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思路 所得税会计是如何将应交所得税确定为所得税的费用,应交所得税是起点,所得税费用是终点。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比较如表1所示。在应付税款法下,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即交多少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就是多少,相当于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取消了应付税款法,所得税的核算只能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2.
会计政策变更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中所得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勇 《财会通讯》2005,(6):47-48
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不因政策变更而调整“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在应付税款法下,由于所得税等于应交税金,即应付税款法下会计政策变更所得税的影响数为零,不用调整“所得税”和“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无论政策变更后形成的是永久性差异还是时间性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会计政策变更后形成永久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为零,不用调整“所得税”和“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如果政策变更后形成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黎明 《四川会计》2001,(11):18-19
《企业会计制度》第七章关于所得税费用及其会计处理作出了基本规定,但其计算公式复杂、繁琐,广大会计工作者理解困难,不易掌握,严重影响了纳税影响会计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为改变现状,便于《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基本公式犤注犦在应付税款法下,时间性差异不单独核算(即不作递延税款处理),与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则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二、要点说明1.时间(永久)性差异符号的判定例:假设某项设备原…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税法规定计算出应交所得税,同时按照相同的数额确认所得税费用,即采用应付税款法.这样确认的所得税费用通常不够准确,也无法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年度所得税汇算业务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时,应根据应纳所得税额,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时,应根据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数额,借记“所得税”  相似文献   

6.
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所得税会计中对因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影响额的两种会计核算方法,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既可采用应付税款法也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处理。纳税人正确掌握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之要点,对于正确计算应交所得税和企业利润总额,防止因多  相似文献   

7.
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直接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收益分配观”,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付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程度。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工作量小;但是应付税款法不确认当期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逐渐被淘汰。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选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通过设置"递延税款"账户核算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税款"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均属于负债类账户,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且纳税义务发生在本期的所得税费用,而"递延税款"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但纳税义务发生在将来(或抵税权益在将来)的所得税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时,可选用债务法或递延法.无论是采用债务法或递延法,均可采用如下的列式计算所得税费用和递延税款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笔者将该方法称为所得税费用及递延税款的列式计算法(简称为"列式法").列式为:本期税前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本期应纳税所得额×本期所得税税率=本期应交所得税±时间性差异×相应的税率=本期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9.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会计核算方法发生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将不再适用。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仅有少数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通过所得税费用能够获取的会计信息也非常有限。新准则只允许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在会计核算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与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是本期从净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而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将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计入…  相似文献   

11.
姜葵 《财会月刊》2012,(22):24-25
本文澄清了将递延所得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误区,阐述了递延所得税的对方科目应该是"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商誉",以期为广大财务工作者学习所得税会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是从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所得税作为费用处理,同时规定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就是允许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法"之间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所得税费用的概述 所得税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和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在新准则的要求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含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同时国际上也流行的所得税会计方法。该方法从资产负债表出发,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费用,加上当期应交所得税形成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第107条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界限,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债务法进行核算。在所得税核算的几种方法中,应付税款法最简单,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债务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对较高,但核算的难度和繁琐程度也是最高的。2005年8月12日,财政部公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规范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仅有少数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通过所得税费用能够获取的会计信息也非常有限。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要求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将有利于对企业税务会计处理方法的规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通过比较旧准则下普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和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主要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7.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结果因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结果也因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分析了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以及查账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和定额征收方式下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赵海臣  马力 《活力》2005,(5):118-118
所得税会计,对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确认和计量原则的不同,而导致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分别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来进行会计处理的。采用应付税款法处理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是没有区别的。不会产生递延税款的借方或贷方。而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对永久性差异的处理方法与采用应付税款法也是一致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另一种情况,即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对时间性差异的处理,它是所得税会计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结果因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结果也因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分析了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以及查账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和定额征收方式下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3~200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与盈余管理程度、审计费用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我国现行的应税收益-会计收益的差异水平下,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盈利预测误差程度均没有显著差异;而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审计费用水平(“簿记成本“的替代变量)均显著高于采用应付税款法的公司,说明盈余管理与薄记成本是影响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