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综合竞争力增强。美国一、二产业综合竞争力减弱,美国第三产业综合竞争力变化不大。中美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变化主要由规模竞争力变化引起。中国第一产业综合竞争力超过美国,第二产业综合竞争力低于美国,第三产业综合竞争力与美国的差距很大。中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已经超过美国,但效益竞争力大幅度低于美国。中国服务业的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都低于美国。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提升产业效益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产业长期稳定竞争力的培育将更为重要。在可预见的将来,尽管服务业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能仍将体现于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产业集群"的概念在中国台湾得到了极好的认证。产业集群是台湾创新力及生产力的主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4.
一、国外关于产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1.政府层面: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部分行业国际竞争优势地位逐渐丧失,意识到潜在的威胁,美国率先开始了国际竞争力研究,标志是1978年白宫和参议院要求美国技术评价局(O 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 ent)开始美国竞争力的研究。第一份正式  相似文献   

5.
政府培育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意大利、美国、德国和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涌现出一大批产业集群,其中既有依赖于“夕阳产业”而振兴起来的样板,也有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成长起来的典范,它们均已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并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一个区域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已由传统的区位条件、市场条件向产品链、产业链配套体  相似文献   

6.
评美国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直接牵涉到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影响到该国的国民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往往成为影响其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本文以美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变化为探讨对象,分析20世纪80年代美国产业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和引发的争议;从80年代产业竞争力下降转变为90年代产业竞争力渐强的原因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最后阐述美国的这一转变实践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应急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应急产业发展概况 国外,尤其是美国、日本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加之应急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也较高,分析借鉴国外的应急产品分类情况,对我国的应急产业政策制定、应急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社会的安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以美、英、日等国为例,重点介绍国外应急产业在应急产品的供需互动以及竞争中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宁 《中国经贸》2008,(7):42-43
科学认识以传统方法衡量的中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 传统的外贸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出口数量和国际市场份额为衡量标志的。按照这样的评价方法,从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都可以看出中国外贸产业具有较高的名义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体系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使得银行业面临的竞争与其他产业更加类似,运用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银行业的竞争力的真实情况。本文运用五力竞争模型来分析银行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尽管依照传统的分析指标来看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但其中隐患很多,得出了如果不对脱媒化做出更为积极主动的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不可持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高洁 《改革与战略》2008,24(8):161-163
文章对国内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在分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归结为传统研究范式和现代研究范式两种类型,充分肯定了波特在现代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国内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及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述,指出了国内学者需要进一步将国外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条件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高技术产业是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力支撑,也是实现现代产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稳定经济大盘、加快促进经济回暖的有力抓手。这对于加快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增加产业附加价值具有显著的带动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逐步消退,部分国际市场份额为越南等新兴经济体所占据。相较于美国等先进工业国家,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仍存在不小的提升空间,重点产业与细分环节“卡脖子”问题凸显。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我国要抓牢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扩大高技术产业有效投资,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在重大技术突破、产业链韧性塑造与安全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战略引领作用,积极竞速新赛道、主赛道,全力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着力塑造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全面巩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努力缩短迈制造业强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近来中国中海油公司提出了以近两百亿美元来并购美国Unocal的计划,在美国引起了喧然大波。实际上,过去两年中国企业涉入的国外并购案数目已近百,只是涉及金额数目从每年二三十亿美元,至今年已跃升超过两百亿美元,同时在中国国内游资充斥,外汇存底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据称还有其它成千上百家公司在策划着它们的国外并购案。且不论美国国内对中海油并购案的反应是否合理,对中国经济发展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这样藉由国外并购而成长的策略,是否是中国企业转型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级企业的快捷方式?这牵涉到的问题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13.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产品的物美价廉一直让美国感到头痛,不少美国人指责中国产品是在“血汗工厂”中生产出来,再借助中国政府操控的汇率卖到全世界。而现在,终于有美国人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奥秘——产业集群化。中国货强大的竞争力来自超大型的生产规模,也来自当地极其完善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贺军 《中国报道》2014,(2):95-95
中国未来强化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着眼干粮食产业系统来提升能力。将发达国家的情况和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需要有现代的粮食产业体系。只有这样,中国的粮食产业才能降低成本,保证品质,才有竞争力,在国内和国外的市场上和发达国家的粮食产品打拼时才能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现象分析 美国南加州大学亚太学院"竞争力小组"在对中国企业进行的考察中,我们既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企业,又目睹许多"包袱"企业.虽然它们的产业、地域及所有制形式各有不同,但成功与失败的企业却都有一个共性,即无竞争力者衰落,有竞争力者兴盛.  相似文献   

16.
关键是发展"四新工业"(智慧新工业、绿色新工业、都市新工业和现代新工业),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浙江工业的增长潜力、发展动力与产业竞争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新一轮工业革命领导权之争,比较热门的主角是德国、美国。德国主推工业4.0,抗衡美国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支配权,打压中国制造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话语权。美国力推先进制造战略,大力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和产业竞争力有非常高的关联度。我们最近在国内跟踪了200多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了案例方面的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跟国外也一样。就同类产品而言,采取产业集聚方式的区域竞争力,显然高出没有产业集聚方式的区域,而且出现了其它区域的生产要素向这些优势区域集中的趋势。比如说纺织,中西部国有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也都不行,这些传统的产业都在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对于大部分制造业而言,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地方总是存在着一定形式的产业集群。可以这么说,我们确实进入了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联的阶段。绍兴现在产业集群的发展确实…  相似文献   

18.
《环球财经》2012,(9):47-47
谁最不愿意让中国的国企进行创新?让他退出现有这些领域呢?我认为,是美国。因为能够与美国同行形成一定竞争关系的、在全世界的产业领域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在国内还是我们的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纺织、轻工、医药、食品、土畜、机电等行业出口均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出口贸易中遇到的技术壁垒涉及的行业广、品种多,不仅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苛刻的技术壁垒,而且传统的服装、农产品也受到技术壁垒的困扰,技术壁垒增加了出口成本,使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或者延误时机而失去市场机会。目前,北京市的出口产品(尤其是传统出口产品),正面临着国外技术壁垒的直接冲击,对相关产业发展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尽管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从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入手,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并就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