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托作为一种财富管理行为,逐渐成为当今社会高净值客户投资理财的有效方式。在信托业服务客户数量不断增加、资产管理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所隐藏的洗钱风险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通过客观分类分析当前我国信托业洗钱风险现状,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戈 《特区经济》2011,(3):116-118
2005年以来,期货业在中国取得了高速、加速增长,为中国的客户提供了又一减少风险的工具,大大活跃了金融市场。但是我国期货业起步晚、发展粗放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很多配套监管制度没有及时跟上行业的发展,这给洗钱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目前,犯罪分子通过期货交易进行洗钱的手法多种多样,一方面,期货业的交易特点存在一些风险点;另一方面,在国内外期货业的发展中洗钱案件也由来已久。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洗钱风险点,以此指出我国期货市场反洗钱工作存在的盲点以及反洗钱工作的方向。在分析国内外期货市场典型洗钱案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期货交易中潜在的洗钱风险、洗钱手法及其行为特征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应对以上风险点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腐败犯罪的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强,跨境洗钱已成为腐败分子转移犯罪所得的重要途径,所以打击腐败的同时必须加强反跨境洗钱工作,堵住赃款外流的通道,防止"裸官"们掏空国家财富。针对存在的跨境洗钱风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洗钱并不是一件新生事物,只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电子化的逐步实现,洗钱犯罪活动已经搭上了经济高速发展和高科技的快车,日益严重化、有组织化和国际化。目前,洗钱犯罪已经成为一大国际公害,威胁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腐蚀健康的国民经济体系,而且在发展趋势上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国家和地区犯罪组织洗钱的首要目的,已转变成为掌控政治和开展恐怖活动提供财政支持。因此,打击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的关键环节,切断和限制犯罪资金的来源,就成为削弱和控制犯罪的重要手段。为此,9·11事件之后,国际社会纷纷成立反洗钱体系,希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讨论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但鲜有文献研究洗钱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50个国家(地区)为研究样本,运用知识资本模型和知识资本-洗钱模型,分析洗钱行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知识资本模型解释了我国投资于低风险洗钱国家(地区)的原因;而知识资本-洗钱模型解释了我国投资于高风险洗钱国家(地区)的原因,KK1-MON和KK2-MON模型表明,洗钱因素对我国直接投资驱动的规模分别为590.66亿美元和849.18亿美元,占投资总量25.01%和29.64%;并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进。本文的结论即延伸和拓展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又为我国反洗钱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胡文卫 《北方经济》2007,(3):136-13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洗钱犯罪也逐渐渗透进我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打击洗钱犯罪也就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大事。本文在分析洗钱犯罪对我国造成的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反洗钱的措施,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洗钱     
张波 《上海国资》2007,(1):39-40
国际上的洗钱者,多数是毒品、军火等有组织犯罪集团。有所不同的是,我国洗钱的主力军之一却是涉嫌贪腐的公务员。在鲸吞蚕食了大量国家财产后,腐败分子往往试图通过洗钱渠道改头换面,为自己肮脏的“原始积累”盗取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洗钱犯罪也逐渐渗透进我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打击洗钱犯罪也就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大事.本文在分析洗钱犯罪对我国造成的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反洗钱的措施,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胡小成 《魅力中国》2011,(10):329-329
房地产行业洗钱行为呈日渐猖獗之势,对之进行积极研究,有助于执法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和打击。本文就房地产行业存在的洗钱风险和常见的洗钱方式展开探讨,以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业务一反洗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钱对经济危害极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洗钱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形式日趋隐蔽。今年10月31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我国注册会计师应抓住机遇,拓展反洗钱业务,努力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洗钱"一词最早源自美国,由英文"money laundering"直译而来,法律意义上的"洗钱"则来自上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黑帮为发展自己的犯罪企业,谋取巨额经济利益,将非法所得的钱转为合法收入,简而言之"洗钱"就是把"黑钱"合法化.洗钱的本质在于掩饰、隐瞒其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的性质和来源,使非法收益变为合法所得.如今,全世界每年"洗钱"量大概在1.5万亿至2.8万亿美元之间.追根溯源,洗钱罪应该是伴随着现代社会有组织犯罪日趋严重而出现的.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毒品犯罪、走私发展,特别是金融犯罪等有组织犯罪日趋严重.