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稳步地向前推进,利率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正在、并且将会不断凸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重新定价缺口为负缺口,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推出使重新定价负缺口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从边际的角度分析了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由于目标间的冲突,文章的结尾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有实现战略转型,由目前短期内净利息收入最大化实现向股东权益价值最大化转变,同时兼顾监管时期内资本金条件约束的现实必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利率调整对我国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事件研究及误差修正模型对1993年以来央行的13次利率调整对沪市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股市对利率调整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滞后性和条件性,但从长期来看利率变动与股价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2004年以来的央行4次加息对中国股市的短期影响效应,结合协整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中国股市的长期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中国股市对加息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和滞后性,长期而言,利率与股指呈现负相关,而货币供应量与股指之间的关系自2004年以来发生明显改变,由以前的负相关转变为2004年以后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VaR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风险度量和管理的方法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 ,对于VaR的深入研究和对其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上证A股指数为研究对象 ,通过基于t分布的RiskMetrics法的实证研究 ,表明VaR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且随着市场的发展 ,适用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5.
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相互影响效应的评估研究——基于抛补利率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效应进行实证评估后可以发现:虽然中国国内利率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国内利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中国利率政策变动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利率政策的影响仍然较小;美国利率政策变动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利率政策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大,因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间的传导机制建设仍需深入。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形成银行业竞争机制的重要一步。本文采用2003-2012年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DEA方法对市场竞争程度和规模效率进行衡量,研究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下,市场竞争对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本文认为:①存贷利差区间的扩大短期内有助于提高银行绩效。②市场竞争对银行绩效存在U型关系。③规模效率值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8.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证券投资基金有着规模经济下的专家理财和组合投资的分散风险,发挥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但证券投资基金仍要面对各种风险。我国基金管理公司需要重视和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要建立起自己的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实证探讨我国利率政策对房地产供求的影响,对于利用什么样的政策能更有效地调整房地产价格使之增长减缓甚至下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文章应用四象限模型进行静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对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43 个发展中国家357 家银行数据,运用系统GMM 方法,研究银行分项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其中,银行监管包括12 类分项监管,银行风险包括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和破产风险。回归结果显示:资本监管、内部管理监管、存款保险监管、信息披露监管和监管效率5 类分项监管均能降低3 类银行风险。其他分项监管能降低1 到2 类银行风险,即准入监管能够降低总体风险,增加信用评级风险;所有权监管会增加信用评级风险,降低破产风险;外部审计监管增加银行总体风险和破产风险,降低信用评级风险;流动性监管降低银行破产风险,对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不显著;资产分类和处置监管降低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但增加破产风险;退出监管增加银行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降低银行破产风险。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加强银行监管,降低银行风险有很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DSGE模型与TVP-VAR模型对"利率调整→股价修复→经济复苏"这一政策传导路径的有效性进行理论模拟与计量检验,结果发现:理论上,名义利率调整可以有效平抑资产价格波动进而带动投资增加,从而稳定实体经济增长,但在实际传导过程中,各变量对利率变动和股价变动的反应却较为缓慢。此外,名义利率调整对股票价格的短期效应较为显著,而股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却是一个缓慢过程,两者对比鲜明,这从根本上揭示了虚拟经济变化较快而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的内生机理。因此,我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应理性看待现阶段的实体经济下行风险,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和经济行为的良性指引作用已经失效,而是由于实体经济对政策调整的反应通常具有一定的时滞。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上市银行为样本,从中选取了2007-2015年的经营数据,讨论CEO激励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CEO薪酬激励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具有行政经历的CEO会削弱薪酬激励在银行风险承担中的提升作用。②CEO的股权激励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同时,具有行政经历的CEO会提升股权激励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③进一步研究讨论发现,CEO薪酬激励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现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学与安全科学双重视角,探讨地区安全生产风险因子问题。解释变量为经济社会风险源中的10个因子,被解释变量为地区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分析的数据为2005—2007年各省市地区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主要采用OLS、REM、FLS等回归分析法探讨各经济社会风险因子与地区安全生产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区人均GDP、地区GDP增长率、地区产业结构系数、地区城市化水平、地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对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在近三年内有反向关系;地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地区高危行业增加值占比与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地区城镇人口密度与地区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的关系微弱。 相似文献
17.
18.
数字经济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动能。基于我国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且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以农业机械化为门槛变量的单门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有效,中西部地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通过分析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是扩大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取决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太低,则城乡劳动力流动不仅不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差距扩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基于山东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计量检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