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颖 《现代审计》2005,(2):57-57
有150多年历史的世界博览会,被称为体现各国综合实力以及展示经济、科技和文化最新成果的“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如今,国人的梦想-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终于成为现实。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应当如何抓住上海世博会的商机呢?笔者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2.
<正>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花落上海,它不仅属于上海,更属于中国。从2008年到2010年,两年间,奥运会和世博会在我国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必将成为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超级引擎”。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斯赛塔莱斯认为,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将会极大地促进上海等沿海地区以及广大内陆地区的发展。那么,世博效应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3.
方田 《上海房地》2003,(5):16-17
面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重大机遇,上海房地产业如何加快发展?4月10日,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举办“世博会与上海房地产发展”专题讨论会。围绕世博会如何推动上海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题,与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举办2010年世博会是向世界宣传中国、扩大国际交往,加速发展上海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大好机会。而当前开展的“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则有利于充分调动和运用群众智慧,集思广益,共谋上海发展大计,提出可行的对策方案供领导决策,做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凡事预则主,不预则废。”通过大讨论亦有助于统一认识,未雨绸缪,作好充分准备,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和谋求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对于扩大举办国及举办地的知名度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花落上海,它不仅属于上海,更属于中国。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上,2010年世博会将成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从2008年到2010年,两年间,奥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导报》2010,(4):34-34
【日本《产经新闻》3月3日报道】题上海世博会呈现未来城市蓝图(记者河崎真澄发自上海)首次由中国主办的世博会将于5月1日在上海开幕,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经掌握了足以左右世界的经济实力的中国,将以此为平台描绘未来城市发展的蓝图。  相似文献   

7.
关于上海市民对上海世博会的认知与期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博会被誉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运会”,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能够促进上海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给广大社会公众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广大上海市民的支持,同时又将给上海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通过本次社会调查,能够了解上海市民对世博会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的关注,以及对世博会的认知情况、支持情况、参观意向和期望等;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这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世博会的筹备工作,更好地利用世博会的契机为广大社会公众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博会是世界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盛会。文章纵览了150多年世博会历史,无论其规模大小,都见证了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并分析出世博会举办与国家实力、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着重从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视角对上海世博会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2年上海十大新闻中,“中国成功获得上海世博会举办权”位居第二。目光回聚:12月3日,在摩纳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上,中国获得2010年上海市世界博览会举办权。这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中国人民银行亦发行金银纪念币一套,庆祝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甚至,世博会在这座城市变成了只要拼搏就可以获取发财机会的代名词。世博会,将给上海带来什么机会?又将给中国带来什么机会?而我们,该怎样看待世博会?  相似文献   

10.
宗和 《上海质量》2010,(8):26-29
“低碳世博”各项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7月4日上海世博局长洪浩在“环境变化和城市责任”分论坛上盘点了“低碳世博会”,说从世博会筹备到举办,“低碳世博”各项措施正逐一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世博会是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注册类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本届世博会促进和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交往,而在世博会结束之后,后世博效应为长三角加快港口群一体化进程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宋厚亮 《新远见》2009,(6):92-98
参与世博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国家,截至2009年3月27日,已有186个国家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从参展国名单上可以发现,不论是超级大国还是蕞尔小国,不论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还是许多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他们都以高昂的热情纷至沓来。个中原因是什么呢?世博会是展示人类在某一或多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各参展国把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新产品等借助世博会的平台向公众展示。当然,耗资巨大的参展,仅仅是为了展示吗?这一切都在证明着一点:世博会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竞技场。在这个竞技场上,看不到裁判,看不到时间的限制,更看不到流泪流血,所有的竞技者都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着一次别样的比拼。这场竞技比的是智慧、科技、人才和创意,当然,比拼的根本则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3.
风云变幻的2002年见证了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风光无限,目睹了中国入世后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中新社评选出2002年度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为您梳理这一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年”。一、GDP首破10万亿元大关中国入世第一年,中国经济跃上新台阶:GDP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意味着中国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年增长速度达8%左右,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份量加重。二、中国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12月3日,中国上海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标志着中国的繁荣稳定再次被世界承认。上海获“经济奥运会”的主办权,中国…  相似文献   

14.
春光明媚百花吐蕊,举国欢庆世博盛会.5月1日,全球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作为展示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综合实力的"经济奥林匹克",成功的世博会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亦能提升举办国的国际形象,给举办国带来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孙彩红 《活力》2011,(5):121-121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The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2010)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上海“世博会”,潮菜(潮府馆)作为广东菜的官方代表出展,跻身中国菜系八大展馆之其一;2012年,潮府馆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以“中国饮食馆”出展韩国丽水“世博会”,且在会后落户首尔;2015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组委会,在多方考察后,已向潮府馆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到米兰“世博会”展现独特的东方饮食文化。至此,潮菜“借场”世博会,已成为出入国际高堂华厦的中国菜“国际形象代表”。  相似文献   

17.
刘宝华 《经营者》2010,(9):28-29
50年前,世博会是技术,50年后,世博会是文化。上海曾是中国最见过大场面的城市——“大上海”的名称由此而来。2010以后,上海渴望通过世博会再寻找到它曾拥有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产业簇群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上海旅游簇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产业簇群的形成、繁衍扩散和网络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上海旅游产业簇群在世博会举办前、中、后应采取的不同发展模式。世博会和簇群相结合,能实现上海旅游产业有效接受"世博效应"的辐射和自身"簇群效应"的放大,提升上海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上海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与文化》2010,(1):17-17
2010年,我们将抓住前所未有的世博会在上海举办的契机,紧紧围绕“提升绩效,提升品质,打造团队、确保安全”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有没有必要对举办奥运会和举办世博会在经济上可以带来的利益作很乐观的估计呢?举办奥运会和举办世博会对北京上海都首先是政治,其实有这一点已经足够。因为是政治,又因为中国人普遍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因此对老百姓去算所谓的经济账多少显得有些多余。但是,看似多余的事情不见得真是多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