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伯乐相马的故事,早为人们所知,传为千古佳话。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今天,被称为伯乐的领导,都十分注重挑选“千里马”,使得更多出类拔萃的“千里马”,在各条战线上有了用武之地。伯乐相马的精神当然值得提倡,但遗憾的是,有一些充当伯乐的领导,思想上有一种重工轻农,或重钱轻粮的世俗偏见,以致在挑选中顾此失彼。一些卓有成效、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人才,一旦被相中为“千里马”后,就毫不留情地牵出了“农门”。有的到乡镇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公开招考公务员、选拔领导干部的消息。组织人事工作变“相马”为“赛马” ,走出了“暗箱操作”、少数人定干部的老路 ,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宽松环境。选贤任能实行“阳光作业” ,是顺民心合民意的举措 ,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拍手叫好 !“伯乐相马”的故事 ,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 ,那就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识别干部、发现人才。然而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是人不是神 ,由其主观性和局限性导致失误难以避免。再者 ,“伯乐”固然在“相马” ,“马”又何尝不在“相”“伯乐” ?…  相似文献   

3.
焦晶 《中外管理》2010,(2):33-35
以一个被招聘的人的视角看,能负责招聘真是一项掌握生杀与夺大权的美差。但现实是,招聘经理们常常叫苦连天。“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伯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更何况,总有那么多百里马伪装成千里马,跟着瞎捣乱。  相似文献   

4.
沙叶 《企业研究》1996,(10):26-28
4、知人善任 企业实际就是人。企业家必须讲究用人之道。综合一些优秀企业家成功的做法: (1)善于知人。 善任的前提是知人,而知人最难。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说明人才是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发现人才,或者发现其长处。韩愈在一篇杂说的散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是说发现人才难。所以要得到人才必须在发现人才及知人上下功夫。其一是调查研究,特别是在班子上讨论时意见分歧,更应该责成组织人事部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彻底弄清情况再决策;其二是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奏响了人才强国战略的雄壮进行曲。中国自古就有重才、爱才的文化传统,历代流传着许多“求才若渴”、“任人唯贤”的佳话,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莫过于“伯乐相马”的故事。伯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相马专家,“伯乐一顾而马价十倍”,凡经过伯乐鉴定过的马身  相似文献   

6.
投资平台     
《厂长经理之友》2013,(12):120-12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干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既为项目投资平台,本平台旨在搭建企业投资交流信息平台。以索引形式公布优质创业项目和投资公司,以便千里马与之伯乐。  相似文献   

7.
许清 《秘书工作》2012,(6):15-16
人才状况决定一个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人心凝聚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基础。然而现在抱怨工作的现象很突出,不是任务过重、待遇不好,就是发展有限、未来迷茫,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在工作中找到需要的成就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心不静也不定,自然不能全力以赴做事业。韩愈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当一个能挖掘出“千里之能”的伯乐很重要,要策之有道,注重加强思想引导、情感关怀、心理呵护的“软管理”,让大家做起工作来“放心”、“安心”、“真心”,才能迈开大步,驰骋千里。  相似文献   

8.
伯乐相马的故事,相信早就广为流传,众所周知了。古代著名的诗人韩愈曾在自己的书中《马说》里写了这么一段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从这段话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伯乐。伯乐相马,翻开字典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它的解释: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我们把时间调回二十一世纪,完美诠释这一词汇的人不再是伯乐了,而是企业的HR。在所有的管理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有战略性和主动性。科学技术瞬息万变,而竞争环境也变幻莫测。这不仅使得人力资源预测变得越来越苦难,也变得更加紧迫。人力资源部管理部门必须对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作出科学的预测,以保证在需要时就能及时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进而确保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在各项管理职能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而招聘这一版块更是企业HR手中的马鞭和粮草,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战略地带。所以就形成了“伯乐”难遇“千里马”的窘境。  相似文献   

9.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朝韩愈的一篇《马说》道出了众多一线员工的心声,让多少市场英雄共沾襟!其实,要想从一线脱颖而出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以下总结众多营销经理的成功经验,归纳出6条捷径,供目前渴望早日成功并具备成功内因的一线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讲出了一个道理:人才重要,识别与珍惜人才同样重要且难得。尤其在当代,对一个企业领导或人事干部来说,更必须十分注意识别或人事干部来说,更必须十分注意识别与珍惜人才,国为这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要紧的。  相似文献   

