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工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其它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随着该文件的出台全面振兴东北的经济改革全面打响。机械工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东北地区工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文章就机械工业将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发挥何种作用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铁小镇是南京市政府第一个完全按TOD模式规划设计的地铁新市镇.本文界定了TOD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概念,分析了TOD引导下的土地开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改革思路,并以青龙地铁小镇为例,对TOD引导下的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实践验证,提出青龙地铁小镇土地一级开发供给侧"线"点"面"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2015年"供给侧改革"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十九大也再次强调要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了适应这一政策,缺乏活力、产能落后的企业推出市场竞争,促使其转型向创新领域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找到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文章从共享经济的特征和现状入手,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共享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联系和理论逻辑,然后基于2003-2017年的数据测算了广东省制造业整体及低、中、高技术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投入产出组合效率,进一步分析广东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问题和产业发展的供给端困境,最后提出提高广东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广东省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思路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对税费负担更为敏感。不仅影响到企业的自身生存与发展,也抑制其扩大投资的积极性。我国政府在逐渐淡化"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一词成为经济理论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如何减轻企业负担,实现企业自由可持续发展、释放其供给潜力既是经济转型的核心目标,也是当前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僵尸企业遍布各行各业,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耗费了大量的经济资源,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处置僵尸企业刻不容缓,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文章在中央提出的"三去一补一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经济背景下,重点探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如何推动僵尸企业出清以及通过相关案例分析为如何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继沿海优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任务.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及各类投资的引进,东北这片黑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工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化工产业等都成为了热点产业.正如生产与流通的关系一样,要想这些热点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使销售这些产业产品的零售业活跃起来,跻身于经济改革的第一线,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热点产业.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经济下滑,促进了经济转型。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改革,重视供给侧质的升级和效率的提高,促使现有生产体系发生根本性转变,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对照供给侧改革,地勘所属企业尝试从"三去一降一补"入手,提出了实施思路和措施。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只有拓宽思路,挖掘潜力,质量立本,从管理上规范,加大科技创新,提高科技附加值,才是地勘单位所属企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任何经济政策都存在随经济发展状况而调整与转变的过程,与此同时,经济政策也影响经济总体发展和走势。从我国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这个变化中存在着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复杂作用过程。文章以分析总结四万亿投资的历史经验教训为切入点,研究分析四万亿投资政策中与供给侧改革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当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内涵,最后从"三去一降一补"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供给侧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悦 《辽宁经济》2007,(12):15-15
为加快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中央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并将之和西部大开发并列为现代化建设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所以,深入探索"东北现象"的成因及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对策,不仅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而且对实现全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基于我国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政策和主张,探讨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出路,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经济步入震荡的"L型"时期以来,国内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系统性金融风险。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指明了方向,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和不良贷款率上升,金融界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渐增加。特别是在金融资本错误性搭配、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和房地产泡沫等因素的作用下,加大了我国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而国内多数研究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分开,无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因此,文章将供给侧改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结合,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因素,从而提出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黑龙江省的工业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与挑战.近年来,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存在着较多矛盾,其正处于转变工业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工业布局进一步调整与优化等重大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产业结构性矛盾、 产权结构性矛盾、 产品结构性矛盾这三大难题.为破解这些矛盾,黑龙江省应贯彻落实十九大新发展理念,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改造、促进新兴工业的发展,实现工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开拓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期我国为推动高质量工业化和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实践。因此,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变革中,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只有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才能以"供给需求"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重塑产业辉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逐渐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未来经济政策的重点。文化产业是文化性和经济性相融合的产业部门,它在文化守正和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领域。基于供给体系存在的"供需错配"、"产能过剩"、"杠杆依赖"等现实问题,以国产电影为切入点,探讨文化产业供给管理的必要性、着力点,是本文的现实关切。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实现文化供给从注重"增量"到注重"提质"根本转变。实现这一目标,重点要在制度供给、资本供给和创新供给等方面着手,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现实路径,为文化生产力发展蓄积动力、释放活力。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1月,党中央根据我国国情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需要,体现了当前我国政府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总体思路。文章简要分析了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含义、本质、主要内容及财政助推供给侧改革的措施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财政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伟东 《开发研究》2005,(5):123-125
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为经济史学提供了分析经济历史现象的重要工具,拓宽了分析经济历史问题的角度。本文作者着眼于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体的历史形成,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概念及观点,对东北经济状况、“东北现象”以及东北经济改革路径加以分析,以期对东北经济振兴提供理论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新时代西藏经济宏观运行状况入手,从破解西藏社会矛盾、适应经济新常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角度分析了西藏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人才要素供给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循环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全面与彻底的供给侧改革,服务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同样需要深入进行供给侧改革。公共管理的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经济建设供给侧改革而言的,是在公共管理的新常态背景下,阐述中国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重点分析未来中国公共管理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积极探索新常态下中国公共管理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和提升公共管理服务经济建设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1月中旬,中央高层多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这昭示着今后指导改革思路将主要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随后一段时间内,"供给侧改革"引发一片呼声.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主动选择.这标志着"供给侧改革"成为了宏观经济新常态下一种新的"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