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横向兼并理论及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企业横向兼并战略产生的背景,然后分别从外生兼并行为、内生兼并行为和动态兼并行为角度系统地介绍同质产品市场企业兼并动机与效应、异质产品市场企业兼并动机与效应以及网络外部性产品市场企业兼并动机与效应等各种理论研究模型,并评述了各种理论研究模型的结果与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一)硬件联合:美国的企业规模组织 1.美国企业规模组织形态是兼并、合并。兼并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引人注意的企业集中形态。是美国企业规模组织的主要方式,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一般认为,美国企业的兼并有四次巨大的浪潮。 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在1880~1905年,1899年曾达到顶峰。这次兼并浪潮的根本目的是垄断,通过兼并形成各种垄断组织,从而使占主导地位的厂商巩固了它们在该产业中的地位。这次兼并主要是同行业的横向兼并,大量中小企业合并为少数几家大企业,结果导致了  相似文献   

3.
一、兼并行为市场化在中国以往的企业兼并中 ,政府是企业兼并行为的主要主体 ,企业兼并的实质是一种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 ,它主要以优化社会资产配置 ,减少亏损企业为取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企业应该成为兼并行为的真正主体 ,以优化配置企业内部资源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取向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原始动因。因此 ,政府对企业兼并的管理重点应该转向间接干预 ,通过产业政策 ,运用多种间接调控手段 ,诱导企业兼并向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向发展。二、兼并手段证券化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 ,企…  相似文献   

4.
一、资产评估中的风险 资产评估是企业兼并工作的核心,它不仅是确定兼并价格的依据,而且还是兼并完成后企业健康发展与成长的基础。在我国企业兼并实践中,一些实施兼并行为的企业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评估工作不重视甚至忽视,结果不仅给企业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为企业的将来发展带来了许多麻烦和障碍。具体说来,企业兼并资产评估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5.
国家经贸委和体改委最近对工业企业实行合并、兼并作出新规定。新规定的主要内容是:1.全民所有制企业间合并,可依法采取资产无偿划转方式,合并后的企业要承担原企业的债权和债务。2.企业实行兼并,可按兼并企业确定所有制性质和行业归属关系,按兼并资产性质执行相应的税收政策。因兼并资产性质执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福特公司兼并日本马自达公司开始,掀起了全球性的企业兼并风潮。我国在企业制度建设中,为了盘活存量资产,克服过度竞争,优化产业结构,追求规模效益,实现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也出现了众多的企业兼并活动。但综观其效果,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我国的企业兼并中充斥着非经济因素 企业兼并是经营行为,而非政府行为,企业是否实行兼并性扩张策略,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要求来决定。而我  相似文献   

7.
企业兼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西方虽然经历了百年历程。通过改组、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为鼓励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和兼并,国家出台了不少的激励政策,但我国企业兼并立法还很不完善。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企业的兼并活动也不断,特别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兼并重组更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常用手段。但目前我国企业兼并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对企业并购的参与不规范。政府参与兼并活动是协调社会宏观经济利益的需要,它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8.
企业兼并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和企业经营有效手段,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兼并已形成一种挡不住的潮流。根据美国纽约商业信息公司统计,1997年全球企业兼并总额高达12023亿美元,创造了新的纪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经营进程。企业之间兼并高潮迭起,涉及的领域和规模都比以前有所扩大,兼并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和追求短期效益,而是为即将到来的21世纪全球经济竞争作战略准备。兼并的形式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强强兼并。伴随全球市…  相似文献   

9.
企业兼并是经济社会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经济行为.兼并一方面能够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因此对生产者极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兼并又可能增强生产者主权,形成垄断,从而减少社会福利.由于兼并行为对经济生活具有这种非常明显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经常引起人们的争论.本文运用威廉姆森的兼并福利权衡模型,分析了兼并给社会福利、资源配置、技术创新、收入分配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认为对兼并的评价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概念包括兼并与收购两部分,英文缩写为M&A.其中,兼并(Merger)含有吞并、吸收、合并之意.收购(Acquisition)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再行规定》,主要内容: 一、所谓“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虽然保留法人资格但变更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在被兼并企业资产与债务基本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企业承担被兼并企  相似文献   

12.
企业收购兼并是一种发生于兼并双方的自主、自愿、公平交易基础上的经济行为,其最终结果,是实现兼并企业与被兼并企业间的产权转让。产权转让的核心问题即是价格确定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作为一种特殊的复杂商品,其价格的影响和决定因素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征,本文主要阐述产权交易中放兼并企业收购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式。 一、被兼并企业资产收购价格的影响因素 从理论上讲,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围绕商品的价值量上下波动的。因此,企业产权价格应主  相似文献   

13.
企业之间的兼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之间资产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的有利形式。它既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企业兼并的主要形式 企业之间兼并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席卷世界石油业的兼并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走出经济低谷,世界经济迅速复苏。许多大的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资产重组活动日益活跃。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全球范围的企业兼并活动高潮迭起,石油业兼并也出现了新高潮。这次企业兼并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核心业务,发挥规模效益,以谋求面向21世纪的新发展。这场石油业兼并潮波及范围之广、参与兼并活动的企业之多以及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西方石油业兼并潮势必会对我国石油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同时企业兼并的做法对于我们进行石油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5.
<正> 要加大企业兼并力度,“多兼并少破产”,这是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最近特别强调的问题。究竟如何理解和正确把握“多兼并少破产”,这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和深化改革中的一个热点。 所谓兼并,指一个企业以有偿或无偿方式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从而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兼并的主要形式有:购买式兼并、承担债务式兼并、入股式兼并、划转式兼并。前面三种兼并形式、适应不同所有制和同一所有制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外企业兼并的动因,我们发现,历史上每次购并浪潮发生的原因,都在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企业购并动机的普遍刺激。企业购并就是在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比较中外企业兼并的动因,在通过兼并,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今天,对于我们把握企业兼并的时机和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企业兼并动因的理论分析西方一些学者对企业兼并的动因问题作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兼并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企业兼并的经营和财务协同效应所谓协同效应,就是1+1>2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正>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先后兼并了18家企业,使其从一个年产22万吨钢的地方中小型钢铁企业,发展成为年产钢200多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近期济南钢铁集团与济南第二汽车改装厂签订了兼并协议,使该厂成为济南兼并的第18家企业。  相似文献   

18.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历程和特点,梳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不同形式,包括"横向联合"模式、"纵向整合"模式、"专业化重组"模式,分析不同模式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特点,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实践经验及规律进行研究,提出未来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兼并破产减员增效计划出台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企业企业兼并破产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必须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并对鼓励兼并、减员增效作了如下部署:一、鼓励兼并,贯彻多兼并少破产的方针.加大优势企业兼并...  相似文献   

20.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分析煤炭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阐述煤炭企业推进兼并重组的必要性,分析了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基本路径,并提出煤炭企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