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商业银行产权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有效性开始下降。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行为的分析,基于其极大化经营利润的诉求,论证了利率走廊系统的运行条件及机制。研究认为,完善的制度安排、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竞争的市场、高效的实时清算系统等是利率走廊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在利率走廊系统运行过程中,当货币市场被注入过多流动性时,其可能转化成地板系统;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能够实现分别进行资金价格调控与资金数量调控,从而使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得到提高。由此论文从利率走廊系统的构建、中央银行的职责、商业银行的行为等方面,提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利率规则、利率期限结构、利率走廊和利率微调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的主要利率理论。近十几年来,前瞻性利率规则和流动性陷阱问题的讨论对泰勒规则理论做了重要拓展,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则从动态模型和货币政策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开拓。与此同时,利率走廊和利率微调正在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方式。这些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世界经济秩序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利率走廊”:货币市场利率调控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 ,“利率走廊”正逐渐取代公开市场操作的位置 ,在稳定货币市场利率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表明 ,利率走廊调控模式简单透明 ,有利于正确引导公众预期 ,并具有更好的调控效果。因此 ,我国也有必要考虑采用利率走廊模式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4.
"利率走廊"是中央银行在设定其对普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率从而形成一个政策利率区间的基础上,调控短期市场利率和金融体系流动性的货币调控模式。基于"利率走廊"蕴含的对商业银行的内在利益诱导机制,金融市场的短期利率波动将局限在"走廊"所框定的范围之内。国际经验表明,在适当的基础上,"利率走廊"对引导和稳定短期市场利率能起到较好作用。我国中央银行在借鉴和利用"利率走廊"的实践中,应大力发展各类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体系,变革现行存款准备制度,积极构建"走廊"各要素。  相似文献   

5.
近期国外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研究表明,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正确引导公众预期,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如在西方国家近年来的政策实践中,一些国家通过设定利率走廊或利用公告操作来增加政策透明度,不但可以降低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同时有助于中央银行顺利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正基于此,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增加政策透明度,从而建立一个操作更为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正处于数量型调控方式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的时期,传统的泰勒规则未能成功捕捉中国利率的波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十分必要。因此,在传统泰勒规则基础上,引入区制转换机制,提出货币供给和信贷需求双因素框架来解释中国三大基准性市场利率的波动。具体来说,扩展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服从一个基于区制转换模型的时变参数规则,其中区制按照货币供应和信贷需求的变化划分,并充分利用货币供给和信贷需求信息。研究结果发现,加入区制转换模型后,该框架可以解释短期利率75%、中期利率91%和长期利率89%的相关波动。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改变了货币需求和利率传导的现实环境,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具有深刻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厂商和货币当局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比较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总需求、总供给以及货币需求三类冲击对于货币当局目标函数取值的影响,揭示了中央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倾向于选择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我国1996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3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局限性将日益突出,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优越性则会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8.
利率走廊: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未来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调控,我国中央银行更倾向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实现,而西方国家近年来的政策实践表明,通过设定利率走廊可以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备需求行为施加影响,从而引导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目标靠近,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这种新的利率调控思路,从而建立一个操作更为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利率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9.
