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城镇化量高质低且规模小、工业化水平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等问题。黑龙江省应选择合理的策略和正确的方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工业化的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最终形成黑龙江省有特色的城镇化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黑龙江省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率提高相对较慢,小城镇建设滞后、结构不合理等黑龙江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非农产业发展滞后,现行土地政策制约,中心城市影响力不明显等。黑龙江省应加快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发展,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合理布局城镇体系,从而通过城市群的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作为传统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近年来黑龙江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然而,从具体上看仍存在配套政策不完善、政策宣传不够、执政人员素质不高、政策创新问题、政策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创新财税政策、优化土地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执政人员素质、完善执政监督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南省城镇化步伐在不断加快,但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河南城镇化率低于全国,趋同性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可能扩大,以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向纵深推进,应从战略高度着眼转变观念,大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努力改善投资开发主体,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提高城镇承载能力,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政策、智力、资金、制度和基础等方面支持。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经过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对短期均衡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并且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乏力、城镇密度小、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不仅相对缓慢,还存在着建设质量不高、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黑龙江省应从城乡统筹发展入手,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城市发展体系,加强中小城市辐射带动力;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发展后劲;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知识性服务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不能再走依靠能源开采的传统城镇化道路,要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走城镇化建设的新道路。目前,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足是资金供需矛盾较突出;投融资主体较为单一;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等。黑龙江省在明确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小微企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着力点基础上,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是: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规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为小微企业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概述了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总结并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原因,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突出强调城镇化建设,既是对多年来我国破解"三农"问题的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城乡一体化的新探索。集中体现了我国"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既有历史的积累,也有现实的需求。探讨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良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了人口流动,刺激消费需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为推动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推动产业整体结构与产业内部优化升级;着力推动与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利用临空经济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产业升级同步,增加就业岗位;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加强投资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牛素芬 《消费导刊》2014,(11):122-122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对原有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彻底扬弃,其不再追求人口比例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并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融资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其融资呈现出支付利息多、风险高、贷款中间环节多、费用大、评估费和担保费用高等特点,面临着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要不断完善自身融资条件,拓宽融资渠道;形成金融立体服务网,降低贷款利率;组成多个信用联合体,实行统一授信,确定总的授信额度;加大对担保、评估公司的业务监管,破解法律在集体土地方面规定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禁锢;加快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乡商品流通程度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目前,黑龙江省在城乡商品流通发展中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现代物流体系、缺乏市场监管机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阻碍商品双向流通等问题,制约了黑龙江省城乡商品流通发展。有效加快促进黑龙江省城乡商品流通的发展,我国应加快建立城乡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城乡商品流通物流体系;完善制度,建立政府主导的城乡商品流通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张欣 《北方经贸》2014,(6):166-166,168
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也是我国未来最大的发展红利与增长引擎。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新型城镇化更追求质量和效率,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情况下,如何适应城镇化建设要求、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新型城镇化金融体系,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就是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历史过程,必然要涉及农业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支撑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都离不开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黑龙江省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而且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要想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就必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城镇化率是全国较高的省份之一。但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投入不足,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足;城市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同构现象严重。加快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步伐,要发挥资源优势,建设生态强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户藉管理制度,为农民向城市转移提供条件,广泛筹措城市化建设资金,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发挥较大城市的幅射带动作用,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郭毳 《北方经贸》2011,(12):46-4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虽然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从整体来看,城镇布局分散,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重工业基地,资本有机构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少,导致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明显不足,城镇整体功能较弱。因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二五”规划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对黑龙江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金融抑制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金融抑制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城乡自身、金融机构、政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加快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党和相关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研究新型城镇化的有效发展模式。四川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点发展省份,在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农村的发展问题尤为显著。对此,本文以四川省为例,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四川省地区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各方经验,为四川省乡村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探索适合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