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力测试在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压力测试越来越成为一种为各国监管机构所推荐和要求的关键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然而,压力测试个体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商业银不能照抄照搬大型银行的应用经验。因此,有必要研究流动性压力测试如何在城市商业银行中有效应用的问题。系统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相关特点及其对压力测试应用的影响,指出城市商业银行在应用压力测试管理流动性风险时,应特别注意情景设置、压力模型构建的个性化,并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3—2018年我国银行小微信贷数据,考察了资本监管、银行规模与小微信贷的关系。研究表明,大银行能为信息较为完备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信贷资金,中小银行在信贷服务中对小微企业的包容性更高。资本监管对不同规模银行小微信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和非线性特征,随着银行对资本监管政策适应性的提高,监管压力不断降低,大银行小微信贷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中小银行呈现出先减后增趋势。资本监管与中小银行小微信贷的关系,受大银行挤出效应的显著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金融科技有助于降低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小微信贷的影响,对小微信贷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资本约束下的银行资本调整与风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监管资本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与资本调整策略,发现监管压力并不影响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但对其资本调整策略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银行逼近法定最低资本要求时,主要通过调增附属资本的方式来提高其资本充足水平;而当银行违背监管资本要求时,监管压力对其资本调整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资本监管不一定能达到降低银行风险行为的目的。鉴于统一的监管制裁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银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局有必要对其实施分类的资本监管,并研究分类监管制裁行动和手段的可行性与适当性。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生成和传导机制较以往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着力强化流动性监管标准的可计量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管性,并把流动性压力测试作为监管的重要工具。本文以《巴塞尔协议Ⅲ》为背景,分析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应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我国52家主要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监管压力和经济周期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的影响。相关实证结果表明:(1)监管压力的上升能够显著促使银行增加资本缓冲,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在总体是有效的。(2)监管压力的上升会促使银行加快其资本缓冲的调整速度,这在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表现得尤为明显。(3)经济周期会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一影响在不同性质的银行中有所不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上行期的政策效果相对较弱,而在经济下行期,政策效果相对较强。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周期的影响恰好相反。(4)在顺周期性机制下,银行行为存在过度承担风险以获取高收益的倾向,通过提升监管压力可以有效抑制这一倾向,从而促使银行降低风险,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自巴塞尔协议Ⅲ公布并在中国实施以来,资本约束和杠杆率新规监管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监管理论和实践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上市银行执行和实施资本约束及杠杆率新规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资本充足率还是杠杆率指标,都基本实现了有效降低中国上市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监管效果,但是,这两个监管工具实施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进一步发现,两个监管工具的实施,在样本期间并没有对中国上市银行形成显著监管压力.  相似文献   

7.
陈树生 《经济师》2006,(1):254-255
以银行业风险监管与防范为核心内容的《巴塞尔协议》明确了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标准与要求等。与之相对照,我国银行监管在对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监管、维护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对外资银行和对网络银行的有效监管以及监管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缺陷,需要从完善银行监管体系、加强对银行机构的监管、培养高素质的银行监管队伍和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等方面构建我国银行监管的基本框架,实现银行有效监管和银行业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朱元倩 《金融评论》2012,(2):96-103,126
本文围绕流动性风险的特殊性及其压力测试的关键要素,对微观机构进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巴塞尔III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与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关系,给出宏观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为中国银行业实施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营是中国金融体系健康成长的关键。以中国式影子银行业务为切入点,重点关注监管政策和商业银行竞争环境变化,利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和“债权投资”科目之和测算中国式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对38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到2019年的季度数据样本进行面板回归,实证研究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并对同业竞争程度和资本监管压力的调节效应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业竞争程度会通过风险发生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而资本监管压力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缺口,致使银行稳健性水平下降;基于我国的影子银行监管政策和宏观经济发展目标,进一步讨论如何利用好资本监管压力和同业竞争程度在影子银行风险传导路径中的调节效应,提出完善金融系统建设的相关结论与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压力测试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压力测试因其衡量金融危机等极端环境下风险的特性在现代银行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VaR等传统模型的重要补充。本文分别从压力测试的定义、国际实践规范、执行流程等角度对已有的文献和监管部门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压力测试的优缺点,讨论了压力测试中的实际操作细节及对于数据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地实施压力测试。文章最后对宏观压力测试这一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和诠释,也提出了在压力测试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11.
