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运营效率低下,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全依靠政府财政难以满足需求,必须拓宽投融资渠道,BOT模式是最佳选择方式之一。然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利用BOT模式的过程中,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因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承载力造成的城市灾害,正深刻挑战城市的韧性,城市内涝和雨洪管理同样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重大安全隐患。为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城市挑战,国际上提出以弹性城市为核心展开研究以及区域性的规划设施建设,我国于同期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的思路。研究分析我国城市面临的内涝问题,解析其出现的原因,调研国家政策发展脉络及地方城市的先行实践,将有助于为我国弹性城市建设积累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红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的探讨,结合一些城市投融资实践,提出合理运行项目融资方式,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矛盾。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资金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保障,对于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建设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在对发达国家城市资金管理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我国城市资金管理的启示,以提高城市资金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的功效,本文在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这对如何经营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方财政研究》2007,(7):58-5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是由政府授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总平台,是政府经营城市的载体。通过整合城市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改制原市政公用行业企业,城投公司在总公司下再组建由其投资、控股和参股的子公司,即建立以资为纽带,  相似文献   

7.
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后,上海的城市发展正转向以建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为目标的功能开发。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在城市管理中,基础设施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状态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运行质量。本文拟就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模式问题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财政的范畴,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已成为财政部门必须面对的热点问题。“经营城市”作为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正在为人们所接受。经营城市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用经济手段运作城市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9.
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前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产业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各个产业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产业区与国外的差距拉大、产业区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速度太慢等问题。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推进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和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经历了承发包制、建立现场指挥部、试行招标承包制和招标投标规范化运作四个发展阶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机制具有程序规范、买方主导、时效性强、效率高等特点,但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投标仍存在法制欠健全、招标文件欠客观、招标信息公开不够、投标方盲目或违法投标、评标定标办法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应通过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增强招标与投标各方法律意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与完善供应商评价制度、完善专家评标方法等措施,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欧洲已经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是决定欧洲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中国应通过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降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空间成本,进而促进城市体系的网络化;打造一批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优化城市体系的层次格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金融服务发达的中心城市;塑造城市间链网化分工体系,推动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城市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旅游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城市旅游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促进作用。研究和度量二者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其共同发展的基础。以大连市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模糊隶属度概念对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做出定量评价,从而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为妥善处理大连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旅游的发展实现共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选取代表城市规模、服务水平和经济活动的32个指标来综合研究河北省的城市建设水平。结果发现在河北省范围内,城市建设的水平相差很大:石家庄、唐山稳居前两位,其它城市的城市建设水平较低。当采用相同指标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全国279个城市时,以石家庄为代表的河北城市建设水平排在全国第17位,硬件和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其它地区,与河北省经济总量全国第六位的身份极端不相符。因此,河北城市建设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和经济活动水平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弧弹性方法测算我国286个地级市的就业弹性,从城市规模和所处区域两个层面分析不同城市就业吸纳能力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高就业弹性是否以牺牲城市劳动生产率为代价以及不同规模城市就业弹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失衡问题较为突出,较大规模城市和东部城市总体上具有更高的就业弹性;各类城市的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普遍较高;较大规模城市和东部城市在绝对数值上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在增速上与城市生产效率存在替代关系;较大规模城市的较强就业吸纳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就业结构、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城市民营与外资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安徽省城市基础设施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安徽省城市基础设施2011年的有关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地级市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发现:安徽省各地区间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地区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反映出城市设施建设对经济的依赖性很强。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我国城市化大潮中,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经济学科的发展很快,建树也颇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重要突破。但是,我国城市经济学科理论建设存在的问题亦不少。因此,未来几年城市经济学学科必须突破若干重大课题,比如,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城市化健康发展问题研究,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相继出台了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及政策措施.而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政策在利用“倒逼机制”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必将对我国城市发展与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有助于拉动内需,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拉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促使城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通过产业重组与结构调整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加快新一轮全球产业向国内城市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城市产业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转移,联合建立产业转移园区;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通过鼓励大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提升城市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将进一步加大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力度,推动城市节能减排,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同时,重点产业振兴政策要求在城市规划中,要关注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把编制城市产业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要配合城市住房制度改革进行总量和结构控制,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交通规划,更多地致力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大力推进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小、城市投资和积累少、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多、环境投资少且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西部资源型城市虽然在人均产值方面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但由于其经济结构单一,加上生产技术水平落后、高科技人才匮乏,其科技生产力效率落后于其他城市。西部资源型城市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主体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软硬环境,增加对人力资本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发展应从传统工业化模式中“突围”,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超越原有的价值观念,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吸收发达国家城乡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生态文明的新视野中,扬长避短,在不断创新中求得不断发展,使西方工业社会发展中的不可能在中国变成可能,开辟一条非传统式又非西方化的城乡生态化发展之路,实现城乡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