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魏六朝有关岭南的记载很多,其书以“志”、“记”、“传”、“状”等为名,不能列举。汉魏六朝岭南植物“志录”(以下简称“志录”)就是笔者从南宋以前的三十余种古籍中辑录了这些“志”、“记”、“传”、“状”等二十五部佚书的植物资料350余条而成。所称“岭南”,范围较广,不仅仅限于五岭以南,其地域包括今华南及其以南、西南的东南部,以及福建沿海,兼及这些地区的迤北毗邻地带。辑佚工作有两大类型,一类是辑录佚书,以一部书为范围而辑录;一类是以类相从,按某一专业汇总辑录。自宋代开始有辑佚工作以来,大多侧重于辑录佚书,专业性的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2.
辑校说明: 一、《广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博物志书,约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或北魏前期,作者郭义恭。该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动物、植物及其它物产资料,在后代文献中曾被广泛征引,可惜原书约在两宋时期不幸散佚了。本辑校所录《广志》文字,全部抄自南宋以前(包括南宋)的各类文献;元及元以后的文献所引一概不予抄录,仅偶作校勘参考。二、《广志》的许多条文不只一书录引,兹仅择其引录较详且错讹较少者予以原文抄录,不作改动;他书所引者则只作校勘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临海水土异物志》是我国最早的方志之一。原书早佚,书的“内容有二:一是关于夷州民、安家民等古代民族的史志,为研究高山族史和古越族史的重要资料;二是关于鳞介、虫鸟、竹木、果藤等动植物的重要资料,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一部分,而且从中也可以或多或少地了解到古越人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状况。”此书“记载翔实,为有名的著作,历代著述征引者多,故原书虽不传,却保存下大量的引文”。传世辑本较多,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史》1985第2期潘法连先生《安徽历代农学书录选辑》中《岭南风物记》一条,所记该书内容、作者、成书年期等,似有不确之处,愿陈鄙见,就教于潘先生。一、关于版本此书未见刻本,南京图书馆所藏钞本,今不可见。一九五七年二月,华南农学院图书馆曾照南京图书馆所藏钞本过录副本,过录本抄写态度认真,端楷毛笔抄写,凡原书残缺处,都保留原样。据过录本可以窥知原钞实况:第一页正文书题下署“江都吴绮撰,山阴宋俊增补,贵阳江闿删订。”该书半叶八行,行二十一字,不分卷。由第四页至十八页左上角都已残损,各页缺二、三行,每行缺五、六字不等,其他书页,中间亦多破损,合计缺字共419。该书所记风物,其品名多在条文之首,因左上角残损而不知品名者共43种。书中常有讹夺,  相似文献   

5.
公元2005年4月24日深夜,95岁的世纪老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溘然长逝。费老一生步履遍及祖国山山水水,他走一趟,写一篇,留下了众多的学术和研究成果。2004年秋,身体欠佳的费老,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乡村考察报告”丛书编就了《志在富民》一书。本书辑录了费孝通1981~2003年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主要研究报告,这是费孝通生前“清仓盘点”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书的内涵以“志在富民”为主题,凸现了费孝通一生不懈地探寻中国农民致富道路的意愿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关于宋代岭南农业生产的历史状况,漆侠先生在一些文章中曾多论及。其中有些观点,似有继续商讨的必要。有关宋代岭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笔者已另文作了初步探讨。这里仅就宋代岭南农业生产中的若干问题,对漆侠先生文中的一些论点,略陈愚见,以就教于前辈学者。一、关于宋代广南西路牛耕的问题岭南地区牛耕历史悠久,汉唐时期在一些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已有实行。直至宋代,随农业生产的发展,牛耕在宋代岭南大部份地区,即使在山区丘陵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落后地区也开始得到推行。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岭南地区并不缺乏耕牛,隆兴元年,曾有人提议“请权往广西马纲三年专令市牛,盖广西雷化等州,牛多且贱。”说明了宋岭南地区耕牛之多。漆侠先生也承认岭南地区主要指广南西路并不缺乏耕牛,而是还不知牛耕。主要针对农  相似文献   

7.
<正>宿迁是个有精气神的地方。人称这里是英雄之地。摧灭暴秦的大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南宋抗金名将刘世勋、晚清民族英雄杨泗洪,现代的著名企业家宗庆后、刘强东等都生长于斯。人称这里是奇迹之地。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建市之初"经济社会发展零基础、中心城市建设零起步、基础设施配套零起点",却在之后十几年中以领跑全省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秦代以后的制度多袭秦制,而秦制则多袭晋制。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佚篇《吴问》是弥足珍贵的农业经济史研究资料,当视为较为可信的实录而不是子虚乌有的虚构,所记晋国以"畛"制为代表的田制以及"伍税"(税率50%)和"无税"(税率0%)为代表的田税制度,皆前有所因,后有承袭,并非向壁虚造,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8月8日,张某向A市自然资源局申请公开某建设单位于2020年3月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所提交的委托代理人身份信息。8月28日,A市自然资源局向张某作出《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告知其委托代理人身份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不予公开范围,决定不予公开。张某认为A市自然资源局不予公开政府信息违法,向复议机关提起行政复议,请求撤销《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复议机关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0.
宋旸 《浙江林业》2022,(3):40-41
无需傲雪凌霜,无需立根破岩,亦无需翩然出尘,仅凭俏丽的色彩与娇柔的姿态,她便足够惹人心醉. 海棠定居浙江已近千年,她自稽山走入尘世,流连于园田阡陌.人们将她挽留在院里窗前,为一段段佳话传说埋下了伏笔.唐光启年间,钱塘县令罗隐曾在县署手植海棠,为后人所称道;北宋苏轼守杭时,亦在龙井种过海棠;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杭州城...  相似文献   

