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人口的流动日益频繁,外来流动人口参与、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有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1 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已成为城市人口调控最重要的课题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户籍政策出现松动,大量流动人口涌人,城市常住人口的规模迅速膨胀,城市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等方面也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为城市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流动人口在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客观方面的负经济效应,即带来一系列社会成本.减少流动人口外部不经济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指没有取得流入地城市户籍,又在流入地城市进行经济、社会等活动的少数民族人口.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持续流入城市;其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政府的治理带来了挑战.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相关权益保障是当前中国人口流动情况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5.
部分城市政府与专家学者常把"流动人口"与"问题人口"挂起钩来, 并因此直接导致了一些不利于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的社会政策的出台。就流动人口与盲流、违法生育、违法犯罪、城市环境污染与公共资源供给紧张等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探究了流动人口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指出中国流动人口问题部分是被人为建构出来的, 并通过媒体而得到迅速传播与不断放大, 从而给社会以误导。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劳动人口的流入和流出始终是国家关注的焦点.随着近几年河南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支持中原地区发展的政策倾斜,劳务人口的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首先简述省内人口流动现状,其次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省际人口流动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拉动潜力还存在,省内流动人口是提高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人口的流动量持续增加.流动人口的增加是一把双刃剑,不仅能为社会带来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有助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同时也能为人口的管理及安全性的保障增加难度.由于流动人口的基数较大、流动性强,故对流动人口需要加以特殊社区管理与服务.本文简要探讨了流动人口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8.
周智  杨科 《经济研究导刊》2011,(36):300-301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规模的人口流入城市,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融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基于此,从社会变迁的视角来分析流动儿童城市义务教育融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从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各种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促进流动儿童融入城市义务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给城市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以流动人口的重要输入地——广东省为例,从外部资源环境与城市内部条件两个角度对流动人口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流动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人口流动制度的探究李永宠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棘手问题,它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务委员罗干在全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现阶段的流动人口问题,已不仅是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而是直接...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线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其他地区的人员大量涌入,整体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而且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流动人口占比较大,这些流动人口既是城市的建设者,又是城市发展的推动者,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这些流动人口对社会保障参与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明确这一影响,采取有效对策,促进人口的稳步流动,同时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2.
樊小钢 《经济学家》2004,(3):117-118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5亿,其中又以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人口为主。他们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很低,很容易陷入贫困状态。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维护流动人口的权益,改善他们的处境。1.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核心—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由城乡比较收益差别而产生的来自农村的“推力”和来自城市的“拉力”共同构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初始动力,但这些流动人口能否顺利转化为城市人口则还要取决于各种制度因素。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农民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动,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更有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出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土地的相对减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频繁流动,人们的居住问题越来越严峻。 人口迂徙,人才流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出租屋市场的迅速发展。出租屋现象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总体背景决定的:商业发展的重心在城市,在沿海,因而全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流动的浪潮便无可抑止,大城市中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剧增就成为普遍现实。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是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首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总结了近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调控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进一步分析其成效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珠三角外来迁移人口的特征,发现长期以来,珠三角都是我国承接迁移人口最多的区域,并且增长速度快,就业结构高级化,空间分布比较集中.通过Granger检验发现,外来迁移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先进性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外来迁移人口数量与珠三角多数城市经济结构之间存在很高的耦合协调关系,与少数城市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较高的耦合协调关系,与多数城市的社会结构之间耦合协调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游离在城市市民边缘的特殊群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将成为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阶段,提高城市归属感依然是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归属感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为提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迥异,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其本身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当地的劳动力人口很难满足其生产需求,为此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口补充。正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经济发展的地域性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其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流动人口都牵系着一个家庭,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也是一个让人十分关注的话题,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对经济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只有深入分析这种影响,才能加深我们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认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是常住地与户口所在地相分离的人口,主要指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逐年扩大,家庭化现象也日益明显,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凸显出来.本文从政策背景、政策出台、政策执行和政策来分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0.
1.城市人口膨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有174座100万人口的城市,城镇人口(不包括流动人口)超过5亿,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达到每年2.5%。人口的城市化一方面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流动的盲目性,对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困扰。全国现有7000万~9000万流动人口,一些地方的外来人口甚至大大超过常住人口。这种状况加大了城市的压力,带来了管理方面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