由于受各国和地区金融管理制度的限制,许多犯罪所产生的巨大非法收益无法随意转为合法收益,而洗钱作为某些犯罪的下游犯罪,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洗钱的犯罪集团孕育而生,而且热衷于把犯罪的目标投向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其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体制不健全等漏洞进行洗钱犯罪,这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甚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巨大的危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金融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而洗钱罪侵害的正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进而危害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金融电子化的背景下,本文从洗钱犯罪对我国国家金融安全的危害出发,以洗钱犯罪和金融安全问题的一些理论研究为基础,探讨反洗钱金融监管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和如何健全完善我国反洗钱金融监管制度,以期望为建立一个稳定的、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而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年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洗钱规模预计在3000亿至4000亿元之间,房地产等行业成为洗钱的主要渠道。就此而言,目前中国楼市的价格泡沫、非理性繁荣,以及供需结构失衡矛盾,与洗钱势力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郭勋 《中国经贸》2014,(20):157-157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十分迅速,银行机构理财产品种类日趋丰富,规模不断上升,网络化销售趋势明显,但随之产生的银行内控制度不完善、监管不足及洗钱风险日益凸显。本文从反洗钱风险角度分析银行理财产品,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跨境资本流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学界缺乏洗钱行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及其路径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章以2005~2015年全球60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引入经济发展作为中介变量,研究洗钱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境资本在洗钱风险高与洗钱吸引力强的国家流动更加频繁,经济发展在洗钱与跨境资本流动的正向效应关系中,中介效应分别为14. 98%和11. 39%。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不仅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而且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自由贸易区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收投资、促进贸易的同时,也因其在反洗钱机制上存在漏洞而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进行洗钱犯罪活动。文章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从反洗钱标准和指令的适用、反洗钱监管以及部门间交流合作等方面分析自由贸易区存在的洗钱犯罪风险。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金融和商务活动转移至互联网,洗钱活动的平台逐渐扩大,从实质化转向虚拟化,互联网洗钱活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互联网洗钱主要是利用网络银行、网络赌博、虚拟货币和其他方式进行的,较之传统洗钱,这种洗钱方式由于速度快、范围广、作案过程高度隐蔽而更难控制。因此,要从法律层面、网络技术层面和金融业务层面对互联网洗钱进行全方位控制。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体制必将逐步开放,一些跨国犯罪集团利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而法律尚不够健全的特点,乘机向我国渗透,与国内犯罪交叉融合,将中国作为他们洗钱的新据点,使中国洗钱犯罪呈上升趋势。洗钱犯罪因其具有的专业性、集团性、跨国性的特点,因此,在反洗钱过程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18.
洗钱侵蚀全球金融市场的公害翟景升近几年来,世界金融犯罪呈上升之势,特别是“洗钱”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大公害。“洗钱”主要指的是把大批依靠贩卖毒品、走私军火、偷税漏税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资金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掩盖资金来源,然后“堂堂正正”地进...  相似文献   

19.
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领域的不断融合孕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支付、资金融通和投资理财保险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它不同于商业银行之间的间接融资以及资本市场可以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双重特性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洗钱风险较传统更高、更复杂,需要高度关注。互联网洗钱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数据以及网络,隐瞒或掩饰犯罪活动及过程的统称。其并未超出原始洗钱的范畴,而是在传统洗钱的基础上,伴随着网络银行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洗钱方式,"网络"对洗钱活动来说也是起到了媒介的作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洗钱活动所表现出的不同形式和特点,对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将从反洗钱的角度,介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洗钱活动所表现出的不同形式和特点,并就加强互联网金融洗钱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卓彼 《世界通讯》2001,(1):22-25
全球洗钱犯罪猖獗 2000年2月,一对在纽约银行的高级职员美籍俄裔夫妇借工作之便,非法洗钱70亿美元恶性案件的曝光,揭开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洗钱案,困扰着全球金融业的日益猖獗的洗钱活动越来越被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