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21世纪的人类处在一个深度金融化的生存世界中,几乎所有财富都通过金融的运作进入流通领域,资本金融体系在最大化满足人类欲望的同时造成的不平等也史无前例。《21世纪资本论》用"财富=资本"揭示了资本金融化带来代际不平等的现实,然而作者用各国资本"头寸相等"遮蔽了头寸背后的资本与资源的双向流动机制,导致他只看到不平等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比皮凯蒂揭示的一国内部的富人和穷人之间因"承袭"带来的不平等更为惊心动魄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家内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当个人劳动能力和偏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分配的差异如何通过遗产机制影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持续性不平等程度。论文分析表明:在偏好、个人劳动能力和个人收入的随机冲击的影响下,如果市场是完善的,整个经济系统存在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稳定不平等状态,而且,这种稳定的不平等状态与初始的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和一次性的产权配置都是无关的。最后,本文分析了资本收入税和劳动收入税对持续不平等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指出:从长期来看,在劳动能力和初始财富存在差异而偏好没有差异的情况下,征收劳动收入税比征收资本收入税更有利于改善由于能力差异所造成的持续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对经济不平等的影响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是现有研究以分析其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为主,关于人工智能对财富分配从而对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相关研究尚有欠缺。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连续时间异质性个体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将人工智能对生产技术的影响看作一揽子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财富分配的影响。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表现有所不同,短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会提高经济中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而长期中其财富分配效应则取决于人工智能对不同类型技术进步的促进程度。核心机制在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多样性在短期和长期中对资本回报率产生不同影响,短期中各类技术进步总是会提高资本回报率,而在长期,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出现差异。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我国如何在应用人工智能促进增长的同时预防不平等程度扩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以丰富的历史数据表明,资本主义具有一种使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日益加剧的长期内在趋势。20世纪的财富和收入差距缩小并不像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假说"所预言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正常现象,而是对资本主义长期趋势的一种偶然偏离。进而,皮凯蒂大胆预测21世纪欧美的收入不平等将重归"长期趋势"。我们认为,皮凯蒂的最大贡献是运用长时段的时间序列数据,揭示了资本主义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基本特征。加快开征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税种,设立合理的起征点和累进税率结构,同时努力使国有企业肩负起压缩贫富差距的作用,是《21世纪资本论》对我们的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古典模型中收入和财富分配持续不平等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弟海  龚六堂 《经济学》2006,5(3):777-802
本文讨论了当个人劳动能力和偏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分配的差异如何通过遗产机制影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持续性不平等程度。论文分析表明:在偏好、个人劳动能力和个人收入的随机冲击的影响下,如果市场是完善的,整个经济系统存在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稳定不平等状态,而且,这种稳定的不平等状态与初始的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和一次性的产权配置都是无关的。最后,本文分析了资本收入税和劳动收入税对持续不平等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指出:从长期来看,在劳动能力和初始财富存在差异而偏好没有差异的情况下,征收劳动收入税比征收资本收入税更有利于改善由于能力差异所造成的持续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和财富分配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发达国家收入及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并非是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应当改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收入和财富分配持续性不平等的原因及其动态演化方面的理论,包括收入和财富分布的随机过程模型、新古典框架下不平等的动态演化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对持续性不平等的影响、不完全资本市场下持续性不平等的动态演化、经济增长中持续性不平等的动态演化以及其他各种机制对不平等动态演化的影响等。论文还对有关持续性不平等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内在演化逻辑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总体评述,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不平等的原因及其动态演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弟海  龚六堂 《经济学》2008,(1):731-774
本文回顾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有关收入和财富分配持续性不平等的原因及其动态演化方面的理论,包括收入和财富分布的随机过程模型、新古典框架下不平等的动态演化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对持续性不平等的影响、不完全资本市场下持续性不平等的动态演化、经济增长中持续性不平等的动态演化以及其他各种机制对不平等动态演化的影响等。论文还对有关持续性不平等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内在演化逻辑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总体评述,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9.
资本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两个不平等的产权主体斗争中合作而形成的非均衡制度;是特定社会下资本强产权与劳动力弱产权的等级契约安排;这一制度的边界不在于其是否存在剥削而取决于能否容许生产力发展,财富的创造而非价值创造是社会评价这一制度合理性的首要标准。认识这些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来为社会主义"共富"目标服务的财富之路。但在该财富道路朝着上述战略目标前行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上也始终或隐或现地存在着本质上乃是要不要利用资本以及怎样利用资本来进行财富生产和发展等事关当代中国走向的分歧争论。因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的基本原理,在全面系统地反思该财富道路的开创历程、并揭示"无剩余不追求"的资本秉性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该财富道路在前行中所遭遇矛盾挑战的本体论根源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对在结合既有实践反思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哲学寓意的剖析,本质地澄清该财富道路在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根本导向。  相似文献   

