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的微观基础仍然是分散小规模经营农户,随着农村劳动力日趋老龄化,这一组织形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而通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重塑新的农业微观基础。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微观数据,研究个体层面与地区层面两个维度的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劳动力老龄化或劳动力流出促进了土地流转,但不利于规模经营,尤其是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劳动力流出可能大大降低农业规模化经营;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除了具备土地、资金等要素以外,还需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人力资本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农区501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发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构成了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障碍,老龄劳动力实际主导着农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过程,劳务经济对农业的支持效益趋于减弱,而这些现象的存在可能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倒退。因此,应不断协调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通过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方式,构建与农业劳动力结构相适应的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未来十年内,劳动力老龄化日趋严重,中老年劳动力就业问题日渐凸显。中老年劳动力就业问题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应未雨绸缪,制订相关政策并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发展适合中老年就业的产业,加大对中老年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为中老年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创造条件,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经济地理》2021,41(7):155-163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文章利用湖南省怀化、邵阳、永州、益阳四市受访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农业生产效率损失计量模型,对受访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选择路径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发现:(1)农村劳动力产出弹性为0.06%,高于农业机械投入产出弹性0.02%,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6;(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并非完全是负面的;(3)相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而言,农村老龄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优势更为显著,老龄化劳动力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积极贡献。因此,需要考虑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基本特征,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提供满足农村老龄化劳动力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生产与购买补贴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袁蓓 《当代经济》2016,(23):8-10
本文收集了我国1982-2010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等宏观经济变量,在“绝对收敛”和“相对收敛”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减缓了全国范畴内的经济收敛速度,间接扩大了区域差距,且西部各省经济增长存在发散趋势.尽管目前劳动力老龄化还不是造成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减少,提升中西部地区的人才积聚能力将是缩小我国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劳动力非完全替代假设基础上,探讨了劳动力老龄化对未来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劳动力替代弹性下,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劳动力的替代弹性越小,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文章最后就应对我国劳动力老龄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口格局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老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数据的标准化问题。数据标准化的前提是设计适当的定量指标。农业劳动力转移数据所需要的指标首先是农业劳动占总劳动比重即农劳比;农劳比的差分为农劳比下降速度;后者的差分又是农劳比下降加速度。这三个指标都是统计学的可观察量。但真实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量是不可观察量。替代性的另一个农业劳动力转移量建立在农业劳动力和社会总劳动力两者自然增长率相等的假设上。利用总劳动增长率资料,该转移量亦成为可观察量。这一转移量和总劳动力之比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率。由此定义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率恒等同于农劳比下降速度,所以转移率也变成可观察量。利用这些指标和中国的统计资料,本文提出1953-2012年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长期年度数据。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选择性流动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劳动力选择性转移的大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农户兼业生产的新技术采用模型,不但考察了兼业生产农户对新旧技术收益的比较、新旧技术和从事非农生产的比较,而且考察了采用新技术后新技术投入物在劳动力不流动和劳动力流动下的使用量大小以及由此导致的最终产出的比较。结论表明,与劳动力不能流动的情况相比,当农业工资率与非农工资率差距比较大时,劳动力流动下的兼业生产行为提高了新技术采用的收益标准,抑制了新技术采用量,从而导致农业产出总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依据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特点,分析广东老龄化人口发展和分布特点,对未来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趋势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劳动力供给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概括了不同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总结归纳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产生了持续、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过程自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提高的过程 ,同时 ,也是现代农业排挤传统农业人口的过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的现状是数量巨大 ,素质低下 ,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因此 ,如何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快速有效的转移 ,是我国农业现代化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 ,剖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制约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并进而提出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口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球共同关注的战略问题。人口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安全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面对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首次达到1.3亿多人,突破10%大关,正式跨人老龄化社会行列的现状,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分析、表现形式、应对思路等方面探讨了面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我国人口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2004—2010年全国固定调查点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和浙江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各类型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女性、老人和儿童的效率之比为1.00∶0.76∶0.71∶0.57;其次,男性和壮年女性的转移不仅会使提高农户退出农业的概率,增大农户家庭耕地流出率,而且会降低农业产出增长率;最后,结合传统的"剩余劳动力"理论可以推断在当前制度环境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8.
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合理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由于非农产业比较优势的存在,上海郊区青壮年劳动力快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外来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入本地农业,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上海郊区1135户农户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郊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虽然诱导性技术变革理论存在某些缺陷,但仍不失为一种较好地解释农业技术结构进步取向的基本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区分三种不同的技术结构取向模式,而不同的模式因其主导技术的选择以及技术结构的整合效应将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