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已进入加速和深化阶段.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对推动我国农民合作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中关于合作目的、合作形式、合作制度、合作原则与合作分配等方面进行解读,我们发现其当时的政治考虑及价值意蕴符合时代要求.当今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还原合作组织的经济功能,应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实现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2.
作为长江中游最重要的两大城市群以及中部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综合体,具备合作发展的空间基础。两个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良好,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区域聚集功能和辐射能力。如果两者强强联合、共同建设试验区将有利于推动两大城市群自身的建设,有助于双方共享区域发展的规模效益,进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现阶段的联动发展实践及其未来走势,对中部地区乃至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城市群.而城市群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加强城市群内各主体的合作与联系、促进城市群对外联系、增强城市群的集聚力和吸引力具有疏通和引导作用.笔者通过分析山东省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优劣势条件,以论证该区域是否具备发展物流业的基础,并提出该区域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由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以及不变要素假定,一国经济增长将最终达到稳态均衡和零增长,因此财政政策仅在短期调节经济稳定、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以及合理分配收入等方面发挥作用,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则无能为力。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合适的财政政策在一国经济长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要保持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增加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技术进步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福厦城市群是我国正在形成中的十大城市群之一,但与沿海一些城市群相比,其经济水平、城市一体化进程和竞争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即核心城市规模小,综合竞争力弱;产业地区分工尚未真正形成;尚未建立有效的城市合作机制;制度创新不足,投资环境的优势正在弱化等.根据城市群发展的动力原理,要解决福厦城市群发展的问题,应加强资源整合、产业分工、城市合作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是社会总供给的基本来源。它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经济增长问题还很少有人涉猎。本文将按照新的思路尝试探索城市群的增长根源,并进行实证分析,比较我国现有的五大城市群的经济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7.
根据经济实力的差距将同一区域内城市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组合,通过对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分别进行博弈分析,指出:区域合作可以有效的促进城市群整体的发展,而政府任期和政绩考核标准、政策干预以及利益分配比例是影响区域合作成败的三大重要因素。同时,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只有在三大因素科学协调的基础上,区域合作才能朝着持续、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并行的,城市间的关系对城市自身和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选取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26个城市为样本,分析城市间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对城市及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为负,合作对本地和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均产生正向影响。在以经济绩效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下,竞争的负溢出效应与合作的正溢出效应导致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意愿大于合作意愿。要更好地发挥上级政府的作用,在从整体上规划好城市群发展的同时,将“城市间合作”作为对各城市政府及官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常态化的城市间经济合作机制,通过产业分工强化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一定时期内,任何经济人的所有经济行为的最终结果,都会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有效经济利益为半径的经济利益圆周;经济人的经济利益圆周范围不断扩大以至相互重叠,是合作行为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农民专业合作行为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充分发展,并始终以此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的经济效率来源于参与者的合作收益,但必须保证合作收益大于合作成本;农民的合作净收益必须留存于合作组织内部,合理、均衡的利益反馈机制是保证其可持续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经济活动向北京、天津和唐山组成的空间三角形区域高度聚集,而造成这种聚集特点的原因除了历史的偶然性外,还包括经济主体对外部经济效益和交易成本降低带来的更高利润的追逐,以及生产要素追逐收益的最大化。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和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活动向其核心地区的聚集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财务和组织两大方面,而组织运行机制是否合理会影响到代理成本,从而直接影响到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成本.一般而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运行机制主要是从组织内部利益分配的角度分析的.实际上,更为核心的是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外在利益联结机制,他们共同构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基础.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城市群之首,但行政壁垒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群加速发展的严重障碍.为此,深化区域要素整合、加强区域制度合作、建立城市群合作机制、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践行路径,是实现长三角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最适合带领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也是最能保障农户收益的组织形式.因此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云南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影响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性转变,必然波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将引起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变革,成为逐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路径。发展低碳经济将有利于消除对收入分配公平的隐性侵害,有利于实现经济从负外部性向正外部性转变,有利于实现“成本——收益”理论要求的收入分配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关中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利用区域经济数量分析的指标体系,重点从关中城市群等级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对关中城市群的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关中城市群发展存在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关中城市群产业布局应强化中心城市功能,重新定位城市功能,合理规划、整体布局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原城市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的产物,它的产生符合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和河南区域发展的实际,从提出至今的六年时间里,中原城市群有成长的收获,也有发展的不足,本文从合作治理的角度,分析该阶段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障碍,以期通过构建合作治理的有效路径促进该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沿淮城市群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自身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大量资源的耗费,产业竞争力低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如何快速发展经济,缩小与其他地区差距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从产业集聚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沿淮城市群发展的现状、产业集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基于产业集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促进沿淮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黔中地区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次级城市、增加大城市及中等城市数量从而优化黔中地区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可从构建黔中地区城市群内外圈双层结构,完善黔中地区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三方面入手,进而实现黔中地区城市群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动贵州省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地理格局和演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在经济密度、经济距离的推动和经济整合的抑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2D状态,经济整合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关键;从子城市群来看,处于3D状态的有江淮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而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处于1D状态,经济距离的改善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经济密度的提高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环鄱阳湖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要素产权的不同归属,生产要素的贡献者要求获得相应的收益.对经济主体而言,建立市场型报酬机制即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最公正的分配方式,对没有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分配主体则应发挥政府职能,调节分配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