践行国际公约与民意需求满足的契合,是客观良好条件与优异的运行机制设计的契合。我国正在进行全面低碳城市建设,推广绿色节能减排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需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建设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4.
寻找南宁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思路,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发挥南宁“小水”资源丰富、沟渠通达的城市生态资源优势;以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为引导,开展以山水城市为导向的城乡规划。提出了南宁公园城市的建设方略:保留水网水系,代替“填浜筑路”,留出南宁生态廊道和更多的城市公共休闲、文化和商业空间,形成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网络化”。同时,探讨了南宁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巨大的公共资本投入应如何构建和依托公共政策,探索出一套能让规划项目具有落地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行动计划图径,构建一个多部门统筹管理、社会力量协调参与的开放平台,将公园城市建设的工作内容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5.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对我国创意城市营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阳  吕庆华 《经济地理》2011,31(8):1283-1288
应用文献归纳和整合对比等方法,从公共空间的定义与特征以及创意城市的含义和形成要素入手,在回顾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归纳了公共空间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以构建创意城市为目的,认为应该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社会影响力,重视细节,更开放更具宽容性以及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服务作用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30年代,武汉与广州、南京、上海等 大城市皆编制了公园系统分项规划,处于中国近代风景园林及 城市规划发展的初创期。为研究武汉城市公园系统规划编制历 史及其主要技术方法,解读原始档案,并将指标、分类、布局 等技术内容与同时期国内外规划技术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发 现,武汉规划者熟知20世纪初英、美及日本的公园系统规划 模型,在编制规划方案过程中,他们辨识并借鉴了源于美国及 日本的理论与技术,根据城市现状、发展阶段及市民实际需 要,将一些指标、技术原则加以更改,制定出适应武汉的城市 公园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7.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 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 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 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 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 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 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 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 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 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 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 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 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相似文献   

8.
文章是在生态城市研究的大背景下来研究生态化环境设施的设计及应用。首先引用了现有研究成果中对"生态城市"的定义,结合设计领域中"生态设计",提出现代城市中环境设施生态化设计的必要性;通过研究生态城市与生态化环境设施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城市"概念指导下的环境设施生态化设计方向,详细论述了生态化环境设施设计的前提、条件、原理、前景、人性化目标、社会意义以及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推进,针对目前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解析澳大利亚城市水管理目标的转型及水敏城市设计(WSUD)演进过程,将水敏城市设计演进分为萌芽、产生、示范及应用4个阶段,进而分析其演进中的成功经验与前沿趋势,为我国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启示与借鉴。认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行政与制度建设、设计科学依据、项目监测与评价、项目示范推广,以及处置序列合理组织5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朱亮 《城市建设》2011,(2):397-397
笔者从分析梅州城市公共停车系统的现状问题出发,借鉴相关城市的发展经验及相关机构的研究成果,提出若干建议,同时,简要分析立体机械式停车楼的投资与收益情况,以期对引导梅州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视角剖析埃及开罗阿兹哈尔公园由被称为“Al- Darassa”的废弃物堆场转变为城市中心“绿肺”的棕地再生 杰出案例;重点关注其棕地再生策略如何回应Al-Darassa在 不同历史时期与开罗城市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经济及文 化等之间的动态关联;总结了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案例在整 体策略、场所营造和干预机制3个方面对中国棕地再生探索的 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机制具有完备成熟的规划设 计方案和理念,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环 境教育建设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从环境教育的规 划与管理2个层面剖析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针 对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教育主题分类、多样的环境教育及解说的 方案、便捷的学习资源获取渠道、公众参与度和完成度较高的 志愿者计划和合作组织、发展完备的环境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 归纳和总结,并以红杉树国家公园环境教育规划设计为例进行 实例分析,结合中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机制最为欠缺和需要提 高的协调性、联系度、全民公益性、互动性、增益性和契合 度等多角度深入挖掘,总结出中国构建国家公园体制中不容忽 视、不可或缺的启示内容。