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转移属于重要的经济合作方式,为了促进区域经济梯度发展,产业转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黑龙江省在产业转移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机遇,但也存在劣势与挑战。本文主要研究了产业转移与我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了促进其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产业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成员国的自愿性大大超过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安排更多的经济合作内容;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贸易";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投资".中国一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体现在经济资源配置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贸易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中国市场拓展有利于东盟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下的产业转移给中国与东盟都带来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3.
方旭 《商场现代化》2010,(24):135-135
近年来,随着东部、南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咸宁应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实现咸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商》2016,(10)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宁南县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宁南县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是对宁南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承接产业梯度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途径,在分析县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宁南县存在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梯度转移与推动宁南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思考,是推动宁南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来科学发展观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最主要的是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内产业转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条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国家间的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化,对输出国和输入国的经济有着巨大的双重影响.国际产业转移按照其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国际性国际产业转移与区域性国际产业转移的划分对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转移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其国际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是"雁行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行业扩张论"以及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衍生而来的"投资创造与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承接的部分产业与环境、资源相冲突,发展不可持续;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承接转移的产业不均衡,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过度依赖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受到阻碍等问题,提出了积极承接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提高产业承接质量;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产业转移均衡发展;加大服务业转移承接力度,提高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统筹的江苏省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成就引人瞩目,而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样受人关注。从区域统筹的角度加快产业转移,是解决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接着分析江苏省在产业转移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加快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欣广 《市场论坛》2012,(12):16-17
产业转移是产业的空间运动,是经济资源在产业层面上进行再配置的重要方式.我们常说的对内对外开放,分别以促进国内产业转移或国际产业转移为重要内容.本文以产业的国内转移为论述对象,但道理基本适用于国际转移. 对于先发地区,要注重推进旧产业转出,以腾出力量发展新产业;对于后发地区,要注重承接产业转移,以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发展差距.中间状态的地区,既有产业转出的需要,又有产业转入的需要.而产业转移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后进地区能够走上先进地区曾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取得发展机会.广西在全国基本属于后发地区,除了几个中心城市有产业转出与产业转入双重需要之外,多数地区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承接先发地区的产业转移,桂东产业转移带就是这一区域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要素积累、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产业集群发展、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的梯度影响,最后指出西部地区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由国际产业——东部产业——西部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链,实现西部经济的整体腾飞。  相似文献   

11.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成员国的自愿性大大超过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安排更多的经济合作内容;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贸易”;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投资”。中国-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体现在:经济资源配置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贸易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中国市场拓展有利于东盟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下的产业转移给中国与东盟都带来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集群转移的模式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丹 《商场现代化》2007,(18):258-259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实现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西部经济增长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因其转移的整体性和网络关系的复制性,更能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但在转移的同时,应注意转移产业的选择、移入产业集群与当地企业和文化的融合,以及处理好产业移出地的产业升级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与珠三角物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东人 《中国市场》2009,(19):92-94
本文以理论探讨和实践列举的方法,说明了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产业转移的发生具有经济发展中的必然性。珠三角由于其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外向型的特点,近几年产业转移来得很快很猛。就是说珠三角要"腾笼换鸟"。腾出土地等重要而紧缺的资源,换上高产出的"鸟"。这"鸟"一是高端制造业,二是高端服务业。而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珠三角将以服务业之重来代替制造业之强,转向新型的产业结构社会。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郑汴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面临着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开放门户功能显著等优势,以及影响力不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劣势。同时,面对政策叠加优势明显,产业转移的层次不断提升、速度加快等机遇,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大等威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应积极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准确定位,加强自身建设,有重点、分层次进行产业转移,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由于比较优势、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全面、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现实基础出发,研究其发展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且从区域分工与合作、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提出实现东中西互联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苏州和绍兴市2001—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经济出现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力度较大,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因此应该加快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步伐,中西部地区应做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建立东中西部的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促进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促进我国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国际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不断流向能够创造出更大价值的区域,推动了相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下国际分工的结果,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其本质是现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整体或部分转移。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国际产业转移。在当前的第六次国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发生了区域性产业转移。双重产业转移背景下,出现了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大范围的"用工荒",然而我国当前还存在着就业难的现象,针对这种矛盾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只是企业谋求经济内涵式增长多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产业转移是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优化。从空间上来讲产业转移一般发生在具有一定梯度的由中心转向外围的区域内。从时间上来讲,处在中心区域的正处于经济衰退期的企业从区域中心转向区域外围也是产业得以继续维持和发展的一条可行的路径。当然,由于近年来信息化的提高以及环境因素、劳动力因素的综合交叉影响使得产业转移的因素更加复杂化。文章使用产业转移理论、产业升级理论、产业转移与企业转型升级理论对产业转移与企业升级转型的关系进行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承接地效应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转移是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性决策,是评价产业转移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产业转移承接地作为要素的接受者,其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素转移后其配置效率是否改进、要素流动外部性发挥的路径是否通畅,对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承接地是否具备承接产业的能力,并能持续提供较高的要素报酬率,以及承接地是否具备识别并利用要素流动外部性的能力,是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发生的约束条件。为更好地推进产业转移,借助国际产业转移,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应以"引进融合,鼓励规范"的态度对待移入产业,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做好配套工作,注重自我发展;鼓励支持移入产业发挥积极作用;规范移入产业发展,合理规避负面效应;动员和激励内在潜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