11.
从资本属性看劳资关系的平等性和公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的不公平、不平等问题,揭示了资本不可忽视的社会属性以及这种属性对劳资关系中平等性、公平性的影响。而"契约"作为连接资本与劳动力的重要环节,必然体现出二者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契约自身的不公平性和不平等性揭示出资本所蕴含的、其自身无法解决的社会与经济两方面的公平、平等和正义问题。因此,资本经济属性的实现并不会必然导致公平和平等,而无视资本的社会属性,经济越是发展,公平与平等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通过详实的历史数据,并且结合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乃至全球的财富分配问题,重新理解历史并得到新的结论.皮凯蒂通过运用长时间的历史时间数据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具有一种使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日益加深的现象,同时也勾勒了不平等的社会财富分配结构,最后提出了通过累进的资本税、遗产税等措施来一定程度的遏制贫富分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也是迫在眉睫,虽然皮凯蒂的著作中很少涉猎中国等国家的收入分配问题,但是通过他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以及对于我们的经济学问题研究都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蒲鲁东看来,资本是表征着平等关系的价值和产品,只是由于取息的贷放才使其具有了剥削性,只要取消贷放、消灭借贷资本就能恢复资本的平等本性并消除剥削。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剥削劳动即通过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来实现价值增殖,乃是一切资本的普遍本性。为此,资本家必须与工人发生雇佣关系,后者作为一种单向度、不平等的权力-支配关系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内容。另一方面,马克思把资本看作是一种“形式规定”,它由“物质规定”和“本质规定”耦合而成,前者指价值和产品等物质载体,后者则指雇佣关系这种独特的生产关系。把资本等同于价值和产品,表明蒲鲁东并不理解资本的本质规定和物质规定的区别;认为交换价值永远不会发展为资本,则表明他也不理解二者的联系。马克思对蒲鲁东资本观的批判性超越,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14.
加布里埃尔·祖克曼是较早从定量化角度研究财富隐藏和逃税现象的经济学家,通过离岸金融机构的微观泄露数据测算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富人群体惊人的避税总量,创新性地以企业盈利性计量方式估算了全球范围内的跨国企业利润转移量,并通过构建分配式国民账户解释了美国存在的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揭示了掩藏在富裕阶层诸多避税手段下各国庞大的税收损失,推动了公众对财富分配和税收问题的重视。本文分别对加布里埃尔·祖克曼的理论框架、实证方法和学术贡献进行介绍。这有助于辩证审视现存税收制度的得失,并有助于鞭策各国政策制定者通过国际合作和税制改革来减少财富隐藏和避税现象,构建21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技术变化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为背景,运用美国商务部经济统计局生产率数据库,在此较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工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技术变化模型。通过模型以及与经验观察相一致的实证研究,指出技术变化引起工人工资不平等的两种渠道;直接的途径是对于既定的资本劳动力比率来说,新技术能生产更多的产量;间接的途径是资本从非技能工人流向技能工人,从而使得前者的人均资本在技术变化前变得更少,本文的结论是:运用革命性的新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最终主体,人力资本水平之高低越来越影响到最终经济的财富的总量。  相似文献   

16.
<正> 所谓不完全资本市场,就是有行政机制进入或侵入的资本市场。换言之,它是体现计划经济本性的行政机制和体现市场经济本性的市场机制并存和冲突着的资本市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说是由行政行为控制市场行为、使市场行为从属于行政行为的资本市场。可见,不完  相似文献   

17.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不只是金钱的游戏,其中也充满了爱、奉献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可以确信,在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必将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中国资本市场不仅是财富创造和财富再分配的平台,更是大国崛起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它的存在是由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会计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要求,即要把稀缺的资源纳入自己的核算范闸,从而帮助人们对其进行管理和资源配置。二战前,人们主要看重物质资源,发展也以财富为中心,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会说话的工具以及增加财富的手段。由于历史环境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的实际核算和计量提出现实的要求,因此但是经济学家并没有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传统的理论也不赞成将人当作资本和财富,所以过去人们也普遍反对把人力资本作为资本来分析。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变迁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本变得越来越稀缺,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进入会计学领域符合会计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把劳动力的价值看作不变的外生变量为假定前提的,这种静态分析的缺陷在于不能合理解释生产力的提高所导致的商品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财富)之间的矛盾。文章提出解决矛盾的切入点是引入人力资本理论,将劳动力的价值看作商品价值量生产的内生变量,在坚持劳动价值论这一基本内核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保护带进行修正,从知识资本和物化资本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转化机制阐明了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财富)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