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半年内,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基调将呈现出趋同的格局,加息的可能性显著下降,停步观察的经济体数量将会明显增加,巴西的基准利率则有继续下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鉴于各经济体修复节奏的差异,不同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也会有所不同,全球货币政策将由普遍性的大宽松向着不同步的政策“退潮”转化。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主要经济体央行普遍进入极度宽松状态,纷纷采取降息与扩表操作。而随着疫苗逐步落地,全球经济将延续回升趋势,通胀温和抬升。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央行政策很难达到有效控制全面通胀的预期效果,无法有效从根源上遏制通胀的蔓延。因而,对于央行而言,更多的则是从货币数量上进行调控,即采取数量化手段进行紧缩货币供给,即从紧的货币政策趋势已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20日傍晚,央行宣布,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次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2007年内第六次加息,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后,央行挥出的又一紧缩之拳,此时距央行年内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间隔12天。  相似文献   

5.
《新金融》2005,(1):5-6
2004年,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经济将走出怎样的轨迹?市场化改革将如何走?贷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稳健”该如何解读?通贷膨胀将是温和的还是加速的?形成加息周期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针对这一个个“谜团”.本刊特邀五位名经济金融专家,在此一同阐述他们的高见、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以来,中国先后四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综合来看,中国本轮利率调整尽管在趋势上是在市场预期之中,但调整时机却往往超出市场预期。本研究报告试图深度解析本轮中国加息的背景、原因,及其政策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进行展望。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达国家稳步复苏,新兴市场国家经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通胀某种程度上是由几年前过多的货币数量带来的,目前对货币数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将有一定的政策时滞,通胀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央行应考虑将利率提高到正的水平上。从长期看,为了避免未来通胀再次产生,央行应将更加重视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避免因资产价格泡沫产生通胀。  相似文献   

8.
一、金融稳定作为政策目标:中央银行的角色在有效微观监管和宏观经济稳定共存的情况下,金融体系一定会稳定这一理念受到最近这次金融危机的挑战。本轮金融危机以前,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主要针对单一机构的风险(如BASELⅡ中所列明),宏观经济政策致力于保持价格稳定。这种做法在经济金融平稳运行时期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衡 《证券导刊》2011,(21):13-13
短期来看,通胀问题仍然是决定货币政策取向的主要因素。如果5月CPI涨幅超出市场预期的5.5%的水平,那么加息窗口很可能提前至6月14日经济数据公布前。  相似文献   

10.
王福重 《金融博览》2009,(22):16-17
在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确认后,宏观政策是否转向,特别是货币政策是否将收紧,以控制通货膨胀,成了各界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汇》2009,(19):8-8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迹象日益明显,各国退出定量宽松政策和加息的时机或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这要取决于各国央行尤其是决策者对于经济复苏和通货膨胀二者孰强孰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向好与主要经济体基础货币累计投放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通胀”成为当前困扰各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已通过使用以提高利率水平为手段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复苏在即.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难言退出,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在2011年继续遭受更大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4.
2011上半年.国家对宏观经济的主动调控和刺激政策的退出导致GDP、PMI.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但目前中国经济的平稳减速格局与金融危机后经济的大幅下滑有本质区韵.这些指标仍运行在正常的增长区间内。  相似文献   

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从紧货币政策”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其实,在此之前,央行文件中已频频使用“适度从紧”来概括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如今,由“适度从紧”转为“从紧”,体现了决策当局对未来货币形势的担忧。  相似文献   

16.
经济数据     
《中国外汇》2011,(20):62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将财政和货币政策当作重点,进一步健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与运行机制,以推动国家经济总量均衡、结构优化、内外平衡。基于此背景,在分析我国金融稳定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金融稳定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联立方程研究金融稳定、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 :一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二是金融稳定有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过快会抑制金融稳定;三是利率过高时不利于金融稳定,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左小蕾 《金融博览》2009,(20):16-17
从去年i1月以来,为力挽经济下滑的态势,货币政策开始积极创造宽松的货币环境。令年上半年,新增贷款突破7.37万亿,M2增长达28.46%,不仅令通胀成为关注的焦点,也引发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的讨论。稳定经济增长需要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会对通胀预期形成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下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明显转变:基础货币投放方式、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操作及中介目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证券导刊》2012,(12):30-30
中期来看,决定市场的关键因素仍然在于通胀是否能够延续回落趋势、货币政策是否能够继续温和的放松,我们认为,尽管近期通胀预期有所回升、中长期通胀底部有可能抬高,但未来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内,CPI继续回落及温和性的货币政策松动都是比较确定的事情,因此,我们预计在3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后(4月中旬公布),投资者对通胀的担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