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保险监管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保险发达国家及保险新兴国家或地区,对其保险监管制度中的监管目标、监管体系、监管内容以及监管模式进行较为详细的对比和分析,从中总结了国际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保险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保险监管的先进经验,提出改进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的保险监管从整体上看仍然属于较为严格的监管模式。从长远来看,我国保险监管模式必然要向国际通行的宽松的保险监管模式过渡。我国目前保险监管模式调整的理性选择方式是采取折衷的模式,以偿付能力监管为主、兼顾市场行为监管,并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发育成熟、发展开放的进程以及经济、金融、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而进行渐进式的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3.
完善保险中介适应入世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世,世贸规则中关于金融服务的协议对中国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保险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和完善保险中介制度,更好地履行保险服务承诺,以适应国际保险市场的要求。本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保险中介与国际保险中介的差距及制约中国保险中介发展的因素,从而确立保险中介入的市场主体及法律地位,在发挥保险中介行业自律,加强保险中介监管,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完善中国保险中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保险监管要兼顾市场的稳定和效率,保险适度监管正是立足于二者之间的平衡。本文从适度监管的理论基础入手,介绍了适度监管的国内外背景,着重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界定了监管的"适度性",同时详细分析了适度竞争和适度管理的内涵,指出保险适度监管是与一国保险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动态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5.
保险监管制度完善对我国保险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监管制度及其特点,介绍了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发展过程和保险监管现状.结合国际保险监管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保险市场失灵是保险监管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而宽松的偿付能力监管和严格的保险市场行为监管模式,导致了我国保险监管的低效率。为了克服我国保险监管失效,必须制定与我国当前保险市场体制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游戏规则,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保险资源的基础作用,辅之以保险监管的适当分工,即形成了保险监管机构行使专门的管理权为主,以保险信用评级机构实施独立、客观的中介监督权为辅的保险监管格局。因此,构建我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可有效地弥补当前保险监管中存在的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7.
从保险监管角度来看,既要遵守加入世贸组织时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又要面对保险业改革与开放使政府对保险业直接影响力弱化的现实,尤其是作为现代保险监管制度"三支柱"的行为监管仍然不能放松.保险监管应顺应环境变化,加强保险市场行为监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保险保障基金会计处理存在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不符合会计理论的逻辑框架保险保障基金没有特定债权人,也不能合理估计确定;保险保障基金"到期日"不确定,也无法合理估计;不利于准确反映保险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笔者以为应将保险保障基金作为权益处理,提取的保险保障基金应作为有指定用途的盈余公积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这样才能对保险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和净资产水平做出客观评价,对当前的保险公司监管指标体系才更具有相关性,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处于适度水平之上,防止偿付能力监管预警体系过度敏感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操作与关键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现实出发,从法律与法规建立、机构建设、系统启动时机、业务规则制定、保险基金建立与补充、职能协调与信息共事等方面,讨论了我国存款保险的操作问题.结合国际经验,作者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保险限额、保险基金水平、风险调整费率、干预启动门槛等关键指标的推荐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投保人、被保险人在投保和理赔中的不诚信行为呈上升趋势,且危害巨大。这使得保险市场行为监管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对保险机构违规行为的监管,还应包括对保险欺诈的防范和惩治。保险市场行为监管中所涉及保险监管者、保险机构与投保人这三方的利益存在博弈关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规经营的保险机构和进行保险欺诈的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处罚力度,调整对保险机构市场行为监管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促进对监管者监管效果的评价和相关处罚制度的建设,完善保险公司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保险诚信宣传和社会监督等措施,提高市场行为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9月进入高潮,全球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仅以850亿美元的身价被美国政府接管。分析AIG危机产生原因的机理和教训,警示中国保险业关注国际金融风险传导、注重风险控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培育有效信用评级机构和完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完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构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制度框架,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健的重要举措。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重在明晰宏观审慎的主要监管主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框架、制定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特别是要注重处理好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3.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身保险的税收问题越发明显,本文将从人身保险和税制的相关内容出发,并结合中国当前人身保险课税政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我国人身保险课税制度的具体思路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人身保险监管的各项政策措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若干意见精神的体现。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应对资本市场巨大风险成为了保险业工作的重点。面对2008年剧烈震荡的资本市场,正确认识其本质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展望2009年,保险业应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寿险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对寿险业的要求,通过积极参与政策性业务、加快结构调整、突出主业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等方式,可实现我国寿险业转型时期的持续增长,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寿险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一定影响,但没有造成全局性、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对我国寿险业来说是一个调整契机:业务结构调整应当突出寿险业作为提供风险管理和风险保障者安身立命的行业特性,引导行业首先要保持和发挥自身的行业特性,重回寿险业独立的核心价值定位;避免降息对利差损造成的风险;积极改变投资策略,减少资本市场风险带来的收益波动;加强监管,避免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责任保险危机与过度诉讼、超额惩罚性赔偿金之间的关系,指出21世纪美国责任保险危机的出现是由其日益增长的惩罚性赔偿金和过度诉讼倾向所导致的。惩罚性赔偿金的存在会造成过度诉讼的加剧,且责任保险本身的存在也会造成过度诉讼。过度诉讼的来源根植于法庭诉讼对责任保险投保人的判决偏好。最后,总结了美国医疗责任保险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保险业的监管和发展同样也面临严峻挑战。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措施应对危机,以维护金融稳定,对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都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达成共识。保险业作为金融系统的一部分,也应该调整其监管模式,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适应了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讨论保险监管模式的改变的原因、必要性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得以彰显。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国政府应该正确认识到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规则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局部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也不可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正确认识结构调整的阶段性和紧迫性,认识到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中的问题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前提,调整过程中要重视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加快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进程,金融监管改革法案2010年正式签署。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新的法案—巴塞尔协议Ⅲ。这表明美国乃至国际社会对于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的标准全面提高,监管范围的覆盖范围更加全面。基于此,我国应该汲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借鉴法案中体现的监管经验,结合新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从加强资本补充和资本约束,提高金融市场创新力,促进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等方面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