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走出低谷,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十一五”时期,将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经过几年的调整.世界经济已呈现出恢复增长的迹象。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形势看.美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仍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2004年安徽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促进了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根据全国高技术产业动态监测数据,2004年1—10月.安徽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9.62%.预计全年增长20%。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推动社会发展,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员的总称。当今,世界人口达55亿人,比1950年增长了一倍多.同时.全球经济增长约3倍。人口激增,经济增长,需求扩大,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差距也不断地扩大,给人类文明进程造成很大障碍;人口的增长使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重、生活贫困化等而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但是.人口资源是人力资源的基础。如日本每平方公里314人,其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密度的8.8倍,是美国人口密度的12.6倍,是我国人口密度的3倍。波士顿大学…  相似文献   

5.
发展数字电视是我国国家战略之一。全国目前有1.2亿有线电视用户,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有线电视也是我国家庭入户率最高的信息工具。2006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将达到1500万户。未来5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将出现爆发性增长,发展速度远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到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2.27亿户,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6%。[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1994年我市工业工作的回顾刚刚过去的1994年,是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一年,也是国家几项重要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和难度前所未有的一年。我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深化改革,正确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1994年市政府下达给工业系统的目标已经全面完成。(一)生产稳定发展,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9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28亿元,增长22%,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23.20亿元,增长12.8%,增幅…  相似文献   

7.
1989年世界贸易额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达3.1万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7.5%,贸易量增长为7%,这是持续增长的第7年,且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世界制成品贸易量增长,不仅超过初级产品的增长,也超过整个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增速达8%.展望1990年世界贸易量的增长,将随世界经济缓慢发展而放缓,其增长速度可能在5%左右。地区化.集团化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制成品贸易也将持续迅速增长,但贸易失衡仍严重,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技术成果层出不穷.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趋紧密,相得益彰.高技术产业正在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改革开放26年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促进增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当地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我国一些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提高本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走过了艰难发展道路.高技术产业同期增长5%左右.低于GDP 9%的增速.但这一成果已经来之不易。这一年.我国3G网络启动.一大批国家工程实验室运行、大批高技术项目投产、创业板开通、各地方政府创业引导基金相继成立等,都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它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我们称之为资本。世界银行在2000年首次提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它的发展依靠三大资本,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其认为这三大资本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的经济增长,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民福利。为此,其提出经济增长要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也就是说,从原来主要通过物质资本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转向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保护自然资本,使得经济的增长更具可持续性同时实现国民福利最大化。我们对此做了改进,增加了两大资本:一个是“国际资本”。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广州市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了贸易关系。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调动了外贸部门和各行各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使全市外贸出口在三四亿美元之间徘徊三年之后,1986年一跃而达6.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26%;1987年出口总额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每年消耗掉1400亿加仑的汽油.并且即使燃油的交通工具的燃油效率更加高效.在将来的20年内,由于汽车和飞机使用量的大规模增长.整个国家的燃料需求增长量也在20%。这正是包括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在内的决策者们大力提倡除了发展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之外,发展生物燃料以改变传统的交通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世界旅游发展:2005年回顾和2006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世界旅游在上年快速发展基础上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全球接待国际旅游者人数达到8.08亿人次,旅游总需求达到62015亿美元,旅游经济增加值达到47457亿美元。同时,世界旅游呈现出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和国家的旅游增长快慢不均的主要特点。展望2006年,在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以及各种国际重要变数影响下,世界旅游将在去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71年罗马俱乐部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模型,提出增长有极限,发展要合理利用资源。这是一个世界模型.是预警性的,它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人说它对未来是消极的,是悲观学派,然而,谁曾想列,在20年后的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各国的政府首脑对此形成了积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拉动全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进一步优化了我国外贸出口的结构,使贸易规模和结构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4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其中出口2182.5亿美元,增长31.8%,较2004年增速回落18.4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达28.6%,超出2004年0.7个百分点;进口1977.1亿美元,增长22.5%,较2004年增速回落12.7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比重达30%,高出2004年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但我国的买方市场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表现为内需相对不足,为了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国家积极拉动内需,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与之相配套,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大力促进消费信贷发展,企望打开消费信贷市场,以刺激、拉动消费需求。但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来看,并没有实现人们的预期,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1998年我国个人消费性贷款在全国贷款总额中只占0.8%,其中主要还是个人住房贷款,其他消费贷款比重微乎其微。而发达国家个人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中的比重高达20…  相似文献   

18.
一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确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多种金融机构,银行存款逐年增加,1978年存款余额为42.16亿元,1995年为1744.1亿元,增长约41.4倍;贷款1978年为96.18亿元,1995年为1919.7亿元,增长约用倍。“八五”时期我省金融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发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1995年,全省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贴现市场累计办理贴现68.95亿元;人民银行累计发放再贴现贷款43.7亿元,重点支持了冶金、纺织、汽车行业的资金周转;融资中心累计融资337.65亿元;外汇交易中心外汇交易858亿美元;批准发行企业债券3.02亿元;…  相似文献   

19.
近15年来,在中菲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菲经贸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在中国-东盟关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2005年.两国贸易额达175.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增速居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首.比1991年更是增长近45倍.成为推动中国-东盟贸易发展的主力军.菲是中国第18大贸易伙伴,中国则已成为菲第3大贸易伙伴,截至2005年4月.  相似文献   

20.
中国防务支出的增长一直是近几年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然而这种增长又是与中国的安全环境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本文以1979年为界,通过对两个时期(1953—1979年和1980~2007年)中国防务支出的经验计量分析发现:1979年以前中国防务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来自外部威胁,而1979年以后中国防务支出的增长则主要源自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快速发展基础上的自然增长。因此,中国防务支出的增长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从根本上说是与中国政府所宣称的和平崛起战略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