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好 《企业文化》2004,(4):19-23
一提到家族企业,人们就联想到中华民族的传统,似乎家族企业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例为证,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霍英东的家族公司,香港的包氏船王,澳门的何氏父子,台湾的以及海外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华人家族企业多得不计其数。这些家族企业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作为创业一代将企业传给自己的儿子或女儿,绝不传给外姓人,以免企业改名换姓,失去原有品牌,最后落入别人的口袋。华人家族的明星企业——王安电脑公司的破产,或多或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和警醒。辉煌的业绩在整个电脑发展史上,有四位华人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第一位也是最有影响的就是王安。他所领导的王安电脑实验室的产品曾经风靡一时,行销世界。到1980年,王安公司在世界105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  相似文献   

2.
借水行舟     
王安电脑公司是美国一家颇有名气的企业。80年代初,王安电脑公司准备进入中国的计算机市场。可是,当时中国电子计算机市场是美国IBM公司的一统天下,无论从实力上来讲,还是从产品的品种上来讲,王安电脑公司都不是IBM公司的对手。为了能够使自己的新产品在中国电子计算机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经过精心的设计,王安电脑公司想出了一个奇招儿。该公司采取的既不是传统的广告推销手段,也不是廉价的倾销,而是在香港举办了一期王安电脑技术培训班,由王安电脑公司出资,邀请了国内的电脑技术专家、负责电子计算机方面工作的领导干部以及各省市的有关…  相似文献   

3.
1992年8月18日,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向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的申请。消息传来,全球为之震惊,在国际电脑界更是掀起轩然大汉。国际电脑界巨头IBM公司、数字设备公司、通用数据公司、优利公司纷纷召集紧急会议,研讨对策,引镜自观。曾经与电脑巨擘IBM公司相抗争的王安电脑公司究竟是如何由辉煌走向衰亡的呢?电脑王国的崛起1945年,年轻的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王安离别故国,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王安在这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尽情地吸吮着人类最高智慧结晶之汁。1948年,王安获得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研究电脑的设计和应用。当时的实验室主持者、美国电脑界权威霍华德·艾肯博士要求王安寻求一种不用机械操作而能记录和读出磁性储存信息的方法。王安以他的聪明才智完成了这项貌似简单,实则关键而复杂的任务,他发明了“磁性脉冲控制仪”。他的这项虽然只是一种初级计算机的组件,使电脑体积大为缩小,从而为今天的微电脑的发展铺下了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4.
冰泉 《企业导报》2001,(2):49-50
<正> 1990年,王安博士——著名的王安电脑有限公司创建者,一个曾经让全世界华人深感骄傲的华裔,一个曾经创造过辉煌和奇迹的英雄,在遗憾中与世长辞,其传奇的一生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思考。 最伟大的美籍华人 1945年,在中国大地上还是一片硝烟时,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王安来到美国,就学于当今世界最出名的大学之一的哈佛大学。1948年,王安获得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进入了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研究电脑的设计和应用。 在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王安发  相似文献   

5.
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创始人、美籍华人王安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在上世纪,王安用短短20多年的奋斗,创造了一个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现代神话。他的科技成果曾经闻名世界,王安电脑曾与王安本人一样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他本人曾经名列美国第五大富豪,然而在短暂的辉煌之后,仅仅不到10年的时问,这个神话就破灭了。王安公司的兴衰成败很值得人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6.
因为漠视、欺诈消费者等原因,一些曾经辉煌的大公司被大企业病击中,命运悄然转变,继而消失,令人唏嘘。"电脑大王"王安美籍华人王安博士是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也曾是蜚声中外的"电脑大王"。据公开资料,王安194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45年赴美,1951年他除了哈佛大学的学位和600美元积蓄之外,一无所有。但他以惊人的魄力,在美国办起了第一家华人经营的高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公司通过长达一年时间的研究(范围涉及77家公司和6000位经理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今后20年里,最关键的企业资源不是资本,不是战略,不是研发,而是人才——有头脑、有经验、懂技术的商业人士。他们精通技术,富于全球眼光,有灵活的运营能力。在新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谓意义重大。他可以使一个企业保持相对长期的繁荣,也可以使一个全球性的大公司毁于旦夕。王安电脑公司在美国70年代办公文字处理系统市场上曾经独占鳌头,王安本人也定位自己为世界级企业家。创业之初,他以个人独…  相似文献   

8.
雨中的玫瑰     
《经营者》2000,(3)
<正> "是我害死了她,我真后悔……"王安不断地重复着,他满脸的懊丧、后悔、悲哀……说着话,王安又端起一杯酒,要喝下去,我赶紧用手按住,劝他说:"王总,不要再喝了,这样对你身体不好,事情已经过去了,谁能想到那天会出事……"听我这么一说,王安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哗哗地淌下来。我知道,他已经喝醉了,但醉中的他说的全是掏心话。"这两年,我一直活在对她的回忆中,总觉得她还存在。忘不了我们俩受苦受累,共同创业的日日夜夜。"王安的情绪也感染了我。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相似文献   