11.
戴鑫 《企业文化》2006,(12):81-8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朝韩愈的一篇《马说》道出了众多一线员工的心声,让多少市场英雄共沾襟!其实,要想从一线脱颖而出还是有规律可寻的。到容易出业绩的市场去选择一个容易出业绩的市场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公司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容易出业绩的  相似文献   

12.
张辰 《中外管理》2003,(8):85-87
历史上不少人奉行“不患人不知,只患己不能”的格言,认为只要有才华,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施展和发挥,但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则留下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遗憾。当今时代的经理人们,应该明白,能够找到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才华本身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本事。TurboCRM公司的于光辉就可谓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3.
《上海管理科学》2008,(2):F0002-F000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之大,行业之广,学科之繁,专业之细,不可同日而语。各类组织急需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但同时,不少优秀人才得不到利用的情况又比比皆是。如何用全球化的视野发现人才并加以合理使用,既需独具慧眼,又要有一定的胆识。如不能解放思想,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就会出现如韩愈所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尴尬局面,与优秀人才失之交臂,白白错过大好时初.。  相似文献   

14.
在选任人才过程中,要按规则出牌,以法任人;而在用人过程中,则要更加强调人情味儿,体现人性化,以情用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先生的《马说》中有句名言,说的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名言在职场中被广泛流传和演绎,意在强调“良禽择木”之难。相反,老板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这苦衷不仅仅在于人才匮乏,选人、择人不易,而且更在于,其亲自精心选任,倾情培养的“千里马”却常常另投新贵,甚至和老板反目成仇。由于这些“千里马”一般都在公司中担任要职,他们的去离使得老板们陷入任人、用人的尴尬和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5.
揭开"伯乐"的面纱 从古至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究其原因是缺乏从终端到终端的保证人人可以变成"伯乐"的招聘体系,确保每一个岗位上都能产生"千里马"的可靠机制. 全流程招聘体系,应由一些关键环节依次串接而成(见图1),前一个环节工作没做或者做得不对,那么后面那个环节再怎么努力,最后招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或者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后果,这是一个乘积效果——如果人没选好,那么人才识别工作又有何意义呢?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识人和用人。民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其中也道出了成就事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那就是用人。对于企业家来说,事业要兴旺,企业要发展,始终存在着如何用人的问题。所以,一个现代企业家只有吸引更多的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调动他们的主现能动性,才有可能在企业发展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把自己塑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为了更好地做到知人善任,企业家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善于识别人才中国有句古话,叫“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企业家必须在发现人才上下功夫,努力使自…  相似文献   

17.
平梵 《企业文化》2012,(10):87-87
让赛马者见到生绩;让相马者发现品质 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引进了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及素质能力全方位进行评估。但工作中,如果得不到晋升与提拔的机会,依然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类的感叹,一副无辜受害的可怜相安慰自己。  相似文献   

18.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朝韩愈的一篇<马说>道出了众多一线员工的心声,让多少市场英雄共沾襟!其实,要想从一线脱颖而出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以下总结众多营销经理的成功经验,归纳出6条捷径,供目前渴望早日成功并具备成功内因的一线同行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周和毅 《企业导报》2001,(11):32-32
<正>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一代文豪韩愈对埋没人才的现象发出的感慨。在如今的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许多领导者总是片面地感叹人才缺乏,却很少认真地总结一下自己的识才用才思路是否科学,很少反思一下自己在识才选才中存在的偏差。下面的几个不等式颇能说明问题: ●人才≠纸才 人才不等于一张纸(文凭),嘴上谁都在这样讲,但实际上文凭等于人才的幽灵时不时还在游荡。文凭与才能确实有一定关系,特别是那些经过正规学校严格训练的文凭。但是,文凭与才能又有差别,如在现实生活中,持同等学历人的才能往往就有很大差别;即使文凭与实际知识相符的人,由于用非所学,或用  相似文献   

20.
《天下无贼》中葛优扮演的黎叔有一句台词:"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这是一句经典。人才是企业成长发展的驱动力,是企业的常青之树。如今的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做为企业老板可谓具备广选人才的余地。但是,真要选拔出那些德才兼备,具有优秀的素质和创新的活力的人才并非一件易事。这就需要老板一是要具备博学的才识,二是要具备选拔人才的胆识和眼光,要有伯乐相马的真才实学。千里马易得,而伯乐不易得,说得便是这样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