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蒙俄三国毗邻而居,政治关系良好,经贸合作日益加深,具有坚实的数字经济合作基础。在数字经济合作成为引领国际合作新动能的背景下,中蒙俄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有助于打破传统发展桎梏,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迈上新台阶。研究总结分析中蒙俄三国经济发展、贸易合作以及数字经济合作的现状,认为中蒙俄在数字经济合作方面存在数字鸿沟、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核心技术能力不足以及数字治理规则未达成统一的现实困境,并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加强交流合作以缩小中蒙俄数字鸿沟,做好统筹规划以加强中蒙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以提升中蒙俄数字经济核心技术能力,加强顶层设计以完善中蒙俄数字经济治理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海峰 《生产力研究》2006,(12):157-158,192
文章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及其成就,剖析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对全球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探讨出中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对策、方式对策和战略对策:形成并完善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有步骤、有层次、渐行式推进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全方位、多极化的全球经济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在昆明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以下简称《行动框架》),并要求切实执行。该《行动框架》确定了海关制度、检验检疫措施、贸易物流和商务人员流动四个优先合作领域,是指导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未来10年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总体掌握目前中国海关参与GMS合作的现状,衡量中国现状与《行动框架》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在未来5~10年实施《行动框架》的…  相似文献   

4.
2013年以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次区域"又重回到公众的视线中。说熟悉,是因为已经听说过这个词许多年;说陌生,是因为似乎这几年很少再见到这个词。尽管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千回百转,但事实上,对于我国这样边境线长、周边国家多,内部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国家而言,发展次区域合作是突破对外关系瓶颈、拓展国际市场、与周边国家建立更紧密关系最为有效的方式。近期国家高层会议对"次区域"的反复强调,也正验证了这一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典范"。通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关省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产业、投资等往来日益密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从项目而来,走过了基础设施合作——经济合作——非传统安全合作——人力资源和社会合作的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形成出发,以云南省为例分析次区域合作对其对外贸易、投资的促进情况,最后对参与合作的成功经验予以总结,试图将经验进行推广,对我国其他次区域合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边峰会《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文件的签署,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目前次区域合作还存在着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相似、经济合作的层次低规模小以及缺乏统一的官方的开发组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按照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规范,本文提出了在设立统一的组织机构、确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目标和进程、制订相关法规和规则、加快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构想。  相似文献   

6.
摘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十余年合作来取得若干成就: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机制;强化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促进了金融合作。目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迎接这种变化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新世纪的开始:加强行业合作促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跨行业合作加强区域之问的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区域之间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提高私营经济的合作和参与,提高竞争力;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技术竞争力;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性贸易安排法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启动以来,中国加强与次区域各国的合作,卓有成效地实施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既是次区域合作的受益者,也为次区域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在次区域的法律框架内,没有具体的执行机制,影响到经济合作的进程。为此,需要将次区域各国的优惠性贸易安排提升为法律,将各项贸易安排及具体执行措施法律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区域性法律体系,作为次区域合作的规范和保障,以营造一个鼓励和便利贸易与投资的法制环境,推动次区域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边境区域经济合作是边境相邻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在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起到桥头堡的作用,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地缘关系和已有合作框架的双重便利,加大要素资源流动和产业对接的力度与效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作为一个宏观框架虽然已运行多年,但在更微观层面上的落实亟需寻求新的突破,而边境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下沉,显然有助于创新和丰富区域经济合作,使其更加微观与具体。  相似文献   

9.
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受到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子商务目前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立法滞后,公众意识落后,支持环境薄弱等问题,但相信在次区域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次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边境地区的发展事关边境和谐、民族团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该地区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边境地区的发展依然比较滞后.根据新经济地理学分析区域的3D(密度、距离、分割)框架,本文认为边境地区人口密度低、距离经济中心远和分割严重是中国边境地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文认为加快边境地区发展要突出“四个转变、一个转换”: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变地理边缘为区域中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变交通末梢为运输枢纽;实行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变发展“洼地”为政策“高地”;着重推进集中发展,以空间转换促生态保护:强化国际次区域合作,变分割效应为纽带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云南与次区域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态势良好,联系日趋紧密,次区域各国已成为云南发展外经业务的重要基地之一。次区域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经济建设的空间很大,双方开展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远远多于制约因素,加强与次区域经贸合作必将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带的提出,为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合作基地建设提供新的机遇。中俄农业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两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目前,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基地建设存在基地数量少、规模小、资金缺乏、专业人才流失及配套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应重点加强中俄两国沿线农业生产基地群建设,完善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养对俄农业合作专业人才,为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基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程度与其他几个沿边省区相比层次比较低。马鬃山口岸1992年9月开通后,只运行了11个月就被蒙方单方面关闭,至今尚未恢复通关。马鬃山口岸两边自然环境差,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滞后;地处蒙古最贫困的西南边陲,交通极为不便,这里的开发引不起蒙古中央的高度重视;交通运输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促进甘肃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充分认识马鬃山口岸恢复通关的重要性与可能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多维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提高中蒙双方对边境贸易的依赖度;开展与蒙古国经常性交流与合作;重视与周边省区的经济合作;加强与蒙古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我国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亚欧经济一体化、实现包括中亚在内的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创造了新契机。目前,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尚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不完善、贸易投资结构不平衡且经贸依存度低、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未来应在基础设施、制度软环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及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等方面继续加强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GMS机制启动以来,我国加强与次区域各国的合作,卓有成效地实施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促进了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发展次区域经济和维护地区的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次区域的法律框架内,没有执行机制,呈现制度性体制性缺陷.执行机制是次区域各国实现合作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没有具体和制度性的执行机制,势必导致经济合作的意向落空或受阻,必将阻碍GMS合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从正式参与GMS经济合作的省区(云南)与沿边各国或者与接壤的局部地区进行尝试,构建简便、灵活、有效、易于操作的较低层面的执行机制,逐步推动执行机制的形成和成熟并向正式机制的过渡,是现实条件约束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顺畅运行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云南省应当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争取先行一步,超前实践”的精神,遵循“法制先行”的路径,大胆构建云南地方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性法律制度,从制度上和法律上确保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和贸易的安全,促进投资自由和保障投资利益,维护环境和资源以持续发展;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参与的重要区域合作之一。二十多年来,次区域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其深化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也日益凸显。在当前的形势下,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升级版迫在眉睫、困难重重,但其也有着良好的基础。作为参与次区域合作的主体省份,云南省应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18.
正一、前言2013年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时明确提出"构建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构想,具体针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铁路、高铁、通信、公路)、能源等经贸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特有的地缘战略区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BCIM)次区域4国构建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经济走廊"奠定了重要的要素基础、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能源供求失衡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供应短缺和能源建设滞后,是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大湄公河次区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水能资源,提高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协调次区域各国电力资源的平衡是次区域电力合作的重点.本文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市场需求,比较供给与需求的差距,探讨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的对外开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正式启动.云南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通道,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为云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