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强 《经济师》2005,(10):233-233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应由分类税制向混合税制转变,同时必须加快注册税务师制度改革,构建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征管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证券发行权和上市权的权力属性与信息披露理念是注册制改革的法理根基,前者决定了证券发行上市根植于市场机制,后者决定了证券监管根植于法定审核机制.本文基于博弈论剖析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法理根基,以成本收益分析的具体方法量化证券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的行为,确立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具体路径,并提出目前中国证券发行审核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蓉  孟小迪 《生产力研究》2014,(2):16-19,49
通过建立新股发行的注册制度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向着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但要改革目前政府主导型的核准制并非简单的取消现行的实质性审核就可以实现,即使在实行注册制度的美国在州层面的注册制审核中也处处充满了实质审核。文章首先辨析了关于核准制和注册制二分法的认识误区,其次从审核制度奉行理念、审核条件内容、审核实施程序三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注册制,最后为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向着市场化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科  林雅嘉  祁宝 《当代财经》2023,(10):58-71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变革如何影响IPO股票定价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DID模型,探寻投资者情绪对IPO股票定价的影响发现,相对于核准制主板市场,投资者参与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打新”的热情上升,投资者情绪加剧了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抑价。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高的信息含量,这说明,注册制改革后,IPO抑价的变化不能由信息不对称解释。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投资者情绪推升股票短期估值的情况下,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显著的长期反转。分析师关注度高、乐观程度高、意见分歧大的股票,IPO抑价受注册制的影响更大。投资者结构更理性的科创板股票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投资者情绪和IPO抑价,说明投资者情绪影响了创业板IPO定价。上述结论意味着,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不仅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还需要密切关注股票投资者情绪变化,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股公开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已成为历史必然。注册制改革有利于公司直接融资,激发了我国股市的活力。但不少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担心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的质量难以保证,增加了其投资风险。这种顾虑可以理解,但是注册制后的股市并非如中小投资者所想的那样混乱,其应当积极适应注册制下更加市场化的股市。  相似文献   

6.
<正>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全面实行注册制有关制度,标志着事关中国境内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注册性基础性制度全面落地,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全面注册制的正式实施,将给公众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的资本市场,必将释放制度活力,激发市场潜能,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IPO制度从审核制、核准制,到开始注册制,体现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完善市场化机制。注册制相较于前两者上市条件更低,在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主体会由于本身的特性,不可避免地出现金融伦理道德问题。资本市场注册制中不同主体层面的金融伦理问题上市公司主体层面的金融伦理1.逆向选择风险与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IPO定价指批准可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与其承销商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双方博弈,最终确定即将进入市场的股票发行价格。党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关于“注册制”的改革要求。本文基于我国推行IPO注册制改革的国情,以及国内外关于IPO的研究理论,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政府部门“注册制”改革及执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注册制作为我国未来发行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我国发行体制从行政审批向市场机制迈出的重要一步。推行注册制关键在于改革现行“走样”的核准制,以打破监审不分旧格局、下放发行审核权给交易所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读编互动     
《资本市场》2015,(1):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行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注册制将从根本上改变IPO的游戏规则,创业投资的商业闭环彻底畅通。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行,创业投资行业将迎来更加稳定发展的黄金时代。而未来创业投资行业也将成为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应改革发行审核制度,逐步向注册制过渡,并降低上市门槛,为更多的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首次公开发行(JPO)机会。本文提出以注册制为长期目标、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加强监管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曹中铭 《经济导刊》2013,(11):13-14
<正>A股市场20余年来的实践说明,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发行人、中介机构可以将诚实守信的原则抛到九霄云外。注册制实行后,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将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别再让广大中小投资者做股市最大的"奉献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也意味着,新股发行注册制将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在不久的将来,核准制将退出历史舞台,注册制开始发挥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证券法》的修订已基本确立了我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将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注册制的推行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是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其在理论和实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在注册制下,IPO与盈余管理、壳资源与盈余管理以及市盈率接轨与盈余管理的问题,探讨了新股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信息披露制度由于在这一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开始受到我国各界的广泛重视.如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本文就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监管制度进行了相关探究,并提出了些许看法.  相似文献   

15.
自1990年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股票市场格外受到关注,从初期稚嫩的发行制度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逐步向更为成熟的发行制度迈进.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由最初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审核制,变革为如今核准制,正要向交由市场管理的注册制迈进.本篇文章通过研究我国股票发行的历程,立足于我国的特点和目前的国情以及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指出实行注册制所面临的困难,为我国股票发行制度向注册制推进提出合适可行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22,(1)
在过去几十年,我国证券市场飞速发展,但对比美国等国外成熟证券市场还有一定差距。为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中国推行了证券市场注册制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这对于上市公司与想要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从注册制改革与退市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出发,分析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与外国成熟市场存在的差距以及改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提出深化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敏才  刘峰 《当代财经》2012,(7):98-107
我国新股发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行政监管力度较弱,法律风险水平较低,而核准制并不是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发审方式改革的关键不是从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而是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有效地约束发行人或上市公司及其聘请的中介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保护投资者利益。包括加强对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的行政监管;健全民事赔偿法律制度,提高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的法律风险;完善发行上市相关配套制度,比如提高审核透明度、完善退市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皮海洲 《商周刊》2012,(22):53-53
用注册制取代审核制,明显是在回避新股发行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在避重就轻。据有关人士透露,证监会一直在着手研究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由注册制(或称备案制)取代现行审核制事宜,目前已经获得国务院领导的首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可能在十八大后推出。再次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这是符合投资者意愿的。虽然今年4月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过一次改革,但由于当时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新上任不久,这次改革总体上给人以仓促之感。新股发行制度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新股高价发行问题、询价机构无须对报价负责的问题、控股股东一股独大问题、首发流通股比例偏低问题、造假上市问题等。所以,再次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成了不少投资者的一种期盼。  相似文献   

19.
郝旭光 《经济导刊》2013,(12):87-88
<正>在中国目前特有的国情下,证券市场有太多的"潜规则利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个难题。只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推行注册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表明最高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了目前实施的独立董事制度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迫切需要在制度体系方面作出重大改革.作为一种新制度的构想,本文探讨了独立董事注册制的必要性和设立注册独立董事事务所的可能性,并详细论述了注册独立董事公会的性质与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