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俐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7):61-62
随着老龄化浪潮的到来,老年人如何养老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老年人的经济、生活照顾以及精神慰藉需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两年,精神赡养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焦点。新《老年法》单独列出了社会照料一项,"精神赡养"这一新法规的建立引起了社会对于"常回家看看"问题的一番争论。新法案的出台并不能合理解决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问题,从能动性模式出发,探讨提高老年人自身能动性和反思性的可能性,倡导老年人变福利接受客体为主体,从而实现"积极精神赡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走向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已基本解决。随之,精神赡养引起重视。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予以法律义务化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十八大报告首提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是党中央针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养老问题目前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赡养,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赡养。面临着农村人口不断外出打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见不到自己的儿女,孩子们尽不到精神赡养的义务。我们要从法律层面上思考,尽量完善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分析和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老年人同样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为主,分析了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制约因素及相关政策制定情况.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亟待改善,有相当高比例的农村老年人常常觉得孤独,闲暇活动单调,相应的活动场地和组织资源比较匮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老年人同样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为主,分析了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制约因素及相关政策制定情况。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亟待改善,有相当高比例的农村老年人常常觉得孤独,闲暇活动单调,相应的活动场地和组织资源比较匮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的基石与土壤。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养老文化正在改变,传统养老文化不断削弱,"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乐龄"这些新兴的养老文化越来越普及。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养老文化的变化发展及相适应的消费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我国养老文化的变迁1.传统养老文化我国传统养老文化以"孝"文化为核心,父母年老后与子女同住,由子女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老年人的养  相似文献   

7.
为收集现有新道德观对老年人赡养的道德影响,分析影响的根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赡养的重塑提供对策与依据,采用现场调查法、文献法对武汉市城市与周边农村年轻人赡养老人道德观念进行摸底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武汉市农村与城市年轻人赡养老人观念薄弱,代际倾斜严重,因此,各级政府应重视家庭赡养的道德问题,除了注重宣传外,还应在政策上有所扶持.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老人是一个很少受到关注的特殊群体,在深入研究蚌埠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之下,发现受多种因素的作用,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缺乏物质支持、生活照顾需求得不到满足、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以及精神赡养的缺失等问题。基于蚌埠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实际情况,从提高经济支持能力、发展适合农村的互助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重塑农村孝道文化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谭和平 《中国市场》2007,(48):58-59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较城市老年人的劣势地位,决定了我国农村赡养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农村目前存在的赡养父母的问题暴露了我国立法的缺陷,也说明我国法律与乡规民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因而,一方面应完善赡养立法;另一方面,应正确处理好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商》2016,(3)
本文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探析现代精神赡养问题的困境,从物质、精神两者均衡的角度探析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性,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及思想道德宣传工作入手等多角度提出解决精神赡养问题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社会形态处于快速转型期。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农村大量的年轻人进城打工,代际不平衡严重。随着经济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赡养老人的增加。在农村家庭、集体和个人储蓄养老功能减弱的趋势之下,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采取个人、单位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也是未来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出现陡增。农村空巢老人在生活照顾、物质基础、医疗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状态,在养老中行动照顾支持不足,在物质和精神支持方面欠佳,养老问题成为农村空巢老人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从社会支持视角分析了当下我国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社区照顾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指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口流动改变了外出务工子女的养老行为和方式,对留守老人的健康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课题组在2009年搜集的外出务工子女和农村留守老人的配对数据,对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和外出子女所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赡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对留守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不明显,但留守老人对于来自子女的精神支持的反应却十分敏感.针对目前外出务工子女经济养老效率不高、精神赡养缺失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幸福的定义,描述了目前对于老年人口幸福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宏观和微观的指标体系,并用江苏省实地调查资料作了深入研究.大多数老人认为"健康是福、足食为福".江苏老人对物质生活满意度要高于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农村老人和城市孤寡老人目前物质生活仍很艰苦,对未来物质生活保障感到担心和忧虑.子女孝顺、经常问候、社区服务质量好、个人经济收入高、老人文化素质高、生理心理健康者,老人幸福程度高;反之则比较低.  相似文献   

15.
随时代发展,老龄化是我国不可逃避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老年人口占比相当大的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更是不断加深。笔者通过分析当代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变化趋势、养老问题、养老模式,提出了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合理赡养农村老年人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赡养和权益保障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部分子女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老人,往往选择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但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的子女在签订合同时通常约定了"限制老人外出"的条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的人身自由,激化了养老机构和老年人、老年人的子女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大  相似文献   

17.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甚至国计民生都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还很不完善。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高其生活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了解我国农村老年人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农村老年人自理能力和减轻养老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基线数据,通过广义分层线性模型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我国农村老年人体力活动状况与其个人特征关系,并重点探讨村庄环境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我国农村老年人在自身层次上,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年轻时期自评健康状况、自身活动能力、自评生活水平等与其体力活动水平显著相关;在村庄环境层次上,老年人的居住地类型、村庄道路整洁程度,以及农贸市场是否在本村等与农村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显著相关,此外,室外健身场所对农村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也有较大统计关联关系.在我国农村地区要推广积极的生活方式,特别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对老年人的友好和宜居性建设,从而有效促进老年人积极进行体力活动,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基于现代技术的"智慧养老"应运而生。在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分析养老服务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构建完善的智慧居家养老系统,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养老服务行业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人专项数据,分析在儿女都尽了赡养义务时,老年人的男性单系继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当代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正在从传统的男性单系继承转向男女平等继承,但农村、汉族、低教育水平、仍从事有收入性的工作、与子女在经济和照料上交互较多、家庭孩子在4个及以上、愿意和儿子同住,并且认同"养儿防老"观念的老人,仍然在财产分配中存在男性单系继承偏好。本研究建议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养老文化中的性别平等意识、规范女性的财产获得权益,并拓展"养儿防老"等养老文化观念的内涵,以便进一步扩大养老主体,以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