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1999年到2001年,三年间,中国电信两次“下调”电信资费,每次读中国电信新的电信资费表,你会感到字里行间充满了“大幅下调”,”让利于民”的味道。中国电信声称,2001年的此次下调让利给用户300亿元。可用户们却发现,随着每次电讯资费的下调,他们的每月电话费账单上的费用,却在大幅上升。用户们发现,他们被愚弄,被欺骗了。而中国电信一结算,却发现他们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用户帐单上电讯资费的上升而上升,反而在每况愈下。就是莎士比亚的那句俏皮话:“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破肚皮,因为他用全部的聪明,来证明自己愚蠢。”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群创业者,他们虽然没有资格参加“广交会”,但在每年“广交会”期间,他们却在场外积极寻找海外小型零售商家,他们因而被戏称为外贸“游击队”,然而,这些不起眼的游击队竟然把小生意做得风声水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席勒以为暴力是一种毁灭人性的力量,人性与暴力不相容,卡夫卡在他的小说《在流放地》指出,极权加技术使人丧失人性。纳粹集中营和卡夫卡笔下的流放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在凯尔泰斯小说《无命运的人生》中,集中营里的囚犯却没有丧失人性,他们用各种类型的“固执”,使自己作为人活下去。“固执”是他们对集中营的一种反抗,反抗暴力对人和人性的摧残,同时也证明他们是人,并具有人性。人性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的,这是小说想表达的一个思想。  相似文献   

4.
“房价疯长,买不起房的人急疯了”,可是也有这样一些人,有意、无意拥有了更多的房子,他们又用多出的房子去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人,从广泛的意义上,被称为“房东”。 有人说,就是这些越来越多的“房东”和更多的想做“房东”的人,拉高了房价;也有人说,他们的存在改善了房地产行业结构,市场本来就该如此。[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小兵  杨力 《大众商务》2006,(3S):8-10
他们喜欢我们的文化,我们需要他们的钱。但我们却“吝啬”地给予,甚至一味地自我欣赏。因为.我们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连想都没有想过.要让自己的文化产品先于自己走出国门。而是一味在国内“寻食”,却被“饿”得叽哩哇啦乱喊。 痛定思痛,不出口,待何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有很大一群人,他们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员工,没有投资,他们全凭自己的思想与智慧、辛勤与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构成一道亮丽的经济景观,我们姑且称之为“无本经济”。他们在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企业家为我们制造“物质小康”,他们为我们制造“精神小康”。在我们眼里,他们是另类企业家。从2004年第五期开始,他们陆续在《企业家天地》上粉墨登场。走进本期的是湖南省十位创富电视主持人。当然他们只是众多创富电视主持人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天地》2004,(9):17-19
有很大一群人,他们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员工,没有投资,他们全凭自己的思想与智慧、辛勤与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构成一道亮丽的经济景观,我们姑且称之为“无本经济”。他们在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物质财富。企业家为我们制造“物质小康”,他们为我们制造“精神小康”。在我们眼里,他们是另类企业家。从2004年第五期开始,他们陆续在《企业家天地》上粉墨登场。走进本期的是湖南省十位创富艺人。当然他们只是众多创富艺人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投资》2013,(28):120-120,122
王安石是中国经济史、政治史上充满了重大争议的标杆性人物。我们常常说一个历史人物不易评论。是因为他“面目不清”,可王安石这个人面目很清晰,还是不易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像王安石这样的人虽然凤毛麟角,却也并非仅见。他们为官清正,工作操劳,办事雷厉风行,行政效率极高,而且不将私利掺杂于国事。他们力主国家主义,不惜以牺牲民间工商自由为代价,换得中央集权制度的恢复与稳定。他们提出的行政口号往往是“均贫富”,可是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将民间的富人和穷人一起剥夺。从经济史角度来观察,这些“理财大师”往往是中国式的“治乱循环”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舞月飞 《新智慧》2005,(6):53-54
对于许多有钱人来说,虽然大部分的钱财掌握在他们手中,但是大部分职位、头衔、任务、理想、责任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该忙的事情太多了,他们以为成功、金钱就是幸福,渐渐忘记了享受。其实,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全人类,一切发展的成功标志是看生活的幸福指数。这个指数并不仅仅是物质条件决定的,还要看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对于一个月收入4000元的“小资”和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贫民”而言,生活无疑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唯一一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希望过一种高质量的生活。但是如果一个人或群体拼命地劳作,尽管拥有豪华的住宅、家具和轿车,却没有一点闲适,没有一点淡雅,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群创业者,他们虽然没有资格参加“广交会”,但在每年“广交会”期间,他们却在场外积极寻找海外小型零售商家,他们因而被戏称为外贸“游击队”,然而,这些不起眼的游击队竟然把小生意做得风声水起。  相似文献   