9.
两中标王后的秦池曾经名噪一时,但最终淡出“江湖”。巨人集团曾是中国民营企业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不理智地建造巨人大厦,纵有十数亿的资产也难以偿还巨额债务,最后不得不破产谢世。美国王安电脑同蓝色巨人IBM公司在多年的对峙中,正要抢得上风时,固执的王安却将取胜的机会拱手让给了对手,王安电脑由此走上了不归路……等等。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企业化的重要性。不能不说上述企业对企业化没有得其真谛。  相似文献   

10.
家族宪章     
《公司》2003,(9)
苦心经营几十年后,美国堪萨斯州的瓦昭普将自己的哥伦布制造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上亿美元的电气仪表配电柜生产企业。但是,在企业仍在稳步发展的时候,他却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棘手问题——他已经70多岁了,早就准备退休,却  相似文献   

11.
一个濒临破产边缘的企业,能否在原有摇摇欲坠的“沙滩上”东山再起?答案是能。其中最典型的要算美国的华人企业王安电脑有限公司。王安原籍我国江苏省昆山县。他在上海交大电机工程系获博士学位以后,1944年移居美国,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应用物理学,1948年获  相似文献   

12.
魏纪侯 《英才》2008,(12):135-135
晚清珠海一位商人,马克·吐温多次采访他,杰克·伦敦为他作传,美国建国200周年评选百位最有影响的外籍人士,他和王安、基辛格并列其中,他的故事被改编成大型音乐剧在纽约百老汇上演,他就是陈芳。  相似文献   

13.
华商“电脑巨子”王安谈到他的成功时,讲过一个猫嘴夺雀的故事:在他6岁时,有一天他外出玩,突然树上掉下一只麻雀,他很喜欢,决定带回家喂养、走到家门口忽然想起妈妈不许他在家养小动物。他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 1、富不过三代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是华人家族企业的悲剧。 王安,美籍华裔,在1982年美国《福布斯》400名超级富豪排行榜中名列第五。1984年,王安家族以其雄厚的财产成为美国80亿华裔中的首富。1986年7月,美国总统里根向王  相似文献   

15.
李晓巧 《财会月刊》2013,(5):I0004-I0004
宋哲宗元祜年间,时任京西北路颍昌府阳翟县知县的赵仁恕为官贪酷,不但枉法贪赃,且私设酷刑,迫害无辜,劣迹斑斑。这赵仁恕是一名高级衙内:其父为翰林学士兼侍读赵彦若。但他的劣迹被京西整提刑官锺浚查悉、告发,非要法办他。赵彦若护犊心切,就给皇帝打了一个报告:“臣往为谏官,尝劾王安礼,浚实安礼党,恐挟此报怨,狱有不平,愿移狱改推。”意思是说。他以前当台谏官时,得罪过资政殿学士、青州知州王安礼(前宰相王安石之弟),而锺浚昵,是王安礼的党羽,他这次乃是挟私报怨,我儿子的案子不能由他来审,请异地审理。哲宗批准了赵彦若的请求。  相似文献   

16.
一个典型 40岁的威廉·赖利是一家生产口香糖的家族企业威廉赖利公司(WWY)的总裁.从他的曾祖父创业算起,这家公司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目前,威廉·赖利公司的年销售收入达27亿美元,增长速度比一些强大的竞争对手快得多.  相似文献   

17.
周其仁 《企业文化》2006,(12):50-51
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老了之后,“交棒”问题提上日程。一些公司的老板,将亲手创立的公司交给儿子或其他亲戚管理。另外一些公司,管理大权落到市场上聘来的职业经理手里。还有一些公司,儿子与非亲非故的职业经理一起工作,其中有的是儿子领导职业  相似文献   

18.
熊晓鸽 《中国新时代》2010,(12):116-116
1986年,我刚到波士顿留学,正值王安电脑公司如日中天。王安的个人身价,曾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八。这个"名列前茅"的位置,似乎至今没有其他华人企业家能超越。那些年的夏天,王安希望自己的财富能惠及世人,于是请来全世界最优秀的音乐家和乐团,在波士顿上演"王安名人名作系列”,她如夏花一般的馥郁而灿烂,成为波士顿的荣光,也是所有北美华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长岛总一郎通过对几百家企业的管理诊断,提出了"市场缝隙战略"理论。他认为,现代市场中,永远存在着市场的盲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围绕着"寻找市场隙缝"而展  相似文献   

20.
一、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推广应用工程在我国已广泛开展,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很多小型制造企业,受资金短缺、管理方式落后以及人员素质限制,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这类制造企业生产特点大多属于单件小批量、不定期轮换生产的离散型加工装配式制造企业,工艺门类齐全,品种多、规格多、新品多、变形多,生产组织管理复杂,生产准备工作量大,生产周期长.面对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经营环境,企业迫切需要一套投资少,见效快的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来管理灵活多变的生产方式,以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适应市场要求,同时又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