银行监管是金融监管理论与政策研究的中枢。面对我国银行监管主体设计错位、监管客体扭曲、监管依据缺失和监管效率低下等严峻现实挑战,提出了强化和创新我国银行监管若干政策建议,对弥补我国银行监管真空进而提升监管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1998~2009年我国175家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研究了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检验了监管压力对信贷影响的规模差异。研究发现,资本监管实施后,银行依据自身资本水平调整信贷扩张速度,资本水平较低的银行降低了信贷扩张的速度,支持"监督成本"假说。资本约束对信贷扩张的影响存在规模差异,监管压力对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更显著,对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约束作用受到削弱。本文结论为现行的资本监管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差异化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郭思明 《经济师》2004,(10):12-13
在金融业全面竞争的时代来临之际 ,外部市场的生存压力促使中国的银行业必须改革 ,首当其冲的就是监管法制方面的完善。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在法制化方面形成了以“三法”为核心、各种银行监管制度相配套的银行监管法制体系 ,这一体系存在种种问题。应该完善各种监管法规 ,建立完备的政府权力制约机制 ,在立法思想和法律内容方面要向国际社会 ,从全面的严格监管逐步转向有效的高质量监管 ,使我国的金融市场真正成为一个自由竞争而秩序稳定的“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理财业务的高速成长为商业银行累积了大量的风险,但无论是监管层、业界还是学界,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理财产品驱动因素以及其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上,忽略了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所引发的风险累积及其对资本市场稳定的潜在影响。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国境内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据,从股价崩盘的角度研究其对银行自身股价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会带来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越大,其股价崩盘风险越大;监管压力和理财产品刚性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建议:相关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监管考核压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做好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淡化预期收益概念,并落实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更多地发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局部调整模型和三阶最小二乘法(3SLS),分析了金融危机如何影响资本充足率监管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之间的关系,并首次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我国上市银行在面临资本监管压力下资本水平与风险水平的调整。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强化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效果,但也增强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这与监管当局试图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达到维持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初衷相违背。此外,金融危机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银行资本调整与风险调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杨阳 《经济视角》2007,(8):70-7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并逐步实现银行监管体制的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成绩斐然。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的银行监管当局还不能够对银行的经营、创新和风险实施有效的监管,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银行监管、监管有效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差异性影响,本文选取85个国家和地区1998-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较强的银行监管增加了以Z值测量的银行信用风险;(2)较强的资本要求、业务限制监管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监管权力的增强却会提高银行的不良贷款率;(3)由于银行监管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依赖该经济体的监管有效性水平,因而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4)按人均收入水平标准将各经济体划分为高收入经济体和低收入经济体组别后,结果发现银行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银行监管与监管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两组别上也存在很强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宓丹 《财经科学》2005,(5):58-63
本文在总结银行监管目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银行监管目标体系论,指出银行监管的目标由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组成,特别强调银行监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银行配置资金和转移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应建立目标体系观,增强对银行效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银行监管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发现可以将现有的银行监管理论大体归为支持银行监管的公共利益论和质疑银行监管的私利监管论,此外我们发现基于法律不完备视角的银行监管理论支持了银行监管的存在。本文同时指出,由于银行监管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刚刚起步,本文的理论梳理为今后银行监管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或者说迫切需要翔实的实证研究对这些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  相似文献   

20.
资本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营的基础,而对资本的监管则是银行监管的实质与核心.中国商业银行对资本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仍旧存在不合理成分,特别是资产规模的盲目扩张,使得后继资本补充压力过大,影响了银行的正常的运营,恶化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低,后果是难以保证客户随时支取资金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得消费者对银行失去基本的信任.为了加强资本监管,完善银行的运营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分析国内现状并通过借鉴国外的资本监管模式,逐步改良增加筹集资本的渠道,将银行的资本结构合理化,提高资产质量,更有效的利用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