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心提示2012年,新疆4个开发区先后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新疆国家级园区已达19家(其中兵团3家)。此外,19省市39个国家级开发区对口支援48个新疆产业聚集园区工作也已全面启动。一系列的利好措施推动新疆园区建设走向新高潮。  相似文献   

2.
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缩影,积极建设智慧园区,对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有着积极作用。在明确智慧园区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传统园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智慧园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园区建设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乡镇企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经历了二十个年头,其发展模式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聚焦当前我国智慧园区发展偏重建设、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价方法等问题,在系统分析梳理当前智慧园区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通过专家评测、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构建了一套由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应用服务、竞争力提升、效能效益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智慧园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实地走访调研数据情况,对东部两个智慧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本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我国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能够较好反映出智慧园区建设整体情况、建设优势、建设重点、建设薄弱环节,对我国智慧园区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理论逻辑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首先,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对我国渐进式改革开放模式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了开放理念、模式与战略上的创新。其次,尽管当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创新成果碎片化、产业链不完善、服务业开放程度不高、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限等问题。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破除制约我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实施的针对性;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自贸区内打造鲜明产业布局;对标国际高标准,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宋鑫陶 《商周刊》2012,(20):46-47
如果追溯我国软件园区建设的发展轨迹,时间点无疑应该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虽然发展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但也正是自2000年国务院18号文发布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才算是步入了第一个"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7.
孟春燕 《经济师》2006,(10):62-63
高教园区的兴起,在我国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正确处理高教园区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确保现有高教园区健康发展的前提。除此之外,做好园区建设的评估工作以及确保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等也是制约我国高教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12年,新疆4个开发区先后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新疆国家级园区已达19家(其中兵团3家)。此外,19省市39个国家级开发区对口支援48个新疆产业聚集园区工作也已全面启动。一系列的利好措施推动新疆园区建设走向新高潮。  相似文献   

9.
低碳园区是新常态条件下建设低碳智慧城市、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发展低碳园区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绿色环境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城市化的进程也会使城市是未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集中区域,因此构建和发展城市低碳产业园区必然成为我国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立足我国城市建设低碳园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提出低碳园区建设应通过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准入制度,努力建成统一的园区低碳标准评价、监督体系和碳排放数据统计与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的升级优化,吸引高端专业人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及相关的财税政策的扶持,统筹协调,促进园区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干,中小企业共同融合发展的能够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低碳型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国际合作园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已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引擎之一,吸引着国外资金、技术以及先进管理经验的输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德生态园开发建设实践的分析,从生态建设、产业择定等方面提出国际合作园区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外多以建设各种形式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社区发展可循环经济,我国则正处于试点阶段.福建现已确定5个试点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各个园区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后,福建还要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生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各园区中,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发挥着“领头羊”作用,新批;隹的园区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南疆地区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各园区中,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发挥着"领头羊"作用,新批准的园区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南疆地区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了解到,1992年以来,新疆园区建设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到快速发展的阶段:2004年,新疆成立园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科学管理新疆园区建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功能关系到园区可持续发展和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借鉴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功能的发展,讨论不同时期自增强机制的主要来源,分析创新功能自增强机制运行的条件,最后,提出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已初步形成由12个国家级和66个省级产业园区构成的产业园区体系,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提质来壮大发展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需要通过高水平的顶层设计,谋划升级提质的总体目标、差异化调控模式、主要策略及其政策措施.湖南省级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质应以建设集生产性、开放性、宜居性、协调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于一体的宜产宜居园区为目标,应针对分属4个发展层次和发展阶段的产业园区设计差别化的转型模式,采取建设特色产业、整合空间资源、提升园区功能、实施产业园区合作行动计划、创新管理体制、优化土地配置和加强绩效考核等措施来促进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提质.  相似文献   

16.
服务外包园区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方兴未艾,竞争日趋激烈,服务外包园区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本文在分析我国服务外包园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服务外包园区竞争力分解为基础竞争力、政策竞争力、成本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服务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六个方面,并建立服务外包园区竞争力评价体系,指出提升服务外包园区竞争力的路径,包括创新路径、要素路径、运营路径、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对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基于2005—2019年中国275个城市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评估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过沿海自贸试验区。对于沿海地区而言,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显著体现在长三角地区。从时间上看,第一批次和第三批次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突出。机制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可以通过制度效应、投资效应、贸易效应以及金融效应等渠道促进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建设在促进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相邻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8.
罗时平 《时代经贸》2008,6(5):30-37
上饶园区建设起步于2002年,发展速度迅猛,到2008年,全市共建有园区11个,其中上饶工业园区和德兴大茅山园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广丰、玉山、弋阳、余干、横峰、鄱阳、万年、铅山、婺源园区为省级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各类开发开放园区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点,抓好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要抓好园区工作,必须努力实现建设投入的多元化与招商引资项目主导化。烟台市除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出口加工区和APEC工业园区三个国家级经济园区外,还有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较多的地市。9个省级开发区2000年实现合同外资额19 99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 170万美元,外贸出口22 359万美元,分别增长350 %、271 %和33 %,占所在的9个县市区总和的42 %、29.4 %和26 %。多元化筹资,加大投入,实…  相似文献   

20.
软件技术园区及其经验  自1991年起,印度中央政府开始实施“软件技术园区计划(STP)”,并在信息技术部设立了名为“印度软件技术园区(STPI)”的自治机构,专门负责落实软件技术园区的发展计划。目的在于通过更为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设施及服务,帮助印度软件出口企业开辟国际市场,促进软件开发和出口,从而带动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出口。此后,印度的软件技术园区发展迅速,已成为印度软件产业开发和出口的主要基地。  按照软件技术园区发展计划,印度中央政府、邦政府,甚至国营或私营机构均可建立软件技术园区。园区既可以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