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温哥华的公园建设和管理在全球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果,这得益于温哥华公园管理局独特的体制与管理理 念。温哥华公园管理局以其独特的公众参与机制,为推动和 实现“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介 绍温哥华公园管理局在社区文化共建、项目建设、政策制定3 种典型的公众参与模式,说明在“服务城市的所有人、社区和 环境”目标指导下的管理机制的特点与方法,为中国公园实现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的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背景下,梳理、总结了英国城市公园政策的起源、阶段特征,并结合中国国情和英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将城市公园制度建设及合作伙伴关系列入国家政策议程、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地方领导、落实中央决策、实施决策监督和建立广泛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开始从增量向存量方向转型,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存量绿地更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引入城市触媒的概念,探索城市微空间更新与城市触媒效应间的学科关联,进而剖析城市触媒效应工作原理的运行机制,探讨微空间作为触媒元素激发相邻其他城市元素并产生“链式反应”,促成城市发展的空间意义。借助奉贤南桥镇口袋公园更新设计竞赛实例,以口袋公园作为微空间的典型代表,结合“触媒元素的选取”“激活和完善触媒”“引导触媒效应”3个触媒理论步骤展开讨论,例证城市微空间更新触媒理论的实践应用,以期达到全面意义上的城市活力更新。  相似文献   

16.
知觉恢复量表(PRS)在恢复性环境评价中有广泛应用,其中文版在城市公园景观评价中的应用尚未予以验证。以城市公园为单一评价对象,探讨中文版PRS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选取城市公园中具有不同要素、开敞度和场景的6个空间类型,分别录制成景观视频作为实验素材。共有120名男女比例为1:1的在校大学生参与了测试,在经历口语考试的压力后,通过观看城市公园的一个场景视频缓解压力,采用中文版PRS量表对场景的恢复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文版PRS量表在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估中具有良好的评估者间一致性和内部一致性;量表条目的代表性与适宜性程度较高,与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构架基本一致,对不同环境有一定的区分度,可用于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17.
陈伟   《技术经济》2022,(6):91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老年人交往特征出发,总结出个体交往、亲友邻里交往与志同道合交往3种日常交往活动类型;基于老年人交往过程中关注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适宜性、活动设施便捷性、活动氛围舒适感、活动景色吸引度和活动场地依恋感5类影响交往活动的城市公园环境特征。以重庆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统计方法,分析检验涵盖5类环境特征的19类环境因子对3种交往活动类型中9类活动因子的空间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活动空间适宜性和活动景色吸引度对个体的“静坐沉思”和“观赏景色”影响作用显著,安全感、景观亲近度等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设施便捷性和活动氛围舒适感对亲友邻里的“结伴锻炼”影响作用显著,服务设施分布密集程度、环境卫生整洁程度等因子影响程度高;活动场地依恋感对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交谈”影响作用显著,文化活动丰富度因子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19.
具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是指在公园红线范围内含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历史文化景点、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其改造与更新的核心问题是平衡公园的保护传承与复兴发展,寻求二者的共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平衡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改造的关键。基于共生理论的解读与启示,以江西省南屏瀚峰文化公园为例,分别从文化、功能和空间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例,探讨了具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改造与更新的共生策略与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森林公园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能承载各种游 憩活动,为市民带来多种益处。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与炮台湾 森林公园为例,利用GPS设备每隔10s采集一次游客的地理坐 标位置,并应用栅格密度、标准差椭圆与热点识别3种空间统 计方法分析相关空间位置点,识别受游客喜爱的游憩场地与景 观空间类型。结果表明:游客在2个森林公园中的分布并不均 匀,共青森林公园西部与炮台湾森林公园南部吸引了大量游 客;最吸引游客停留的区域包括儿童游乐设施区、广场、大草 坪、烧烤区和滨江区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森林公园的 规划设计与管理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