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召娣  颜志明  董慧  黄帅  陆荣胜  张祥 《价值工程》2011,30(32):264-264
通过以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农业类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就业心理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农业类学生出现就业期望值过大、就业盲目、妄想轻松等心理,本文针对这些就业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论农业类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厚 《价值工程》2012,31(21):259-260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进一步严峻,农业类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显突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造成农业类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贫困大学生的救助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实现其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3.
从全国范围来看,金融危机对财经类、国际经济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冲击较大,而农业、教育、医药、行政等行业受影响较小。但是金融危机对各地区的影响不一,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因此,本文以对石河子大学2007—2009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对比分析为例,透视金融危机对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为引导西部高校特别是新疆高校走出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困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丰城市积极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5.
<正>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热点话题,2013届毕业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2013年成了最难就业季。在这一年中,我们的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又进行了非常严酷的考验。建筑类大学生也是这其中的一部分,其就业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建筑类大学生的基本就业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建筑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一、建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我们对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以及石家庄铁道学院的近千名即将毕业和刚毕业的同学进行了就业调查,其中涉及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困难使得就业作为财会类本科教育的导向性作用更加明确.文章从财会类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出发,提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财会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财会类毕业生具有过硬的理论水平和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促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1978—2010年中国农业发展时间序列资料,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研究了中国农业产出波动与就业波动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产出波动与就业波动存在因果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中国农业所受到的冲击不具有长期效应,同时农业产出波动要比农业就业波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29):191-194
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受制于多重因素影响,地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有待提高,而土木类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毕业生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文章通过对某地方高校土木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作者多年就业工作实践,提出加强和改进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收入和就业两个视角出发,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结果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是显著的,即便是在控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生性之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仍然进一步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是存在差异的,非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要明显好于民族地区。同时,还发现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的影响不显著,年龄、户籍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氛围、家中人口供养比、家庭社会资本、物流体系、金融服务、产业结构、电商平台发展以及农业技术培训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和农村治安状况在收入视角和就业视角下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福利效应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在现阶段,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安呈君 《价值工程》2014,(9):223-224
就业是高校生存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提高就业率,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是学校就业工作的核心,而针对现在学生就业中的问题,尤其是就业倦怠感的出现,为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危机,因此,针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倦怠感,解决他们就业中的困惑,提升企业忠诚度,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就业结构演变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市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分析,运用曲线回归方法探讨了就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就业结构变化K值对就业结构变动的速度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就业结构日益高级化,在结构转化的过程中,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在提高经济与发展效率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失业风险的担忧。基于就业公平的视角,本文从就业的地区公平、行业公平以及群体公平三个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就业公平可能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能会加剧我国就业的地区间、行业间以及群体间的不公平。鉴于此,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就业支持功能,促进就业的地区公平;需增强失业保险的发展性与调剂性,发挥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功能,促进就业的行业公平;需提高就业救助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发挥就业救助的就业保护功能,促进就业的群体公平。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6年广州市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三者之中就业增长率波动的幅度较小,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波动的幅度较大。广州市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0.23%。广州市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其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显得至关重要。论文剖析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结构,分析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从培养方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就业指导等方面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pplies a consistent framework to four comparably sized metropolitan areas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their employment centers. Employment centers are identified as places that exceed a threshold employment density and a threshold employment level. They are also characterized as specializing on the basis of location quotient analysis. We find clear evidence of specialization in every employment center in the four metropolitan areas studied. Our interpretation is that what we are observing is a systematic change in metropolitan structure rather than a random sprawling of firms. We also find some evidence that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employment centers follows the rank-size rule. Thi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structure not onl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mong the employment centers but also in their size distribution. Because less than 50 percent of metropolitan employment is within employment center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more diffuse employment patterns. The rank-size rule gives some guidance as to the expected size distribution of employment throughout the metropolitan area.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就业意向,本人对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学生就业定位不够准确,职业期望不切实际,创业精神不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够,并提出调整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就业信心,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实现顺利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的理解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当前的经济工作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务院也下发了关于促进大学就业的相关通知,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多为代表的提案是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由此可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而且能有效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就是在基于近六年从事一线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总结的经验,经过系统的梳理整理出来的旨在寻求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瓶颈问题,最终形成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都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齐维轩  徐建刚  李琳娜 《价值工程》2011,30(27):136-137
教育部将就业率作为高校办学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加之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高校为了生存不得不将就业率摆在就业指导目标的首位。然而如此运作以来,频现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之乱象,那么,高校就业指导究竟何去何从,才能有效突破就业及就业率的瓶颈,进而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格局,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政府的共赢?本文试图从国际化大视野角度,依据经典案例,通过对社会上宽口径企业的用人之道及用人价值取向研究,结合国内相关学校的宝贵思想理念和实践,提出并解析踏踏实实育人才是就业指导战略目标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An important step in understanding why employment fluctuates cyclically is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yclical movements in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plant-level employment changes. If movements in permanent employment changes are important, then recessions are times when the destruction of job-specific capital picks up and/or investment in new job capital slows. If movements in temporary employment changes are important, then employment fluctua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temporary movement of workers across activities (e.g. from work to home production or search and back again) as the relative costs/benefits of these activities change. I estimate that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emporary employment changes account for nearly 60% of the change in employment growth over the cycle. However, if permanent employment changes create and destroy more capital than temporary employment changes, then their economic consequences would be relatively great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ross permanent employment changes and capital intensity across industries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permanent employment changes do create and destroy more capital than temporary employment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