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MBA》2004,(4):58-58
一月份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03年消费电子展(CES),和去年十一月在同一地点举行的个人电脑Comdex展比起来,人气超强。微软总裁比尔盖兹大力推销数字家庭产品的概念:“你家里会有各种尺寸的电视,跟墙面一样大的电视是让很多人一起看的,跟桌面一样大的电视是让你做功课的,跟口袋一样大的是让你随时掌握即时需要的信息,”他说:“我们会让各种尺寸的电视彼此能沟通。”  相似文献   

2.
3.
张龙耀  张静 《南方经济》2022,41(8):39-51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健康冲击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健康冲击显著降低了家庭的非医疗消费支出,但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地减轻这种影响;同时就分指标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一级维度中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二级维度中的信贷、保险、货币基金以及支付这四个子指标均显著地平滑了冲击下的家庭消费。就作用机制而言,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和强化非正式社交网络来帮助家庭应对健康冲击对消费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的回归结果显示,健康冲击对中西部地区、户主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及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的家庭影响更大,同时这种影响还与冲击的程度正相关,进而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在这部分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改善金融包容性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在微观层面上解释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改善家庭福利、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期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消费借贷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借贷具有扩张效应,其中对低层次消费借贷扩张效应更强,金融素养提高能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借贷的扩张效应。分数字普惠金融子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借贷的扩张效应主要源于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高,数字化程度作用较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借贷的扩张效应对“长尾”群体更显著,即对农村和中西部家庭消费借贷具有更强的扩张效应。另外,该扩张效应存在工具门槛及知识门槛,拥有智能手机及高学历的家庭更容易获得消费借贷。  相似文献   

5.
6.
强国令  商城 《南方经济》2022,41(8):22-38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创业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财富的重要渠道。(3)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使用数字金融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老年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农业户口群体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总的来说,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数字金融能够在提升家庭财富总体水平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6年,我国政府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倡导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金融体系的普惠水平。文章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了其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使用2017年CHFS调查数据、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实证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高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概率,提高配置风险资产和股票资产的比例,此结果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一致。这一影响在城镇地区的家庭和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家庭中更显著。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是数字金融降低了家庭参与成本、增加了金融可得性和扩宽了信息渠道。文章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家庭金融行为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的推动下,以个人流动为主的打工形式开始改变,整个家庭流动到城市打工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主要探究整个家庭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消费生活,阐述其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空间,提供一种研究农民工生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与西方人相比,东方人更注重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往往很重视他人对自己言行的反应,这使东方人更多地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而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亲密的家庭成员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群之一。在现代营销中,企业和市场研究人员也越来越关注家庭对消费的影响,因为不仅大部分家庭消费品常常在家  相似文献   

11.
家庭如何利用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实现家庭投资绩效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国家庭投资多样性和投资绩效都还不高,家庭风险-报酬比也远远低于国外。所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家庭投资绩效的影响就显得较为重要。通过对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4年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促进了家庭投资绩效与投资多样性的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家庭投资过于偏好投资性房地产,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还不充分。这为中国深化金融改革、扶贫攻坚战略提供了部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王庆 《辽宁经济》2013,(9):4-10
数字医疗设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意义巨大,引领作用突出;作为重大民生产业,社会效益突显,市场空间无限。辽宁应基于全球产业发展特征,依托产业、技术以及区位优势,着眼于培育龙头企业、支持研发创新、做强产业支撑、突破优势领域、拓展市场应用等五个方面,谋定而动,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数字融入”困难的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基于此,文章借助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究人口老龄化对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家庭数字金融参与;机制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增加风险厌恶以及降低金融素养、数字工具使用和互联网普及率,削弱家庭参与数字金融的动力;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数字金融发展程度、教育水平等举措,有助于减弱人口老龄化对数字金融参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高科技的无限延伸与永恒追求,听觉与视角的真情交融与完美结合,让奋战在IT产业前沿的杭州远见智能数字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精英们充分发挥了创造性。远见智能生产的FS2000-LCD可视电话在国内外已销售近2万台,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解放军部队某部正在使用该公司产品。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正在加深,高新技术产品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的快速攀升,家庭部门"加杠杆"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从数字金融发展的角度,给出了一个近年来家庭杠杆率上升的解释,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潜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推动家庭杠杆率的攀升,并对家庭杠杆率的攀升具有长期影响。从数量上看,数字金融发展每增加1%,相应杠杆率将上升0.0058%。在考虑了潜在的内生性后,文章所得结论依然成立。对该影响在不同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杠杆率的提升在有房贷、消费贷和经营贷家庭、中西部地区家庭、25-55岁家庭、农村地区家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高金融可得性、强化支付便利性和降低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而对家庭杠杆率产生积极影响。文章研究结论对制定"数字中国"战略、理解结构性去杠杆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方面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的生活得以改善的同时,婚姻消费也不断上涨,而结婚花费中伴随着家庭财富由父代向子代的转移. 本文立足于结婚这一事件,分析农村家庭中财富是如何实现转移的及转移对代际关系的影响. 本文以S村为调研地点,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该村十年内结婚的对象进行了调查,具体呈现了农村结婚消费中家庭财富代际转移的机制以及转移对家庭养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形成国内大循环主体的重要路径。文章借助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家庭人口规模对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家庭人口规模扩大对人均消费增加有抑制作用;地区差异影响了家庭人口规模对人均消费的抑制作用;城镇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社会保障支出在家庭人口规模对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中有调节作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提高个人受教育水平,推动城镇化进程,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邹雨佳 《科技和产业》2023,23(4):143-149
以2013—2020年30个城市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结构模型对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消费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整体上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这个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东部城市、小规模城市的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影响更大。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消费增长、推动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创新对新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产—消费网络的视角,运用结构化模型对产业融合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反事实模拟,结果表明:第一,在生产—消费网络下,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产业的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影响;第二,数字产业与实体产业构成典型的“中心—外围”网络模式,中心挤出效应和边缘支撑效应并存;第三,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改变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等网络的完备性而最终影响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路径。本文研究得出的生产—消费网络的“中心—外围”模式及影响机制有助于明确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竞合关系,从而为二者在新时期的深度融合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