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集群对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创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全球化问题促使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走低碳工业化道路,而实现低碳工业化的突破口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程度直接影响低碳产业竞争力和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但是我国低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为制约低碳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瓶颈。文章阐述了低碳工业化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分析了集群对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创导作用及交互作用机理,构建了集群与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耦合螺旋模型,通过探讨制约集群导向进行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各种因素,进而得出结论,以集群为导向构建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是实现低碳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建议应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向低碳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低碳产业链或低碳产业集群的形成、宣传低碳观念,营造低碳技术创新文化环境,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牛铮超 《生产力研究》2012,(7):133-134,1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且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各地都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强化;环境污染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产业结构能耗高、原材料消耗大,初级产品多,产业链短;等等。新公布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就是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为中心,彻底摆脱资源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状,坚定地走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之路,依靠生态资本发展战略模式为动力,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质性突破。生态资本发展战略模式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有效的着力点,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可以说抓住生态问题,就是抓住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应用生态资本战略,就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引资偏好与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世勇  李伟群 《经济问题》2007,339(11):20-22,77
由于地方政府不同的引资偏好和投资冲动引致的产业结构问题正日益凸显,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短期利益的博弈已进入"囚徒困境".如何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地方政府管理目标创新、企业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已成为政府、理论界和实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从鼓励地方政府创新、降低企业产品转换成本、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展开分析,得出诱致性制度变迁有助于地方政府引导企业实现产品低成本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同时面临着较大的减排压力的背景下,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而如何评价与改善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采用DEA交叉模型,对中国1996~2012年各年度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结果表明各年度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效率有明显差异,且起伏较大;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低碳化产业结构调整效率的影响,从经济制度、产业政策、环保市场等宏观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规律,主要有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市化率及矿产资源消费的关系.以衡量工业化程度的三个指标(人均GDP、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和我国工业化综合指数为依据,对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进行了判断.通过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的回归分析,预测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从循环经济、共生理论、生态工业园和生态产业链的逻辑关系辨析入手,探索了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及生态产业链构建的4种类型,主要针对国家高新区的具体情况对改造型及混合型产业生态化路径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提出生态产业实现过程中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和信息链4条关键生态链的构建,及企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区域生态化3个层面生态化实现的具体途径,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7.
牛芳 《生产力研究》2003,(6):157-158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受企业、政府、信息技术的本身发展、人才结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只有实现各方面的协调 ,才能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的经济难题,传统的经济模式必然要向着低碳经济模式转变.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特点,对低碳环境下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进一步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化工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崔书会 《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14-115,119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近年来各地区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为主动力源的产业不断转移。随着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省产业结构目前是否合理,如何抓住机会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河南省的经济竞争力成为重要的课题。以河南省产业结构为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河南省必须继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不断提升第二、三产业结构主体多元化,积极发展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河南省向后工业化时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研究——国内外治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态产业链治理框架,指出生态产业链治理需要企业-市场机制、政府-政策机制、社会组织-社会机制的共同作用。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生态产业链治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型3种治理模式,并系统分析了3种治理模式之间的差异。最后结合我国生态产业链运行实践,指出了我国生态产业链治理模式的演变路径,即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也越来越突出。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者,这是企业典型的负外部性行为。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和企业典型的经济理性,使得企业并不会有效内化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外部成本。这是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表现,也是市场失灵的结果。这需要政府的介入,实施环境规制。但政府并非是完美的,在环境规制过程中出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和政府行为的外部性等现象,这也是地方放政府“经济理性”的表现。其互动结果使得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所谓的“利益集团”.地方政府成为企业环境污染的保护伞,这是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从而进一步造成环境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积极效应,但是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以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关系研究为出发点,以政府和旅游企业作为博弈主体,通过引入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奖惩制度,并且结合模型求解和仿真实验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结论为:一是旅游企业转型成本和收益之比决定其绿色转型的决策意愿;二是政府的环保监管决策主要基于监督成本与污染处罚收益之比;三是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博弈是长期的,双方最终的选择策略与其最初策略密切相关。基于上述结论,文章建议作为发展和环保博弈的推动者,政府部门要着眼制定长远政策,加快建设健全奖罚结合的机制,帮助和引导旅游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现象也日益严峻。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的提出,为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指明了一条道路。环境成本内部化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必然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各有关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环境成本内部化,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2年7月我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的重点环境整治行业信息数据及2001—2010年《浙江统计数据》,对浙江省城乡工业污染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动因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绝大部分重点污染企业都分布在乡村,且呈分散独立经营状态,这增加了工业污染源整治的难度;政府对乡村地区的环保投入较少,导致城乡工业污染转移态势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以污染密集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污染天堂效应是浙江城乡工业污染转移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完善的环境制度是解决工业污染问题的关键。我国的工业环境制度建设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不同的发展时期,工业环境制度在实施手段、作用机制和设计理念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借助工业污染排放统计数据,对随着制度变迁我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变化进行研究,是判断环境制度的绩效高低,进而优化我国今后的环境制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市价值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本质上是在解决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的问题,是在正视和尊重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是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在城市尺度上寻求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建设低碳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降低碳排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结合起来,按照低碳战略、低碳规划、低碳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管理“五位一体”等系统推进的路径,探索生态文明框架下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路径之一在于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而合理评估区域产业情况,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决步骤。研究提出了产业的资源环境综合成本概念,并应用于指导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环境综合成本包括了各行业的资源损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和附加环境成本。应用资源环境综合成本概念。可以横向地、综合地评估区域内各产业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并可作为环境方面的评估信息,与其他信息一并供决策者参考。研究以沙湾河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为例,介绍资源环境综合成本概念的应用。结果显示,产业发展而带来的附加环境成本所占比重较大,这表明产业带来的人口生活污染影响,在评估区域产业结构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湖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文章通过近年湖南省能源消耗、工业环境污染及产业结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得到湖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环境的关系,并从中找出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推动着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区域产业集群是个极好的载体。因此,对于生态环境优越、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且在主体功能区划中被划分为限制开发区的地区比较适合发展循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首先对循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生成动力进行论述,然后通过建立模型,运用多种博弈分析方法,分别分析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在集群生成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得出政府的策动力及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对集群的生成非常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高萍 《经济问题》2012,(5):82-84
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与综改区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强化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山西省的转型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在山西省财政收入总量和结构现状分析基础上,探析当前制约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山西省财税政策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