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熟练掌握先进技术、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强劲,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人才不仅包括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同时也包括大量的技能人才。技术工人肩负着将科技优势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建立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是关系企业命运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如何培养、激励进而留住技工人是摆在我们面前越来越紧迫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技能人才发展现状的剖析和技能人才激励因素系统分析,构建了基于技能人才需求偏好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强化激励机制促进我国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技能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流动机制等问题,使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快培训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是一件刻不容缓的战略大事。我们可以从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教育、改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保障政策和措施着手来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加快技工教育发展促进技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无锡市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无锡市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技工教育是以推进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建设,为培养全市高技能人才发挥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凤英  王萍 《经济论坛》2006,(22):18-20
随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浙江将凭借其优势努力打造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这种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将是浙江省人才需求的重点之一。所谓高技能人才就是熟练地掌握某项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能进行技术革新,取得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工人。一、浙江省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供需情况(一)2005年浙江省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根据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课题组对该省技能人才的调研,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被调查企业现有的高技能人才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对于能否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宏伟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漠河县(局)技术工人队伍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漠河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西林吉林业局劳资科联合成立了调研组,对全县(局)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队伍状况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7.
罗建军 《经济师》2014,(9):239-240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优秀代表和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针对企业的战略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要,以具体案例,就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年龄结构偏高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现状。以延长退休年龄为视角,引用灰色系统、队列分析等原理,结合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01~2012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1历年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提供的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等相关数据,分析小步渐进式延长高技能老年人才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缓解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开发利用高技能老年人才资源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斯毅 《广东经济》2010,(10):48-49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丁,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技能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把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列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重大工程,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0.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而在煤炭开采业这样的高危行业更显得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标,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主体,技能人才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企业改制的大潮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同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对如何改进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刘玉斌 《现代财经》2008,28(5):41-46
相对于企业家人力资本和管理人力资本,专业技术型人力资本的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高技能人才作为技能人才的佼佼者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短缺现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对高技能人才进行分析,首先在人力资本文献回顾基础上分析了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的类型,梳理了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的形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3.
杨汝艳 《经济师》2012,(7):206-207
随着国家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拔尖技能人才的培养。文章以油田企业为例,探讨了企业在建立拔尖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拔尖技能人才考评与管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晨光 《经济师》2013,(5):225-226
高技能人才作为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和优秀代表,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成长出现的问题,主要从培训、评价、激励三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荔 《经济师》2010,(9):217-217
技术工人、特别是其中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实现者,为切实做好技术工人人才开发,亟须改进传统的工考方式,建立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建立"山西省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网"。  相似文献   

16.
季新革  周海燕 《经济师》2010,(3):221-222
探索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中原油田为例,从岗位激励、薪酬激励、培训激励、荣誉激励四个方面,论述了油田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易文君  李娜 《时代经贸》2012,(4):214-215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推进较好的三家大中型企业开展的调研活动,总结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特点,分祈当前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以创新精神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基础、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相结合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为切实指导和推动我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志超 《经济师》2015,(2):254-255
职工是铁路运输和安全生产最直接的劳动者。高技能人才又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将新机型、新设备、新技术通过劳动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任务。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关系到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文章综述了目前铁路高技能人才(技术工人)培养现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18日,记者在青岛港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许振超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许振超,请他介绍了工作室目前的工作情况。 据悉,人社部按照《关于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将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为目标,在全国重点实施技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l基地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三个工作项目。  相似文献   

20.
王志国  万留法 《经济师》2009,(2):191-192
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原油田采油四厂为例,从岗位激励、培训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四个方面,论述了油田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