李宏瑾 《金融评论》2022,(6):58-73+12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量化宽松导致市场流动性全面过剩,以及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和国际监管改革引发银行流动性囤积,主要央行的利率调控模式都由利率走廊转向更加强化存款便利利率作用的地板体系。在全面梳理危机前流动性相对过剩条件下挪威、新西兰地板体系政策经验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货币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基础上,本文对地板体系的运行机理、各国的具体安排及其利弊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率调控的地板体系仍属于货币操作范畴,应服从于货币决策的需要。随着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加快推进,中央银行应加强市场流动性监测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回归稀缺准备金的利率走廊模式;同时,大力改进货币操作框架的技术性安排,更好适应危机以来金融环境的新变化,这对健全中国利率操作框架并顺利实现货币价格调控模式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子结算系统和电子货币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基础货币的需求,这种趋势使得加拿大等国的中央银行放弃货币量调控转向了"利率走廊"调控.借助数学模型的分析探究该调控模式的机理实质是无基础货币供给量调控,图像的证明揭示了其运行的机制.加国成功的运作经验更提示我们做好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操作准备,以应对电子结算系统和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我国宏观调控、中央银行角色和货币政策设计、整个经济运行,甚至经典经济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6,(1):42-54
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货币政策亟需由传统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调控模式转型。作为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的实际利率锚,自然利率将为中央银行政策利率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从自然利率的三层含义出发,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的自然利率进行估算。结果显示,我国自然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为解释和预测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依据,利率缺口不仅是经济波动的"指示器",而且可以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评价提供重要依据,这对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转型和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货币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宏观经济研究》2001,(10):37-41
1998年以来,伴随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通过货币市场和利率的作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一条基本渠道。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货币市场和利率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待完善,利率尚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加快构造畅通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越来越迫切。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发生新的转变,传导效果更加不确定,疏通的难度也增大,以利率调节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模式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转型的主要目标。对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利率走廊机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转型;继续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健全与市场化相适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传导机制的作用;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市场的比重,以提高我国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动态Nelson Siegel模型估计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并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从中探寻利率期限结构隐含的宏观经济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调整与经济运行相匹配,利率期限结构发挥了对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的"指示器"作用;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在形态及变化特征上与成熟市场经验相比存在偏差,且货币政策利率对利率期限结构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相比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而言,我国利率期限结构没有明确体现出货币政策利率调控的信息。这些结论为我们进一步健全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利率波动性是衡量利率变动整体效果的指标,从实证角度搞清楚利率波动性对失业的影响,并比较利率波动性和利率水平对失业影响的大小程度,对于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利率波动性对失业的影响是反向的,并且存在一个时滞效应,只有滞后两期的利率波动性才会显著地对当期失业产生影响,这一影响要大于当期利率水平对失业的影响。利率波动性可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监控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利率作用不对称性对投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煜  王慧 《经济问题》2008,(11):103-105
1996年后我国经济经历了通缩、通胀和两者共存的发展阶段,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开始逐渐重视利率的调控作用,曾在7年内7次下调贷款利率,2004年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通胀压力的增大,我国再次进入加息周期。利率的历次变动是否发挥了货币政策对各经济变量传导功能是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运用1996~2007年的季度数据,在分别考察了利率下调及上升基础上,对我国资产投资的利率弹性做出定量分析,并在投资总量持续增长的条件下对投资同比增长率和利率变动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货币量目标和利率目标.在考察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机制上,本文对1999年1月-20l0年6月货币量和利率对信贷规模的影响进行分时段分析.SVAR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货币总量的效果比利率的效果更加显著,加入货币总量后,对信贷规模变动情况的解释力提高,银行信贷对利率的敏感性呈现显著提升.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应逐渐依靠利率引导,淡出总量调控,从而规避总量调控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金融自由化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是顺应金融自由化水平提升的客观要求。基于金融发展与货币经济理论,深入剖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理论逻辑,实证对比了1998年第1季度至2019年第2季度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短期调控效果强烈、时滞短且促增长效应显著,长期影响效果不佳,价格型货币政策短期紧缩效应微弱,长期调控效果温和、周期长且防通胀效应突出;当前,数量型货币政策仍占据宏观调控的主导地位,但伴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渐进式推进,金融自由化水平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动态收敛,以及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传导机制及政策工具向价格型框架的内生转型,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正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外汇占款这个货币发行的源头的作用逐步降低和货币市场利率到商行信贷利率传导的失灵,央行不得不创立了一些新的政策工具,比如PSL,央行试图通过合格抵押品来进行基础货币投放,以达到引导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PSL的推出,不仅是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丰富,同时也是对我国利率走廊建立的一个有益尝试;另一方面PSL也具有货币最终流向不可控、招标不透明、对利率锚的形成效果不突出和基础货币投放量小等不足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图在利率市场化的大框架下,对我国利率运行状况及利率传导机制做一些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上能够对产出缺口和物价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不同利率品种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传导链条,初步形成了较为灵敏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和传导机制,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还研究了均衡利率问题,并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建立市场化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