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延海 《天津经济》2007,(11):53-54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十七大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广大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广大企业既要学习贯彻十七大对我们国家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又要认真谋划自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显然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邓君  青宇波  罗鑫 《特区经济》2005,(11):355-356
一、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我国科学发展观是在国外社会发展理论基石上,总结自身实践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手段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同时,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与效率高度统一,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协调处理好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4者的关系。2003年12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三个核心理念。走区域科学发展之路,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区域科学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理念,未来中国区域发展将进入一个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尹轶 《理论观察》2003,(4):18-19
当代中国正在朝着以知识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迈进。新世纪、新阶段,十六大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5,(6):16-18
和谐社会发展强调天和、地和、人和、己和,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和谐兴国。它既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才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段锦  钱国权 《发展》2008,(3):17-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重点研讨为什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因为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它主要解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那么具体到一个省,对甘肃省而言,又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制约甘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有:人口、能源、水和荒漠化、生产力布局、城市化率、工业化进程。要解决好这几个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甘肃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教育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的根本问题。可持续发展涵盖广泛,涉及人口、资源、环境,以及文化教育、科技进步,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永毅 《发展》2009,(5):12-13
一、安全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展开。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安全发展贯穿、体现和反映在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整个过程、每个环节及具体实践。胡锦涛同志关于“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安全生产“三个不能”、安全生产关系全局等论述,清晰地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杨亮才超越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根本的是要确立全新的发展文化观和发展价值观。(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现代意义上的生...  相似文献   

11.
工业发展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伴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业已影响到工业发展的基础,威胁着当代和下一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在重新反思工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提出了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已成为国际社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目前,东营市首先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全国第一个系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何发挥项目成果的作用,使东营市工业结构既逐步趋于合理,又全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2.
耿伟 《魅力中国》2013,(17):32-32
失地农民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城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关于人的复杂问题,所以必坚持全面的、科学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迫在眉睫,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是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力发展,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山西省临汾市地区的产业结构,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对其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雷鸣涛  王晓宇 《发展》2011,(1):53-54
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人类最新的发展观,已成为21世纪全球发展战略的主题。作为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以及呈轴线型布局产业与城镇特征的甘肃省,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甘肃交通必须着力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是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柳林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柳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决不能就发展谈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发展问题中的应有之义,离开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05,(7):20-21
节能效率优先,环境发展协调,内外开发并举,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经济发展、人口多少有直接关系,不仅要从数量多少理解,更应从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是谋求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食物的供需平衡。为人类提供食物的最基本生产资料——耕地资源的总量动态平衡,对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从经济上讲,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促进和保障。耕地资源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整…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期,中共中央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一系列要求,既强调了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又体现了对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这次论坛的主题,——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国内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从这里看到的,不仅是发展观念的进步,也是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的动向。  相似文献   

20.
王子锋 《发展》2010,(5):143-143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际工作,反思教育方法和措施,努力以科学发展观来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