11.
盛森  鲁能 《新智慧》2007,(5):15-15
美国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以偷盗为生却受到法律保护,他们的雇主都是银行和零售商。这群人的法定名称叫“抵押收回执行人”,但美国老百姓却习惯叫他们“Repo-Man”(回收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傻人做老板     
行走商界多年,我一直就纳闷:为什么许多傻的人都做了老板,而许多聪明人却总是为傻老板打工?这个不仅仅是几个人的难题,恐怕也是所有“诸葛亮”们的难题:翻开《二十四史》,从姜太公一路数下来:商鞅、孙武、苏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一个个聪明人,都没有一个做成老板,按照他们的智商、情商绝对超过他们的“老板”,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脱  相似文献   

13.
尹联 《全国商情》2007,(9):42-43
文化:长盛不衰的基石 在远光成立十周年的庆典大会上,许多先“富起来”的合作伙伴都乐开了花,他们上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互相“攀比”收入囊中的银子有多少。的确,远光在试运营期的一个月中着实“红红火火”了一番,然而,这把“火”却并没有“烧”多久,在远光开始正式运营后业绩便大幅下滑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邹子欣 《企业家天地》2013,(11):178-178
清晨上学路上,冷冷的月光斜落在他们的身躯上,他们的影子随街道边拉长出去。街道很空旷,我自街口走去,他们从望不见底的那头清扫着垃圾走来。我们原也会像路人一般擦身而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条大街竞被他们零星孤单的身影紧紧塞满,容不得我快速擦身而过,不得不驻足注视着他们思索着什么。  相似文献   

15.
停车保卫战     
当业主们为住上新房,买了新车而欢喜不已的同时,却发现自己的爱车没有安身之地,的确是让人烦恼的事情。小区车位“争夺战”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长而不断升温。势单力薄的业主在“财大气粗”的开发商面前始终位处下风,他们作为车位的最终受益人,归属却始终难于保障:车  相似文献   

16.
他们喜欢我们的文化,我们需要他们的钱。但我们却“吝啬”地给予,甚至一味地自我欣赏。因为,我们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连想都没有想过,要让自己的文化产品先于自己走出国门。而是一味在国内“寻食”,却被“饿”得叽哩哇啦乱喊。痛定思痛,不出口,待何时?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个残疾人,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被别人视为废人。短短五六年后,她却创办了“东坡发绣厂”,并拥有了30多名员工,固定资产达到了上百万。  相似文献   

18.
犹太人笑在脸上,哭在心里;笑对自己,哭对上帝。幽默成为他们鞭挞世界、寻求自我超越的最好武器。第一个笑话:有一个人请拉比给他讲《塔木德》。拉比先问了他一个问题:“有两个男孩一起打扫烟囱。打扫完后,两人从烟囱中出来,一个男孩满脸乌黑,另一个男孩脸上却没有一点烟尘。你认为哪一个男孩会去洗脸呢?”  相似文献   

19.
20来岁的小戴是个喜欢四处行走的人。在他那个破旧的旅行包里,永远放着凯鲁亚克写的《在路上》,他最喜欢里面那句话:“在旅途某处。我知道会碰到姑娘。也伴随着幻想,会发生一切……”喜欢行走的人,他们的记忆会像铁轨一样长。尤其是这样的Grand Tour(壮游),让小戴觉得在路上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相似文献   

20.
X代的人工作越努力,他们就越有可能对那些四十四五岁的人感到不满,因为后者工作的时间只有他们的一半,而挣的钱却比他们多。一个28岁叫做“代尔辛”(化名)的人在“中年人话室”专栏的一个国际联网的网址上这样写:“我们中有一大部分人已经决定不加入为许多中年人所盘据的公司体系,因为他们不愿意给效率更高、办法更好的人让路。”年轻人大概全都有这样的看法:但现在不同的却是代尔辛,或者其他像她那样的人可能就是你下一个顶头上司。“对于年轻人你必须提供更多的条件,因为他们换工作比起年纪大一些的人来说要快得多。所以,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