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姣  史安娜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6):37-40
目前,从一个国家之内的“区域”角度分析虚拟水贸易对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尚是空白。基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区间水资源禀赋差异大的特点,文章提出我国应通过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解决西北、华北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对我国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时策。  相似文献   

2.
民勤县虚拟水及虚拟水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中国西北地区的发展,科学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关系着西北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问题,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在介绍虚拟水概念和虚拟水贸易之后,计算了民勤县2005年虚拟水消费量和实际产量中的虚拟水量分别为1.93×108m3、9.24×108m3,分别为实体水的0.28倍和0.80倍。基于"水—粮食—贸易"确定五种不同情景,并结合民勤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民勤县实施假想的虚拟水战略的可行性和收益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虚拟水战略可以在保证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加了对贫水地区水资源供给量,促进了贫水地区经济增长,提升了贫水地区的社会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中国西北地区的发展,科学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关系着西北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问题,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在介绍虚拟水概念和虚拟水贸易之后.计算了民勤县2005年虚拟水消费量和实际产量中的虚拟水量分别为1.93×108m<'3>、9.24 × 108m<'3>,分别为实体水的0.28倍和0.80倍.基于"水-粮食-贸易"确定五种不同情景,并结合民勤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民勤县实施假想的虚拟水战略的可行性和收益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虚拟水战略可以在保证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加了对贫水地区水资源供给量,促进了贫水地区经济增长,提升了贫水地区的社会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水足迹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足迹等于国内用水量和虚拟水量净进口的代数和。本文以广州市为案例,分6个账户对广州市的虚拟水进行计算,最终得出广州市2007年的水足迹为989.32×108m3,其中工业产品的水资源需求最大,其次是农产品和畜产品。近年来广州市水资源的污染严重,水足迹理论的提出对于广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孙克 《开发研究》2007,(6):53-56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虚拟水战略主张贫水国从富水国进口水强度高的农产品来间接解决本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虚拟水战略由于未充分考虑贸易双方的水资源比较优势,认为只有贫水国和富水国之间才能发生贸易,这客观上使水资源在全球尺度上不能完全有效分配.文章将虚拟水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以中美农作物产品贸易为例讨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虚拟水贸易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中美农作物产品贸易基本符合虚拟水要素的比较优势原则,小麦和棉籽例外.如果中国变进口小麦和棉籽为出口小麦和棉籽,可为全球节水2.5174×109m3.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要通过国际贸易节约全球有限的水资源,应充分考虑虚拟水要素比较优势,生产具有虚拟水要素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而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虚拟水研究的发展动向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简要分析、论述当前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基础上,引入虚拟水概念。回顾了虚拟水发展历程,实证评述了国内外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典型案例;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中国实施虚拟水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最后依据全球虚拟水贸易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与2002年相比,201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贸易输出的虚拟水量明显减少,进口贸易输入的虚拟水量增加较多,使得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的虚拟水净输入量明显增加,对节约国内水资源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上升,而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进口比重较小,不利于节约国内水资源。调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能够产生巨大的节水效益,适度增加大豆、玉米与棉花进口的同时,增加我国蔬菜与水果等产品出口,可实现节水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8.
虚拟水视角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节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2002年相比,201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贸易输出的虚拟水量明显减少,进口贸易输入的虚拟水量增加较多,使得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的虚拟水净输入量明显增加,对节约国内水资源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上升,而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进口比重较小,不利于节约国内水资源。调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能够产生巨大的节水效益,适度增加大豆、玉米与棉花进口的同时,增加我国蔬菜与水果等产品出口,可实现节水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9.
一、“虚拟水”和“虚拟水”贸易“虚拟水”是伦敦亚非学院学者托尼·阿兰(Tony Alla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其定义为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  相似文献   

10.
苏南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虚拟水贸易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生产的比较优势角度,剖析了虚拟水贸易策略促进苏南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从传统产业转移和高新产业发展角度提出苏南实施虚拟水贸易策略的战略思路,最后,分别就排污权分配、补偿机制和政府转型三个方面给出保障虚拟水贸易策略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5年和2010年中国工业出口贸易的灰色水排放强度与灰色虚拟水流量,并利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出口的规模变化、灰色水排放强度与贸易结构变化对中国工业出口贸易中灰色虚拟水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工业出口贸易的灰色水排放强度降低与结构优化有效遏制了出口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灰色虚拟水排放量的增长,实现了工业出口贸易中灰色虚拟水流量的负增长。此外,本文还根据研究结论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丛丽 《辽宁经济》2012,(4):61-62
在2007年投入产出表基础上,编制阜新市国民经济用水投入产出表;计算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分析行业用水特性及产品调入调出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结论:农业和电力、煤炭传统支柱产业是高用水部门;食品加工和纺织业是潜在高用水部门;通过农业贸易,以嵌入水形式,阜新成为水资源净出口地区。最后,针对国民经济用水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虚拟工作是信息时代产生的一新型工作模式.探讨了虚拟工作适应问题产生的背景,总结了影响虚拟工作适应的因素,提出了管理虚拟工作适应的对策,对组织管理虚拟工作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陕西安康发展旅游业的水文化资源优势,认为水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安康位于陕西南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安康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然而水资源缺乏整合开发,文化内涵欠缺。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功范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安康水文化旅游资源的十项有见地、有针对性的构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某化工集团丙烯酸生产工艺为例,运用工业代谢分析方法对其水资源代谢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并绘制水代谢图。在此基础上,识别和筛选出丙烯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用水单元及废水排放单元,并据此提出水资源代谢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丙烯氧化法生产丙烯酸过程中的主要耗水环节是"水吸收"工序,主要废水排放环节是"溶剂回收"工序。文章提出了丙烯酸生产过程水代谢系统的优化措施,建议将丙烯酸吸收塔的吸收水采用"新鲜水+废水"的设计,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虚拟游戏世界当中的虚拟货币的通货膨胀现象进行研究。文章定义了虚拟货币,描述了网络游戏世界当中的通货膨胀发生的过程,提出保护网络财产安全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水质性水短缺是钱塘江流域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灰色水足迹为水质性水短缺提供分析思路。研究表明,钱塘江沿江四大城市2012年灰色水足迹为1326.47×108m3,是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13倍;工业污染是灰色水足迹的主要来源,其平均贡献率为78%;累积灰色水足迹是钱塘江水质性水短缺的直接原因。应从水资源管理战略、水环境生态补偿、健全环境管制以及管理模式四大方面应对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本文介绍了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以及络虚拟实验室的作用及优点,提出了网络虚拟实验系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着辩证关系,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境;虚拟经济业绩暴增。并就此提出相关性建议:努力发展实体经济;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适度性";加强监管等。  相似文献   

20.
“虚拟旅游”是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杨佩群 《特区经济》2009,(2):142-143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进行"虚拟旅游",但"虚拟旅游"并非传统上的旅游,其在刺激旅游者亲身旅游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潜在旅游者。文章辨证思考"虚拟旅游"的"三是"与"三非",并提出发展"虚拟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