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了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监管力度,并提出2005年要对全国主要商业银行实行两项新的不良贷款管理办法,贷款分类准确性的偏离度监测和贷款分类迁徙变化情况监测.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不仅是商业银行监控信贷资产质量的手段,同时也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做为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抓好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切实了解贷款风险分布情况,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也是各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笔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2年1月1日各家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 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此举是对商业银行 制度、整个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亦是与国际惯例接轨、衔接的重要方面。从学习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中不难看出:新办法强调借款人经营业务收入在还款来源中的作用;对现金流量的关注,可以使商业银行以债权人的身份,更多的关注企业产品销售、货款的回笼,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新办法代表国际通行准则,  相似文献   

3.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制度,自1999年在全国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试行,2002年正式施行以来,其实际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执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情况,最近我们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无为县辖区的四家支行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目前,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是商业银行早期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对加快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提高贷款质量,降低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与国际经营管理标准的进一步接轨。本文分析了建设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以提高贷款监控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行科学合理的贷款分类方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是国际公认的对银行业审慎监管的法。随着我国金融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有更多的商业银行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标准,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和披露。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商业银行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效果不太明显。文章对其成因进行了分,并就如何完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罗蔚 《甘肃金融》2002,(5):14-15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金融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与国际惯例接轨,是我国传统信贷管理及传统信贷文化的重大突破.就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实际情况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受到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促进着商业银行外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并要求银行内部要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2002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全面施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对于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质量.加强贷款管理及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引起各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自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行业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目前,各商业银行已普遍实施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本文就双鸭山市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加以阐述,并提出解决  相似文献   

10.
季恒  史伟 《济南金融》2002,(10):47-48
目前,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以客户信用评级和贷款五级分类为核心的授信管理和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商业银行内部稽审部门来说,在新贷款分类管理办法下,如何开展信贷业务稽核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法下信贷稽审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江小丽 《甘肃金融》2003,(11):78-79
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逐步实行了以风险为基础的五级分类管理.据调查,分类过程中潜伏着风险隐患,制约和影响了贷款分类管理水平,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方金融》2002,(9):38-40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在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试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2001年,考虑到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条件基本具备,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除农业发展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外的银行机构正式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国外金融实践和国内的商业银行试运行证明,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比"一逾两呆"分类法更科学、合理.但是,在贷款风险分类的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改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银行的信贷资金经营一直是银行的头等大事。从2002年起,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即贷款五级分类。它是指商业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按照此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该方法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不同的公司客户贷款结息方式对商业银行贷款收益的影响及其优劣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并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一级分行为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从贷款利息收入来衡量,贷款结息方式的选择对贷款收益率影响是可观的.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息方式提出了提升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的效率意识,将贷款结息方式列入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管理范围、建立贷款结息方式和贷款浮动相结合的贷款定价方式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我国银行业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2年起对我国各类银行全面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即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地区间、行际间和认识上的差异,商业银行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中难以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及盈亏状况,因此,弱化信息不对称是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信息不对称对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影响及其成因根据信息学原理,信息不对称往往会给市场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由此危及信贷资产的安全。为了…  相似文献   

16.
数字     
《现代商业银行》2012,(7):11-11
大型商业银行开展贷款5级分类自查工作 据悉,近日银监会已经要求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开展贷款5级分类自查工作。据了解,银监会推动的此次五大行自查,主要集中于贷款分类在制度、流程、操作三个层面是否合规、准确。具体而言,在制度层面,主要检查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是否符合《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流程方面,是否规范,是否存在人为调整分类结果;操作上,是否存在借新还旧等方式掩盖贷款风险暴露等。  相似文献   

17.
吕军 《金融会计》2004,(2):24-25
中国银监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管理,较“一逾两呆”的分类方法更能科学地揭示贷款的质量状况和风险程度,更能有效地加强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工作,有利于增强金融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贷款五级分类会计核算取代了原来的贷款四级分类会计核算,两者实质上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制度。  相似文献   

18.
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来说,在新贷款分类管理办法下,如何开展信贷业务审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仅从建立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内部审计体系的角度,就开展贷款风险分类审计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效率:国家助学贷款低效均衡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下,国家助学贷款是按商业性原则办理的政策性贷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决定了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低效率均衡。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的国家助学贷款的业务开展为案例,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中的双重目标所带来的主要矛盾:低收益、高风险的政策性贷款与商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国家助学贷款供给水平、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和核销是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实现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谨慎原则,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和金融企业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各项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及时、足额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建立贷款损失准备制度①。本文以截至2002年末四家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告为依据,分析各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以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