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121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对城农商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促进力度更大。(2)信贷规模与同业负债在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关系中承担着双重中介作用,跨境资本流动主要通过提高银行信贷规模和降低同业负债双重渠道来增加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3)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开放程度提高会减弱这一促进作用。(4)区分跨境资本类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相对于证券投资渠道与其他投资渠道的跨境资本,以FDI为主导的直接投资渠道的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助推效应更大。该成果将为提升跨境资本监管效率及防控以资本结构偏离为特征的杠杆率维度银行系统性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银行资本结构优化目标是银行资本理论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从政府关于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出发,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优化应针对转轨时期的制度环境,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确立三大目标,即安全经营目标、国有资本相对控股下的治理优化目标和基于经济资本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3.
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是两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产生的经济学范畴。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银行资本是指经营银行业务、获取银行利润的资本,包括银行家的自有资本和借人资本。虚拟资本是指独立于现实的资本运动之外,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它包括:股票、债券(公债和企业债)、商业票据、银行 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在质上和量上都与实际资本有着根本的不同。虚拟资本有价格,没有价值。虚拟资本的价格实际上就是收入的资本化,它的变化与实际资本没有直接的联系。通常虚拟资本的价格总和大于实际资本的价格总和。  相似文献   

4.
潘同庆 《中国经贸》2014,(1):122-12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本市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开发利用银行资本,维护资本市场的和谐统一与稳定,目前,国际银行界开始要求银行在管理上要加强经济资本管理,这已经成为现在所要关注的头等大事。本文笔者从经济资本管理的定义入手,对资本管理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充分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优化资本结构对于发展中的我国银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确立合理的银行资本数量和结构,商业银行可以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兼顾市场规则和投资者的股权回报要求。从而达到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稳继发展的目标。本文从银行资本结构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竞争环境以及资本结构特点,从银行价值最大化和风险承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考虑到混合型资本工具的成本控制效应,切合实际的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区间。该区间包括合理的资本充足率目标和资本结构多元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赵博 《辽宁经济》2013,(1):94-96
《巴塞尔资本协议》体现了银行监管的先进理念和银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经验,对世界银行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探究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内容及其实质变化,有助于完善我国银行资本监管及《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的同步推行,也为我国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借鉴.本文以《巴塞尔协议》的历史演变为逻辑主线,探寻其中的演变规律,最后对我国银行资本监管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本充足率是现代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保持充足的资本是其得以生存与发展,进而有效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条件。2009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的大量投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企稳回升,也不可避免地给银行资本充足率带来较大压力。本文在介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不足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提高资本充足率途径的分析,提出了当前形势下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文好  莫易娴 《特区经济》2004,(11):121-123
中国银监会在力争与1988年资本协议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我国国情,起草了我国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所以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与新巴塞尔协议相比较,是以1988年资本协议为主,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时代的变化进行局部的修改,既有共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欲达到《新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一是增加资本金,二是调整资产组合。而要想在短期内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补充资本金。因此,面对外资银行的冲击,国内商业银行都相继选择发行次级债券来改变其资本充足率。本文就次级债券的发行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资本约束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面对这一不争事实,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走出困境?本文对我国银行资本约束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欧国家银行改革的经验表明,外资银行进入能普遍提高东道国银行业的效率。但是,外资银行发挥积极作用亦取决于一定条件: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规模及发育程度、监管水平、银行业的改革路径和引资方式。本文在综述东欧国家银行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7个命题,并用中国24家银行1999~2006年间的数据构建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结论: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会导致东道国银行业利润水平下降、风险管理水平上升,在中国的背景下可以认定这是外资银行积极作用的发挥;外资银行机构数量的增加和持股比重的上升都能刺激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改进,但是外资银行持股比重的影响更具普遍性;不同类型银行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反应存在差异,国有商业银行反应比较迟钝,而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反应比较迅速。  相似文献   

12.
国有商业银行监管中由政府职能冲突引发的利益冲突问题只不过是中国银行体系改革过程的一个方面。而银行体系的改革又直接服务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待国有商业银行的困境和改革路径。更进一步,我们还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前景作一个判断。本文就银行与政府职能的冲突与解决对策做了相关探索,希望为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监管中的政府职能冲突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营销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竞争态势下,如何建立和完善个人银行业务营销体系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制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备受瞩目,以往认为盈利能力差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成为世界最赚钱的银行。本文从不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角度设定随机前沿法利润效率分析模型,以财务盈利能力指标ROAA作为第三方检验标准,分析了1996至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历经高速增长2003年开始高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GDP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强相关,与消费增长率弱相关;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宏观经济指标相关度弱。由此推断,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形成较强冲击,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影响小,同时消费领域可能成为未来国有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郭娜  马莹莹  张宁 《南方经济》2018,37(8):29-46
近年来我国房价的持续上涨促使大量资金借道影子银行体系流向房地产市场,推动了金融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集聚。有鉴于此,文章构建了内生化房地产商的DSGE模型,以此探讨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融资利差增大、房地产需求的扩张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均会使商业银行资金向影子银行转移,促使融资杠杆率提升,加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因此,目前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合理引导预期稳定房价,有利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然而,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随着影子银行融资利率的下降而出现下降,说明影子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效。文章研究结论对引导我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ims to measure banking efficiency by considering risk preferences in 49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4–2012. It adopts a method which allows for endogenous classification of three risk preferences, namely the conservative, moderate and aggressive risk modes, by changing direction vectors. Banking efficiency is measured on the basis of optimal risk preferenc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moderate risk preference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strategy to achiev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Chinese banking sector. However, the aggressive risk preference involving low risk costs, compulsory credit spreads and scale expansion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nking sector, but its effect decreased rapidly. The findings also imply that the average technical efficiency scores of joint stock commercial banks and city commercial bank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optimal risk preference, and that the measured efficiency mainly shows a trend of improvement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7.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7,18(1):35-53
Employing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ost X-efficiency in China's banking sector over the period 1985–2002. The objective is to assess whether different ownership types and banking reforms affect X-efficiency. A two-stage regression model is estimated to identify the significant variables influencing X-efficiency. Over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nks are operating 40–60% below the X-efficiency frontier. On average, the joint-stock banks are found to be more X-efficient than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but individual scores present a far more complex picture. It appears that X-efficiency was higher during the first phase of bank reform. Recent policies aimed at increased privatisation, greater foreign bank participation, and liberalised interest rates sh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cost X-efficiency of China's banks.  相似文献   

18.
于永臻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46-148
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国有银行体制转轨的路径选择应该是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革和放开行业管制的市场结构改革并重的综合改革,当前要警惕其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强化行业的行政垄断,由"内部人控制"演变成"外部人控制",损害国家金融安全.银行业应该全面对内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者)开放,对外资的开放须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dopts a bank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ing group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from 1998 to 2003. Apply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efficiency decomposi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presents detailed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ies of the Chines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cross both the provinces and banking group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has revealed limited effects of the banking reform programmes and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encourage spatial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 and to take differential strategies to further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t the provincial branch level.  相似文献   

20.
吴聪 《特区经济》2013,(10):57-61
本文采用MalmquistTFP指数法,对国内主要商业银行1995—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和分解,考察国内银行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规模效应与银行效率变化之间的关系。经验结果显示,1996—2002年期间国内商业银行垒要素生产率呈现衰退状况,其中技术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动指数总体下降,可能在于这段时期内宏观经济环境及调控政策的变动。2003—2008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总体好转,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改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加入WTO开放银行业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举措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股份制银行的金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总体高于国有银行,主要得益于其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银行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相对较高,因而在技术效率改进方面表现更佳,充分体现其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