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开展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也是迎接 2 1世纪挑战的战略措施和具体步骤。但目前高校受旧的教育观 (传道授业解惑 )、人才观 (高分即高能 )、质量观 (升学率高即质量高 )的严重束缚 ,表现为大学教师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创新教育难以开展。反映在教师身上的问题 ,实质是旧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消极作用。分析“旧三观”产生的根源、危害和肃清它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初中语文新教材课时总量减少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全方面素质要求更高。其中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很重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本着全体学生都能成才的观点,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把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就会收到事办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育观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观念,妨碍了教育创新的深入开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教育观念,才能深化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创新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学习、践行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应着重学习、践行邓小平关于教育者自身建设的理论、人才观、现代教育观和大教育观等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树立大学职能观、终身教育观、知识方法观、人才能力观。大力推进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一个高素质的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可以决定一个人才群体一路不败的命运。跨越武发展,既是教育发晨战略的调整,更是思维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教师创新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月吾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7(5):107-107,110
探讨了加强高校教师创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高校教师中存在一些素质低下的现象,认为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从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进行较深入的探讨,高校教师应具有知识渊博、品行高尚、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提出转变教育思想是加强高校教师创新素质教育的先导,要改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教会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要处理好“工学”关系,在实践中边工作边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物理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如何把"三创"(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变成可操作的物理课堂教学呢?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在推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要创新人才观,教育观,利用当前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探索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以摆脱自身困境,走出一条融合自身特色的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人才创新实现人的创造力,由此形成“原创”和“再创”型创新。创新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内容以及管理体制等许多方面完全不同。从传统教育转向创新教育,必须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各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开展,文章从信息化对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对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对教师职能的影响三方面来审视信息化对传统教学的挑战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学习观知识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教育理念受到现代教育理念的巨大冲击。如何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至关重要。有关素质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和终身学习等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工作讨论的焦点问题。本就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指出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观的新理念,阐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树立大学职能观、终身教育观、知识方法观、人才能力观。大力推进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一个高素质的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可以决定一个人才群体一路不败的命运。跨越式发展,既是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更是思维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的人才观为高师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高师教育要按新的人才观的要求构建学生的素质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实现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人才培养面临一系列挑战。第一,我国现有人才储备不足,紧缺人才的培养更为迫切;第二,现有人才综合素质急需提高;第三,现有的有限人才的稳留面临挑战。面对挑战和竞争,我们应大力培训适应WTO的21世纪高素质人才。(1)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迎接挑战的根本出发点;(2)培养一大批熟悉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和国际通行法则的经济管理人才、法律人才是迎接挑战的切入口;(3)培养和造就高科技人才是迎接挑战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其次,要转变教育观念,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有赖于加快教育创新的步伐。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从教育质量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16.
大学办学形成自身特色,才能使大学教育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进而不断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剖析特色大学内涵角度出发,在大学诸多的属性中,将“研究型”、“世界性”、“大师云集”作为核心因素,学习和借鉴世界上特色大学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对特色大学予以科学定位,同时提出特色大学建设过程中的体制创新,必须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特色大学必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为建设特色名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选择问题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活动。创新意识即创新精神 ,它是渴望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心理倾向。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培养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读大学生 ,就绝大部分而言 ,按其理论准备和社会阅历要有多大的创新是不太现实的 ,但是培养创新意识却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所在。如果大学进行的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教育 ,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也是唯命是从 ,唯唯诺诺的人 ,交给的任务会努力…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趋势下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教育的“两课”教学面临着众多问题,出现了“甚感忧虑”的情况;按照现代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课程设置、创新教材建设、创新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是改善“两课”教学状况和创新“两课”教学局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沉浸式榜样育人是融思想引领、教育实践、知识扩展和体验参与于一体的育人模式,是教育工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塑造问题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沉浸式榜样育人是建立在四个要素实现有机统一的基础之上,即基于教师(主体)的引导性和参与度的考量、基于学生(客体)的主体性和自由度的考量、基于活动(介体)的操作性和吸引度的考量、基于系统(环体)的交互性和融合度的考量。沉浸式榜样育人在方法选择上可以采取探究式学习、情景式体验和互助式激励。沉浸式榜样育人是一个系统而宏大的工程,是对育人主导者多重能力的考验,不仅要求教育者在思想层面能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沉浸式学习理论,而且要求其在行为层面具备勇于探索、务实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守正创新既是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的基本要求。贯彻这一基本原则,落实这一基本要求,需要聚焦三个基本问题,即思政课为何要“守正”、思政课为何要“创新”、“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如何;需要突破三个难点问题,即正确处理“大纲内外“”学科内外“”课程内外”的关系;需要避免三种错误倾向,即避免“矮化“”弱化“”俗化”思政课;需要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思政课创新坚守“政治站位之正“”理论基础之正“”思政教师之正”、确保创新坚持思政课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