11.
衡中青  刘竟  侯汉清 《中国农史》2007,26(3):132-139
本文介绍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收藏的《方志物产》资料的缘起及其引书挖掘的方法,并以其中著名的广东方志《岭南丛述》(物产)为例进行引书分析,从引书的历史时期、高频被引书、作者生活地域和引书学科性质四个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旉农书》,由南宋江苏仪征县县令洪兴祖以政府名义刻版发行并撰写了《题后》,他对陈旉及其农书推崇备至迥旰?1154),洪兴祖遭到秦桧弹劾,陈旉立即补写《后记》,怒斥洪兴祖臆改原稿,错误百出,故取出家藏副本,恢复原貌,待机再版,发泄了作者的愤懑。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内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农书》作过深入的探讨,但均未有涉及《后记》之研究。笔者1984年撰写了《关于陈旉<农书>两个问题商榷》,对《后记》曾提出怀疑,由于过略,未能尽言,故现从五个方面分析《后记》之言不足信和产生《后记》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志·粮食志》在省粮食局党组的重视关怀下,在省志编委会的指导下,从1987年开始,经过60多位同志的艰苦努力,辛勤劳动,搜集4000多万字的资料,调查访问了1000多人次,先后组建21个编写组,对资料进行分类、排比、筛选,编纂成ZI部专题资料长编,共300万字。在此基础上,试写初稿,召开多次会议对初稿评改加工提炼,修定后送省志编委会审定。这部《粮食志》跨越三个历史时代,记述了150年的历史事实,科学地总结了历史经验,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粮食资料书籍。这部书的出版,对开展粮食经济研究,深化粮食体制改革,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北方动乱不稳的政治形势,北方大批劳动力流入岭南地区,推动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初步成为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独立农业生产区域。主粮生产自给有余,南宋后还有余粮输出。在主粮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经济作物的种植经营更为广泛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封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向半自给商品经济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真抓实干注重实效记密云县经管站长程志彬●王玉玲1996年,北京市密云县经管站的各项工作在全县40多个局级单位和19个乡镇中真正找到了位,排上了队。从一个不知名的单位到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得力助手,全县农经管理的支柱,原因是密云县经管站有一个真抓实干、注重...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然而普养众生的粮食并非万无一失,如果食用不当,就可能出现“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的现象。我国唐朝“药王”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古代医学的告诫,不仅为实践所验证,而且从现代营养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正确的。元代贾铭“总结前人饮食上的经验教训,“专选其反忌”写成的《饮食须知》一书,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备的一本饮食健康知识专著。《饮食须知》一书的作者贾铭,字文鼎,自号华山老人,是浙江省海宁人,生于南宋,曾在元朝任官职为万户,入明时已经百岁,历三朝,共活了106岁,所著《饮食…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引起公元五世纪刘宋时盛弘之《荆州记》上记载了一条资料,它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古代农业资源利用、多熟制栽培史,特别是关系到双季稻的起源、发展及地域分布等许多问题,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历来很受农、经、史、地各界的重视,引用者也颇多。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原书散佚,多次辑录转载,造成的错误相当严重,直到今天,仍令人有难分泾渭之虞。  相似文献   

18.
任君为 《农家之友》2009,(20):67-68
专类园必须突出一个“专”字,需要选取尽量多的品种并按其生态习性,花期、花色、姿态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延长观赏时间。还要结合地形进行栽种。本文详细介绍了牡丹园中主体植物的种植与养护。  相似文献   

19.
黄猄蚁又名黄柑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它的应用,首见於《南方草木状》(304年),其后,唐代刘恂《岭表录异》(877)、宋代庄季裕《鸡肋编》(1139)、乐史《大平寰宇记》(986)、明代俞贞木《种树书》(1401)、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七世纪)、徐光启《农政全书》(1639)、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1795)、汪灏《广群芳谱》(1708)、吴震方《岭南杂记》(十七世纪)以及《古今图书集成》(1725)等书中均有记载。而国外,在十九世纪才有这方面的正式记录。中国古代应用黄猄蚁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把黄猄蚁当作商品出售于市,时间是304年至十七世纪初;第二阶段,改变生态条件,以利繁衍,时间是十七世纪。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白芸豆是豆科菜豆属多花菜豆的一个品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分布广,美、英、日本等国都有栽种;我国大多数省市亦有分布,而以云、贵两省为主产区。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的需要,国家对交售大白芸豆给予了一定的奖励,云南省楚雄、大理、丽江、曲靖等专州已推广栽种,其中楚雄州发展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