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2003年1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所得税处理办法》)关于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处理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关于债务重组业务的会计处理有较大的差异,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带来不便。本文将分析两者的差异,并提出进行有关账务处理的建议。一、《所得税处理办法》与《债务重组准则》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2.
由于原债务重组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依据、立场和目的不同,因此在具体处理上存在着一些差异,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出台,大大减少了会计处理与税务之间的差异,简化了债务重组业务的纳税调整,这无疑给税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带来了方便。笔者主要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中“以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的具体方法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在企业债务重组中所得税的计算上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其中不利影响,使财务会计报告更能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就以存货清偿债务进行举例分析,以求对这类会计核算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一、在债务重组中所得税处理的差异(一)债务人方面的差异在债务人以存货清偿债务时,《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应当按照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结转,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小于用以清偿债务的存货成本、增值税销项税额和支付的相关税费合计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所得税处理办法”)从不同角度对债务重组具体操作加以规范,虽然两者均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但两者的规定存在差异,笔者就债务重组中3种常见方式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一、债务重组收益中所得税的确认原《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债务人的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来粉饰利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修订后《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将债务人的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虽然债务重组时往往表现为债务人财务困难,账面出现亏损,但在实际工作中,按修订前的核算方法处理,一些上市公司一经重组后即表现为账面盈利,因而这部分收益自然就成为应税收益计算缴纳所得  相似文献   

6.
原《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债务人的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来粉饰利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修订后《债务重组》准则要求债务人的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虽然债务重组时往往表现为债务人财务困难,帐面出现亏损,但在实际工作中,按修订前的核算方法处理,一些上市公司一经重组后即表现为帐面盈利,因而这部分收益自然就成为应税收益计算缴纳所得税。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将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但从税法角度考虑,这部分收益还应该是纳税收益。虽然在计算重组收益时已不是按照债务人资产的公允价值而是按帐面价值来确认收益,但是,重组收益在《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前后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只是会计核算上的要求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7.
2019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所清偿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账面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处理会导致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无法准确确认收入,准确计算缴纳增值税。文章对以固定资产、存货清偿债务实例进行分析,提出这类业务要通过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将债务重组收益分为债务重组利得和资产转让收益。  相似文献   

8.
债转股是一种企业债务重组方式,《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对债转股的规定是,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应确认股份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收益,至于股份公允价值与股本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资本公积的部分,按规定无须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本文对债转股的内涵和债权人、债务人对的债转股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所得税处理办法")从不同角度对债务重组具体操作加以规范,虽然两者均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但两者的规定存在差异,笔者就债务重组中3种常见方式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艳 《商业会计》2015,(5):27-29
随着现代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交易量和交易形式的不断扩大,债务重组成为了企业间解决债权债务经济关系的有效途径。债权债务双方通过债务重组行为会确认当期损益,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通知》)对当期损益的认定标准不同,因此会产生暂时性差异,要进行纳税调整;《通知》还对部分符合条件的特殊性债务重组行为有分期纳税和暂时免税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竺卫权 《商业会计》2007,(11):37-38
债转股是一种企业债务重组方式,《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对债转股的规定是.将重组倩务的账面价值与应确认股份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收益.至于股份公允价值与股本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资本公积的部分.按规定无须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本文对债转股的内涵和债权人、债务人对的债转股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 实施细则的规定,2003年1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第6号令,即《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纳税人在债务重组中发生的经济行为,从税务的角度进行了规范。这样不仅涉及到财会人员如何掌握债务重组中的税务会计处理问题,而且也应该在进行税务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以减轻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税收负担。本文拟就以上两个问题做如下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商业会计》2003,(4):27-27
为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对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换为资本(包括国有企业债转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债务重组的计税进行了规范。办法规定,债务重组业务中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包括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等,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债务重组业务中,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发生的损失,在会计上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而税法规定债务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不能税前扣除。本就这一税务处理提出质疑,并建议税务部门对债务人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经过稽查批准后允许抵税。  相似文献   

15.
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予以了法律的规范。重点体现了不确认重组收益的原则,有效的防止了债务人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业务重组,不仅使企业可以在制度和治理结构上实现变革,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竞争力。但目前企业债务重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严重;个别企业认为债务重组“一组就灵”,盲目重组。对重组损益的确认及其会计处理不完善,如对于债务人而言,债务重组中获得的重组收益,一次性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但有时候债务人受益过程较长,可能覆盖一个或几个会计期间,一次性计入损益的方法会造成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不合理,有悖于资本保全的原则。重组收益被列入营业外收入以后,增加了当期利润,多缴纳所得税,但实际上并未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而现金流出会抵消债务重组收益的好处,造成短期内企业资金的紧张,违背了债务重组的初衷。对于债权人而言,通常会把债务重组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记入了当期损益,但实际上损失并不完全归属本期,债权人进行税前抵扣,转移税前利润,会出现少纳税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以期对企业债务重组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领域中,会计和税收是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各自领域的影响都相当大。在《制度》和《办法》中,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原则、方法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通过对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企业在用存货对外投资,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发放福利和债务重组等业务的账务处理中,不再以直接转出的方式减少库存商品,而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这对会计报表和其他方面产生了较之以前不同的影响。本文仅就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涉及的存货业务展开讨论并对相关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9.
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在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由于市场经济日趋发展和企业经营多元化,企业之间债权债务的总额也日趋增多,随着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变化,就有可能发生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债务人为了挽救其信用,债权人为了减少损失,双方就会选择债务重组方式。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提出了四种债务重组方式及会计确认、核算方式。本文就这四种方式的应用及账务处理作一简单介绍。一、以资产清偿债务以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清偿债务,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不合理的资金结构,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规范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会计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