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境外战略投资者、民营资本的参股,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本文利用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从股权集中度、大股东性质和股权制衡水平等方面反映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状况,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商业银行股权制衡水平与信用风险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我国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半年报样本为依据,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第1大股东控股能力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第1大股东控股比例、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外资法人股持股比例不是影响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国有股与境内法人股的持股比例对银行绩效有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8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的最新数据,对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特征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明显,股权结构对上市银行的绩效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银行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0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从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水平等方面来刻画银行的股权结构,考察股权结构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拥有相对控制权对于公司的经营决策是有利的,但是股权过分集中则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在偿债能力方面,股权结构指标对不良贷款率有显著影响,国有股和外资股的存在对提高银行经营稳健性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股权过分集中不利于提高银行经营的稳健性。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相对集中、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适度降低国有股比例,引进不同投资主体,并实施适当的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5.
在集中型股权结构的现实背景下,对集中型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综述性研究。针对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问题、小股东对经理层的监控不利问题、大股东对经理层的监控过度问题以及政府控股型商业银行治理风险的特殊性问题,分别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赋予企业内部人剩余收益权和由少数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由持股数量足够大的大股东对经理层进行监控、分权控制、减少政府对银行的控股数量和干预,以及加强对政府控股型银行的私人监控等。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国沪深A股12家上市银行20072012年的数据,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银行绩效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国有的股权性质不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要提高我国上市银行绩效水平,应降低股权集中度,弱化大股东的控制能力,给予小股东更多的权力制衡的空间,完善股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7-2011年沪市上市的13家商业银行披露的45份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股权特征里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角度与银行创新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性质与银行创新能力呈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创新能力呈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银行创新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2012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等内部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差;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家族上市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好;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很大,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不同。因此,选取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2012年底前上市的355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最小二乘法以股权集中度来对公司价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高管持股和公司价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公司治理对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05年—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数据对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人员薪酬激励等四个治理机制与银行内部控制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银行内部控制的推行具有显著正面影响,但其他大股东的监督效应对银行内部控制没有显著影响。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规模与银行内部控制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不能对内部控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自利性多元化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投资和破产政策的扭曲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价值。本文从民营企业的金字塔持股结构和股权制衡角度分析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民营企业公司价值,研究金字塔持股结构下的终极控股股东的多元化侵占方式。本文收集2006~2009年我国A股市场179家民营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将民营上市公司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其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上市早已是国外成熟证券市场上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主要从股本结构和股权结构两个方面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股权与经营业绩关系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在优化股权结构、整合资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隐含大股东恶性“圈钱”、收购定价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建议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完善股票发行的询价制,解决整体上市后人事改革,严格遵守公司法关于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优化股权结构,深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及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已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及其对银行绩效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及其较强的控股能力对银行绩效产生了正面影响,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之和的比例如果过大,形成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态势,将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董事会规模与银行绩效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和执行董事比例与银行绩效不相关;外部监事比例和职工监事比例与银行绩效不相关;高管薪酬对银行绩效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A股上市企业披露的2006—2009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对现金持有量以及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集中的现象,管理者持股比例低,股权激励的效果并不明显,并存在过度投资的行为。在上市公司中,当其他大股东能与第一大股东相抗衡时,能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当第一大股东处于控股地位,且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小于或与之相当时,二者相互勾结篡夺企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0年底之前上市的山东省板块的60家公司为研究样本,按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将样本公司分为成长性好和成长性差两组,研究了不同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对第一大股东制衡度等股权集中度指标在成长性差的公司里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国家股和法人股在成长性好和成长性差两组中都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基金持股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伍伦 《西部金融》2014,(11):12-17
本文选取我国上市银行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股权特征、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国有控股银行,非国有控股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更为充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存在显著正相关;当期社会责任与当期企业价值呈正相关,说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价值;同时,社会责任履行对银行价值具有滞后影响,且表现为滞后一期,即前一期社会责任的履行会提高当期的企业价值,并且相比于当期社会责任,前一期社会责任对当期企业价值的贡献更大。建议商业银行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以提升企业价值,保持适度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有助于社会责任的履行。  相似文献   

18.
探讨台湾上市上柜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与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和高层经理人薪酬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董事会结构部分,董监事薪酬与公司绩效和高层经理人薪酬皆呈现显著正相关,另外董事会规模与高层经理人薪酬也呈显著正相关;在股权结构部分,董监事兼高层经理人持股比例高与公司绩效EPS呈现显著正相关.主要贡献在于当经营权与所有权重叠时,提高董监事持股,会鼓励董监事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因此,认为在台湾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分离下,提高董监事兼任经理人的持股,才能符合“利益收敛假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安徽省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影响高管报酬的股权结构因素进行考察,探求股权结构因素对高管报酬的解释程度。研究结果发现高管报酬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高管报酬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法人股比例与高管报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性质也严重影响高管报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年~2011年的ROA与净利润差额数据进行分析,从分布直方图的定性角度与指标检验的定量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情况展开研究。在对3组盈余管理指标的实证检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上市商业银行基本未进行盈余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性、独特的银行监管模式,以及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可能是导致上市商业银行缺乏盈余管理动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